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乡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存在于区域(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1、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2、城市发展依赖区域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布局和人口分布对区域内已有城市发展和新城形成往往起决定性作用;3、城市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城市与区域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是分层次的;2、不同城市某一(几)项职能的突出,造就其在不同地域范围的中心地位;3、区域的中心城市必须是对整个区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并在多种职能上(尤其经济)上综合发挥中心作用。城市与区域区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各种因素,进行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评价,研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分析区域内各主要城镇的职能分工。明确发展和限制产业、在全国或区域内劳动分工地位、城市内部合理的经济结构。2、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对城市发展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论预测,必须先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和预测,在合理布局生产力、明确职能分工、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确定中心或其他城市的合理规模。3、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据各地区地理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各类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分为集中式、分散式;集中式(单中心块聚式、多中心组团式)分散式(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等)城市与区域国土规划:泛指有关国家土地的规划行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分区和控制指标的确立。二者关系:后者是国土规划的专项控制和有机组成部分。区域规划的新发展: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用途分区:国家、省地级,县乡级;控制指标的确立:将各类用地控制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土地空间;区域规划的新发展: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在一个区域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是一项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规划工作。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自然、社会条件,对区域的工、农、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点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区域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各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乡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的配置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保证城市建设顺利进行。区域规划促使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为城市规划和专业工程规划提供宏观区域范围的技术经济依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深化。包括: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拟定区域人口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重视环保,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效果。区域规划的内容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的区域规划;1、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大、特大城市为中心,重点解决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工业布局的调整和改善,大城市规模控制,中小城镇的发展建设,基础设施的加强,区域环境治理与保护,副食品供应基地规划安排等问题;2、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地区。重点解决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确定发展何种加工工业及其位置,合理解决矿区开发、工业建设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治理三废和提高环境质量,对外交通和居民点布置等;3、农业地区的区域规划:指农牧业基础较好或发展潜力较大、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地区。重点解决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交通运输网和排灌系统的建设,农机具维修站、农产品加工以及居民点安排,农林牧用地的合理布局等。区域规划的类型4、风景旅游及修疗养地区的区域规划:重点是保护山水等自然风景,防止工业和旅游业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交通联系,增辟新的休息与游览地,调整工农业生产布局与旅游业发展相协调。5、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以整个河流流域为范围的区域规划,重点在于河流的整治,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对防洪、发电、航运、鱼业、旅游等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论证,流域内其他各种资源的开发,水库淹没区的征地拆迁,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点的合理布局等。区域规划的类型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的区域规划;1、省域规划:在一个省范围内建立各具特色,不同水平、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体系的规划形式;2、市域规划和地区级规划:在省内地级市或地区所辖范围内进行的规划形式。这类规划在我国按行政区划分的个区域规划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对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加速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县域规划或县级市域规划:是我国区域规划的基层地域规划,主要以县城或县级市辖域为范围;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基层经济组织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布局原则,推进经济建设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区域规划的类型区域规划的新理念城镇体系概念: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它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城镇体系构成条件:城镇群体内各城镇在地域上是近邻,具有便捷的时空联系;群体内各城镇均具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群体内各城镇从大到小、从主到此、从中心到一般城市,共同构成整个系统内的等级序列,而系统本身又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城镇体系城镇体系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城镇发展的建设条件分析。城镇体系发展条件城镇体系——系统特征:群体性:一定数量一定地域关联性:内部之间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与外部密不可分层次性:规模级别、功能大小、作用强弱、简单复杂开放性:内部之间的开放性、整体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性动态性:内部各城镇规模、地位、作用大小的不断变化,整体状况和整体作用的不断变化整体性:所有城镇共同担负着区域内社会经济运行和区域发展的任务,统一目标。城镇体系的特征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城镇体系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具体讲,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根据工、农、交通运输、文化科技等事业的发展需求,在分析各城镇的历史沿革、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各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协作关系,确定其城镇的性质、类型、级别和发展方向,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一个既明确分工又有机联系的大、中、小相结合和协调发展的有机结合。城镇体系规划一方面是合理解决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关系;另一方面是协调体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城镇体系规划致力于体系整体最佳效益的追求;第四、现代城镇体系规划寻求体系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1、以区域为整体,完善区域发展环境,确立发展战略,合理分配资源,建立良好区域化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2、维护公平前提下,对区域建设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协调和防控,防止不利开发。3、引导投资活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合理产业结构。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最终成果:一化:预测城市化水平二系:社会公共服务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规模等级、职能结构、空间布局结构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1、基础资料收集:(历史、现状、规划)2、规划步骤:准备、分析、预测、立意、规划、评估、成果成果内容:1、规划文件:规划文本:原则、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附件:具体解释文本,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基础资料汇编;2、图纸:城镇现状建设和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图、城镇体系规划图、区域社会及工程基础设施配置图、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规划比例:1:10000~1:50000~1:100000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
本文标题:435城乡区域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195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