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债券溢折价摊销新方法探讨
债券溢(折)价摊销新方法探讨作者:王辉,邵珍,WANGHui,SHAOZhen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200052刊名: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OFDONGHUAUNIVERSITY(NATURALSCIENCE)年,卷(期):2006,32(4)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3条)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19993.钱逢胜中级财务会计2003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顾颖婕目标公司价值评估中的溢价与折价调整研究2006溢价与折价调整问题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一项重大技术难题。近十年来,随着企业价值评估实践的发展,溢价与折价调整受到了欧美评估业界的普遍关注。行业内不但初步形成了一套业务规范,还取得了较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与理论都刚刚起步,对溢价与折价的调整认识较少。由此,本文选择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溢价与折价调整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阐释溢价与折价调整的理论原理,设计一套溢价折价调整流程,并演绎其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实际应用,期望对评估领域的理论研究有所促进,同时也希望能对国内的评估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本文首先对溢价与折价调整问题进行文献综述。接着对企业价值评估及溢价、折价等若干概念进行界定。本文所指的溢价是指收购者为取得目标公司的控股权或协同效应等,所支付的收购价格必须高于收购消息未公布时目标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折价是指因缺少控股权或流通性等,而必须对拟交易的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打折来作为其交易价格。之后,文章对溢价、折价的理论原理进行论述。从评估学上来讲,控股权能为收购者带来相应的收益,但少数股权或者非流通性等因素使购买者获取预期收益的风险很大。根据价值评估原理,对收购者或购买者而言的目标公司的价值不同于目标公司的市场价格。因此企业价值评估应反映这种差异。文章还从投资学角度分析认为溢价与折价反映了投资的相对增长与相对风险。如果能正确对各目标公司应用溢价或折价调整,那么给定公司增长率时,经调整后的企业价值评估值应该能正确反映不同投资风险下相对应的投资收益率。在理论阐释之后,本文针对理论上有进行溢价或折价调整的要求,但实践中缺乏相应准则的现实情况,设计了一套溢价与折价调整流程。文章先对该流程将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比如企业价值水平、企业价值标准等,并对股权控制程度、流通性程度和各评估方法对溢价折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溢价折价调整流程:比较某次评估中由评估方法得出的基础价值水平及评估结果应达到的价值水平,确定溢价或折价调整类型一根据可比并购案例的溢价数据及某次评估的实际情况,确定溢价或折价的具体取值→将由评估方法计算得出的评估值加上或减去应溢价或折价的价值,得到最终评估结果。最后,本文引入一个评估案例,以完整的评估过程展示了溢价与折价调整流程在评估中的实际应用。2.期刊论文章道云.ZHANGDao-yun长期债券溢价或折价摊销的实际利率法应用探讨-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2)目前,国内介绍的实际利率法,均是以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为例,且以列表方式计算各期应摊溢价或折价,这不仅不符合我国实际,而且计算过程又繁琐.本文从实际利率法的原理出发,探索出简捷的公式计算方式来计算各期应摊溢价或折价,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应用.3.学位论文谷伟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研究2005封闭式基金是一种特殊的投资中介,封闭式基金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然后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向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本身带给基金所有者的现金流就是基金所拥有资产的现金流。根据资本资产定价的红利折现模型,两种未来现金流完全一致的资本资产定价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应当等于封闭式基金所拥有资产的价格:基金的净资产值。而实际情况通常并非如此,本文认为,中国封闭式基金具体表现了三个现象:1.新发行的中国封闭式基金都以溢价发行,而发行一段时间以后迅速转为折价;2.绝大多数时间里,中国封闭式基金普遍以折价交易;3.中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随着时间不同而波动。如何解释这三个现象?这引出了三个问题:1.中国封闭式基金溢价发行问题研究:(1)为什么1998-2001年中国封闭式基金能够溢价发行,而自2002年以后却变得发行不出去?(2)为什么中国封闭式基金在上市后以溢价交易,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迅速转为折价交易?2.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问题研究:为什么中国封闭式基金在常态下会持续折价交易?3.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波动问题研究:为什么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会波动?以上三个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合理的理论解释,本文把中国封闭式基金的以上三个问题统称为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表面上来看,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的三个现象违背了现代金融学理论关于资本资产定价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也意味着封闭式基金投资者利益的损失。所以,研究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不仅对资本资产定价的理论研究领域有所贡献,而且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围绕着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的以上三个子问题,本文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1.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溢价发行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1)为什么1998-2001年中国封闭式基金能够溢价发行,而自2002年以后却变得发行不出去?本文认为中国封闭式基金在2001年前能够溢价发行,在2002年后却发行不出去的原因是因为:部分封闭式基金投资者不理性地看好封闭式基金,与此同时,封闭式基金管理公司利用了投资者的这种不理性,尽量在投资者看好封闭式基金的时候发行新的封闭式基金。由于最终所有新发行的封闭式基金都要转为折价交易,所以封闭式基金投资者整体上蒙受了损失,这会教育这些投资者,使得他们不再看好封闭式基金。这种投资者兴趣的改变导致了封闭式基金能够在2001年以前溢价发行,到了2002年却变得发行不出去。本文构建了一个进化博弈数学模型来证明这一过程,随后进行的实证分析证明该数学模型与中国封闭式基金发行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2)为什么中国封闭式基金在上市后以溢价交易,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迅速转为折价交易?本文认为:在一个存在大量正反馈交易者以及缺乏卖空机制的市场中,理性投资者有动机通过做庄与跟庄来主动制造封闭式基金价格的不稳定并且从中获利。这会使得封闭式基金能够溢价发行并且在发行初期溢价交易。庄家出货以后,这些溢价交易的封闭式基金会迅速转为折价交易。本文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来证明这一过程,随后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与该数学模型是相吻合的。