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事业单位D类综合应用能力考点
(一)职业理念类*(真题)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一以四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实施的误区误区误解之处正确观点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这意味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发挥特长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理解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4.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学生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悦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才能体会到努力和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5.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错在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6.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因而是具有主动发展意识的;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客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帮助和促进者7.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其次,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发智慧和潜能,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质,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这是真正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实现人的额全面发展就必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教育是提高人的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多方面的教育,才能促进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目标(6点)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加强学科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合作学习)/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促进学生发展)/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论教教育观念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教师观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尊重合作综合开发研究创新(6需要)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尊重赞赏(师生关系);帮助引导(教学关系);反思(自我);合作(与其他教育者)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随意支配或强加外在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的主体,教学在于构建学生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责权主体(权利的自由与限制问题)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特点:主动,独立(核心),元认知监控(对学习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并使之养成习惯)。探究学习: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获得创新实践能力与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类型及特点:接受式探究、发现式探究/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过程: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特点: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意义:激发创造性,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不仅关注成绩,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评,提高教学水平)。答题策略:(一)表明观点观点明确: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二)分析合理分析思路结论正确:指出观点的正确性-深入或延伸分析-做出结论结论错误:指出观点的错误性-说明理由和原因-提出正确观点具体策略设置错误:以偏概全、故意混淆、放大影响。根据题干内容找到关键词,将其看作教育因素:单一因素的辨析:(教育因素)是······(做出判断-正确说明题干涉及的教育因素即可)多因素的辨析:······是············比············或············因此······(找到关键词-明确要考的知识点-阐述(并列关系分别阐述/包含关系先阐述含义较大的概念)(三)条理清晰表述结构三段式表述:立论(表明观点)--分析(阐述观点)--结论(回扣题干)条理清晰,忌主次不分,堆砌式作答;可用层级符合或序号语言进行标注。练习1.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请你对这一观点做出判断和分析。(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2.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3.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要求:判断准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二)学生发展指导类(真题)心理学基础知识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注意的分散: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的现象。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合理组织复习: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做到分散于集中相结合;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要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过度学习达50%时记忆最好)。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都想要);双避冲突(都不想要);趋避冲突(取舍不定);多重趋避冲突(两个或以上趋避)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先天遗传因素(基础前提);早期经验(学龄前是智力发展的一个高峰阶段);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主导);个人勤奋的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一般规律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觉的发展特点:听觉和视觉十分敏锐;味觉、嗅觉和触觉也较为发达;为个体进行学习提供了保障。注意的发展特点: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理解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有条理的组织学习材料;直觉对象离学生近一些);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记忆的发展特点:有意记忆逐渐增强;意义记忆迅速发展。想象力发展的特点:有意想象增强;想象更富有现实性,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2.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加。3.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受社会文化影响,是角色意识建立最重要的事情(标志自我观念趋于形成)。社会性认知的发展趋势:表面到内部;简单到复杂;个人到他人,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弥散性的想法到有组织的思想。师生关系:亲密性、反应性、冲突性;不同年级不同表现(五年级高,六年级低)。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1.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出现逻辑知觉;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注意发展的特点: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注意稳定性提高,发展速度缓慢;注意分配能力不够成熟;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容量增大;直观形象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像优于词语;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较快。思维发展的特点: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逐渐处于优势地位;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主导地位);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智力发展的特点:智力水平飞跃性提高,进入关键期;基本达到成熟;各方面智力发展不等速(个体差异)。2.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3.身心发展特点的集中表现(青春期):过渡性(半幼稚半成熟);闭锁性(不轻易表露内心世界);社会性(开始关心社会问题);动荡性(思想敏感,思维片面性大,容易偏激摇摆)。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环境的适应)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恒性(客体消失时,知道并非不存在,会去寻找)前运算阶段(2~7岁):泛灵论/万物有灵论(一切事物有生命);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思维中形成守恒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理解原则和规则,但不敢改变;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进行简单抽象思维。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学前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其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其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水平与自有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即过渡)教育应将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变为现实的发展水平,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奖励),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概率。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
本文标题:事业单位D类综合应用能力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17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