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第一章无心的谎言,被骗的也无怨死得瞑目的人生观人类需要浪漫的迷信如何讲出高素质废话变态的成功欲第二章无需了解人类需求的「引诱定律」透视对方的隐瞒人的需求都是假的用矛盾去了解人类需求别以真药治假病火星撞上金星也没有火花引诱不口渴的牛喝水第三章引人「入迷」之术一千零一夜的勾引开口和闭嘴皆可引人入迷???勾魂引欲的魔咒第四章激发「幻想」的意境行销之术无形比有形更具引诱魔力吹擂神术「意境影响术」的威力摄魂夺魄的眼神双料自杀的「意境推销」说话时的意境诱惑秘术第五章将幻想变成事实的「得寸进尺法则」说服的放电和过电法则示爱后不被拒绝的秘密多一个朋友会多一重障碍情圣的未交先媾法使对方相信「给钱你」或「爱上你」的祕术第七章使人自愿上钩的「犯贱」心法一夜情与推销力的关系诚意会招惹更多障碍使人自愿上钓的「刁难法则」如何借用人类犯贱的欲望「知难而进」的诱人之术用缺点来使情人爱你爱上瘾后记前言同样话题,不同样的冲动有一年我在办着一个两小时的课程说明会时,我叫了一个资深的演艺圈朋友来听我的讲座。这个朋友常拍剧,有一定程度的演技,而他最强的地方是捕捉感觉来入戏。当然,我是要他帮我捕捉一些比较特殊的感觉。虽不是每一次,但有数次他捕捉到的感觉改变了我们演讲的方式。讲座后他说他听过我和另一位也是NLP讲师的演讲,虽然我们两人教的东西几乎一样,感觉上却有天渊之别。我问他分别在哪里,他说:「听另一讲师传授一招时,感觉上就好像他一讲完,我就学完了。但很奇怪的,听你传授同样一招时,虽然我都已经在另一位讲师处听过了,但在你一讲完该技巧时,感觉上你好像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教我。」我马上把记忆Rewind(倒带),幸好我有过人的记忆力,也听过另一位讲师的演说。结果我发现,原来我讲授完每一招过后,我会多讲一两句话。往后我们的每一个课程说明会都系统化的用这一套方法,因为我们发现就那么一句话,我们才能在听众脑中播下很重要的「种子」,使到他们有购买的冲动。我的演讲方式和另一位讲师的对比,就好像一种交通工具──火车。关键性的差异普通的火车每小时行驶七八十哩,但在欧洲和日本有一种完全不同境界的地上交通工具,它叫作「子弹火车」。「子弹火车」的时速可以高达三百哩以上。这两种火车在科技上的差异,只围绕在一个重点而已。普通火车是行走在轨道上的,因为有金属和金属间的摩擦(轮与轨),就算在动力上加速,碍于物理上的限制,它的时速是一定会有瓶颈的。「子弹火车」则运用了磁场相斥的原理,车身浮在轨道上而行,唯一的摩擦力是来自固体和气体。其实「子弹火车」浮得不高,距离轨道少过半吋,但那一小丁点的差异告诉了我们:失之毫氂,差之千哩。有些时候,人只要作出小小的「关键性差异」,就会得到不同凡向的「大成就」。很久以前,要制造一辆车的话,需要一群有多元技能的人,花一到两个星期来造车。后来,亨利福特看到了一个「关键性差异」的策略:只要在一个工作生产线上,顺着次序安排不同专业技能的人,生产一辆车只需花九十分钟!同样的,在一些人际沟通上的「关键性差异」,只要有一个外人能指出问题的所在,我们就可以省下很多冤枉路,可以更具效率的去完成我们的事业。「怎样讲」比「讲甚么」更重要在做生意、谈判、销售或面试时,很多人最怕的是:对方问你要多少钱,或者你自己想告诉对方你要多少钱。有些人上了我的NLP课程后,用了一个很简单的表情来跟客户开价,他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过去的每一个客户在听到价钱后,大部份都一定说「很贵」,然后就须劳烦他们解释了又再解释。不过,在运用这个技巧后,学员们竟然很神奇的发现,跟他们说「很贵」的客户少之又少。他们现在所报的价还是和以前一样,只不过以前他们的报价表情促使大部份的客户认为「很贵」。他们发现只要你做出「关键性差异」的肢体语言信号,就算讲出同样一个价钱,对方反而觉得「不贵」。你会跟谁买?我的一个朋友某次因为有需要而联络上两位不同公司的保险代理员,他们在不同的时候来到朋友家中拜访。第一位来到的时候,驾着马来西亚的国产车「Proton」。在马来西亚买那辆车的话,需费约莫一万二千美金(不属名贵车范围)。他来到朋友家中的客厅时,打了招呼后,就说:「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们为甚么要买保险,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保险的……」然后,连眼神也没有和我朋友接触,看着桌子,就开始说下去了。