2.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针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持续折价交易问题,本文利用数学模型、实证分析、案例分析进行了深度研究。本文认为:引起中国封闭式基金持续折价交易的主要原因包括:封闭式基金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冲突、封闭式基金本身的流动性、封闭式基金所持有资产的流动性、封闭式基金管理费用、噪音交易者风险、投资者情绪。而封闭式基金所持有流动性受限制类股票、封闭式基金所产生的交易佣金、封闭式基金过去绩效以及未来绩效都不是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象的原因。3.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波动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本文认为: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基金价格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变化会影响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投资者情绪的迅速变化是封闭式基金折价波动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创新点有:1.针对中国封闭式基金在1998-2001年能够溢价发行,而2002年以后却发行不出去的现象,本文构建了一个进化博弈模型来进行解释,并进行了实证研究。2.针对中国封闭式基金在上市初期存在高额溢价,而过一段时间以后会迅速转为折价的现象,本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并构建一个数学模型来辅助证明。3.针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普遍折价交易现象,本文提出:封闭式基金管理者与封闭式基金所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会导致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本文构建的数学模型对此进行了证明,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与该数学模型是相吻合的。4.针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波动现象,本文给出了扩展的Dssw噪音交易者模型,该模型证明:噪音交易者风险确实能够影响资本资产定价。本文并进而证明:噪音交易者风险和投资者情绪理论能够解释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波动现象。4.期刊论文马国平.周云关于债券溢价、折价及其摊销-经济师2002,(7)文章分析了债券发行及购买的本质.阐述了折价、溢价及其摊销的数学机理;通过对本金及其利息的分解,进一步说明了债券溢价、折价发行的性质及其会计处理的合理性.5.学位论文林文顺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研究2005论文以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四个组成部分(IPO溢价、IPO过后由溢价转为折价、折价长期存在并且大幅波动、终结时折价缩小)为主线,两种分析框架(理性分析框架与非理性分析框架)为辅线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导论与第一章引出全文,对国外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进行简介,介绍国际经济学界对于封闭式基金折价的最新研究成果。然后,论文在充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第二章分析基金折价的第一、二个组成部分,结论支持热销期假说和不知情购买者假说——基金IPO高溢价是由于投资者情绪高涨,并由知情交易者出售基金份额给不知情交易者而造成的结果。由于卖空机制的缺失,这一错误定价得到矫正的时间较长,从而基金从溢价转为折价的时间较长。由于代理理论和投资者情绪理论是IPO过后折价的主要解释,而且IPO过后折价是基金折价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后两章分别以这两个理论为主对基金IPO过后的折价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第三章主要分析管理业绩、管理费用、代理成本、投资组合的流动性等理性因素对基金折价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业绩与基金折价有微弱的相关关系,管理费用与基金折价无关,持股集中度与基金折价正相关。第四章则以投资者情绪理论为主来分析非理性因素对基金折价的影响。通过分阶段的实证研究得出,目前保险资金占主体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情绪仍然对基金折价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说,基金折价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混同作用的结果。第五章对封闭式基金折价的最后一个部分进行论述,并借鉴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基金的经验对我国提出基金封闭转开放的方案。最后,论文对全文总结,指出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形成机理,分析对于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论文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首先是对封闭式基金IPO溢价的分析,结论支持热销期假说和不知情购买者假说;其次是从投资者结构角度对于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分析表明,折价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混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的比例大小取决于投资者结构以及不同投资者类别的行为。最后,论文提出的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下的开放式基金吸收合并封闭式基金的方式对于我国未来的基金封转开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6.期刊论文唐有川债券的溢价与折价会计处理的技巧-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27)在进行会计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对于债券的溢价与折价会计处理中的借贷方向容易搞错,笔者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并用实例加以说明.7.学位论文陈善其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分析2005本文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历史做了简要的回顾,并较为全面地综述和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封闭式基金折价的研究文献。通过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的研究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波动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基金的流动性、规模、到期日对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来说,基金规模与基金的折价成正比的关系。到期日近的基金折价幅度一般会小于到期日远的基金。另外,随着条件的变化和一些重大事件的影响,我国封闭式基金与股票指数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基金折价波动的根本原因。而基金本身的缺陷才是基金折价成为常态的根本原因。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短视性又会导致即使现有基金存在折价交易时,投资者也愿意溢价购买新基金。当封闭式基金宣布中止或清算时,基金本身的缺陷就会逐渐消失,人们开始注意到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此时需求就会增加,折价开始消
本文标题:债券溢折价摊销新方法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028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