第二位保险代理就有很大的分别,他驾着威风的宝马BMW莅临。他的那一辆车在马来西亚的价钱是大约十三万美金。他的特色是很有亲和力,和朋友一家人打成一片,对保险也解释得很专业。我的朋友虽不熟悉销售技巧和说服手段,但从他口中的转述,我可以断定第二位代理是一个很有成交能力的业务员,而第一位代理的手法则是少有的。不过,就算双方所提供的保单皆大同小异,友人最后却跟第一位,也就是「卖相」差劲的代理人买了保险。其实,并不是驾宝马的保险代理员销售技巧差,他的说服功力其实是属于顶级的,只不过,第一位代理员的技巧用得比他更好。如果我们把第一位代理的销售过程录起来,然后播放给第二位代理看的话,我保证他一定会马上如获至宝的把心得写在笔记本上。而且他只需要抄写下该代理员看着桌子讲话的那一段就足够了,其余的部份就任君随便了。第一位保险销代理看着桌子讲的这一段话,就是「关键性差异」。他看起来像是普通火车,竟然跑得如子弹火车般快。国际大企业的迷信与迷思很多国际大企业,因为相信客户永远是对的,所以每年都作客户需求问卷调察,基本上是希望从现存的客户口中知道他心目中理想和完美的产品是怎样的,然后把它研制出来卖给这些客户,但他们却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这个困恼着这些外国大公司的谜题是:终于把产品研制出来推进市场时,竟然发现不但滞销,而且先前提供意见的客户也没有给予支持。但还是有很多大公司迷信客户永远是对的,而且他们还是不明白为甚么现存的客户喜欢说话不算数。魔术师看魔术表演我当年在加拿大上着NLP课程时,是五月份的春天,也是全年气候最舒服的日子,所以在休息时间,我们全班同学都会在外面晒太阳。有一次,我一时兴起,变了一个高难度的钱币魔术给我的同班同学看。刚巧在我身后有位同学是个职业魔术师(站在我后面是可以看到戏法的秘诀),由于这个戏法只可以表演给前面的人看,而魔术师同学应该不是我要的观众,所以我就不介意他站在后面。同时我觉得做魔术师的也会尊重表演者,起码会让整个戏法变完后才破解吧,但没想到他竟然看完表演后,半开玩笑的骂我:「很可惜,假如我站在你的前面就好了,我很怀念很久以前那种看到魔术而惊讶的感觉……没想到你的手指可以柔软到这个程度……」其他在我前面的同学就嚷着叫道:「再做多一次!再一次!」对那些在我前面的同学,这个魔术就很有价值了,但在我后面的那位魔术师虽看到了一切,却很后悔没有站在我的前面。当然,从魔术师的角度,他发现了原来只要手指够软的话,是可以把钱币藏在一般魔术师认为是死角的地方。那一次的表演,恰巧有另外一位加拿大着名的催眠表演师兼魔术师(MikeMandel)也站在我的前面,当时他也不大肯定该戏法的真相。魔术师的牺牲和收获观众看魔术和魔术师看魔术的感觉会有很大分别的,一个就如还相信圣诞老人的小孩,另一个则是圣诞前夕偷偷把礼物放到孩子床头所挂着的大袜子里的爸爸;一个是普通人看电影,另一个是导演看电影,两者会有非常不同的体验。一旦你一变成了魔术师,你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失去这种惊叹;不过你将会成为「惊叹制造师」,看到神奇的魔术表演时,你会心想:「要怎么样才会做得比他更好?」不明白权谋的人,看到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人时,就好像看魔术的观众般,只会目瞪口呆或发出「呜……啊……哗」的感叹;但上过了我们权谋课程的学员或看过我们作品的读者,都能以魔术师的立场,在任何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汲取更多的人性手段,整个生活就像是一堂上不完的课程;如果一个人对你说他有特异功能时,身为魔术师的你会比较难受骗。看不看得穿一个魔术表演与你聪明不聪明、眼睛快不快完全没关系;你若未入魔术之门,要靠「门外汉」的头脑去了解魔术的变法,那可能花掉你半生的青春也只能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但是,一旦你选择做魔术师的话,你就要作出牺牲,可能永远再不能做观众了。所以你们现在就要面临一个很关键性的抉择:你要永远做观众,抑或要做魔术师?第一章无心的谎言被骗的也无怨死得暝目的人生观两种不需要学手段的人从古至今的对人处事方法,可以约莫分成两大派。一派相信手段,另一派相信坦诚。很多人认为这两派是完全相反的路线,但在我们的眼中,坦诚也可以是手段的一种。信奉坦诚政策的人,其实也是有企图的,就是希望能够透过坦诚来得到某些结果,但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可以完全坦诚:一,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二,头脑简单的人。前者不需要运用到手段,但后者则是碍于智力问题,觉得手段太过复杂,所以学不来;前者已经看破红尘,无得失之心,所以人到无求品自高;后者则早已认命,觉得人生不得要求太高,所以挫折和失望也不大。这两种人,是活得最自在、最无压力的。信不信「应该」会决定你是佼佼者或受害者?如果你对人生有要求,但又因为个人原因而不愿意学习手段,一两次达不到成果的话,或者还可以看得开、站得起来,但如果连续跌倒了很多次呢?你就会开始埋怨为甚么你已经如此的有诚意,但你的伴侣却不谅解你?为甚么老板不赏识你?为甚么别人不给机会你?为甚么朋友不帮你?而最凄惨的下场是--「死不瞑目」。惨败后,连「死因」是甚么也不知道。权谋法则极少数的世外高人可以先知先觉,头脑简单的人是不知不觉,不部份的人是「知而不觉」。那么有手段的人能不能够完全「不死」呢?当然不可能!但你的胜数肯定会大大提高;而且你果真不幸的阎王要你五更「死」的话,你会死得明明白白、死得暝目,因为要学手段的人先要接受一个世界观:你不认为有人会「应该」谅解你、「应该」赏识你、「应该」给机会你和「应该」帮你。活在「应该世界」里的人全是受害者,因为他们将会有很多埋怨。权谋法则强者从不信有「应该」;弱者迷信「应该」。强者从不相信有「应该」这回事,所以才会面对现实的解决问题;反之,弱者因为相信了「应该」,就可能会认为既然结了婚,老公就「应该」对她专一,朋友发了财,「应该」帮他一把。我会很残忍的认为这种弱者在某个程度上是该死的,而且「应该」该死得不暝目。单身男士的错误关注我们有一次做课程演讲会时,其中一个环节有位年轻男士问起我们关于能量最低点的问题。他问:「如你书中所言,你制造了能量最低点后再向空中小姐拿电话号码,这方法的成功率有多高?」我就告诉他我的成功率,然后他又问:「如果不是在飞机上,这套方法行不行得通?」其实他这样问我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他很想知道跟小姐拿电话号码的方法。我对他说:「你的问题问错了。」很多想从单身变成「双身」的男士,会认为在认识陌生女性时,最重要就是要拿到电话号码。他们的理论很简单:拿不到电话号码怎样会有下一次?其实,男士刚认识陌生小姐时,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要拿电话号码。一般的男士刚认识陌生小姐时,如果整个过程都在盘算着如何在交涉结束时,可以得到美人的电话号码,这些男士们就会死不瞑目。借机械式反应之力要拿到陌生女士的电话号码并不难,只要过程中她没有讨厌你,而你的样子又不像有精神病,然后只要「拿」的方法用得对就可以了。方法可以从两个门径入手:一,能量最低点,如《勾魂夺心洗脑催眠》一书中的例子即是;二,你可以借用她的机械式反应,这第二个方法是我常用的。我在飞机上拿过七八个空中小姐的电话号码,失手过一次;跟陌生乘客小姐拿电话号码的纪录是起码二十到三十个,没有失过手。当时的目的并非为了追求异性,纯为做试验而已。我每一次拿到电话后,都会致电求证,结果是每一个电话号码都是真的。其实这是雕虫小技。其中一个我借用的机械式反应是把对方的名字输入我的手提电话,然后我就把电话交到她的左手上,问:「你的名字是不是这样写?」,当对方点头后,我就会以肯定又带少许命令的语气说:「把你的电话号码按进去吧。」她左手已经拿着了电话,所以要输入电话号码只是顺便而已,而这就是我借她机械式反应之势也。权谋法则男士不要问女士可否拿她的电话号码,你的语气和词句都要假设了她给你电话号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算她会迟疑一下,只要我再稍微命令多一次,她就会很快的就把电话号码输
本文标题:心魔行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06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