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贵阳市垃圾分类实践与对策
贵阳市垃圾分类实践与对策卢自勇(贵阳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摘要:分析了贵阳市垃圾处理现状和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成效,提出了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观念较差、宣传工作不理想及缺少规范的垃圾分类回收市场等问题。针对贵阳市实际情况,对贵阳市垃圾分类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贵阳市.中图分类号:X7051引言近年来贵阳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推进环卫作业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建设。根据《贵阳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我市将在2015年重点解决环境卫生设施和设备不足问题,积极堆进垃圾分类与垃圾回收利用相结合的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至2020年贵阳市将建立健全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的城市垃圾收运处理处置体系。为实现规划目标,贵阳市不断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推进环卫作业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建设,虽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创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2贵阳市垃圾收集处理现状目前,贵阳市大部分区域还运用的是混合收集方式,处理方式多为填埋,大作者简介:卢自勇(1986年-),男,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量生活垃圾的填埋不仅大大降低了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随着贵阳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贵阳市城市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加,2013年底已达2800多吨/天(不含花溪及三县一市),而且还以每年7.9%的速度递增。仅贵阳市中心城区每天就要产生生活垃圾1580多吨,而目前运营使用的两大(高雁、比例坝)垃圾填埋场设计处理能力总量仅为1400吨。因此,贵阳市急需开展大规模的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及无害化。2.1垃圾混合收集居民区均采用桶装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间、垃圾清运斗等混合收集,垃圾源头未采用垃圾分类收集措施,各种生活垃圾全部是混合在一起通过垃圾车运至垃圾中转站,可利用资源未进行回收处理全部压缩后填埋。这种收集处理方式严重降低了垃圾回收利用率,增加了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难度,同时,增加了填埋场垃圾填埋压力。2.2垃圾混合清运,未实现密闭收集贵阳市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的混合清运,在道路和部分居民区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居民未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投放,未设置分类回收车辆。垃圾的收集未实现密闭化,生活垃圾运输设施还不能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存在大量的散装垃圾收集车辆,散装车辆导致的垃圾抛洒、遗漏及散发的臭味等给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2.3垃圾处置现状贵阳市城区及三县一市(息烽县、开阳县、修文县及清镇市)均建立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卫生填埋,填埋场实行分区域单元逐层填埋作业,日填埋日覆盖,对垃圾进行无害处处理。由于未实现垃圾分类,造成资源无法回收利用,增加了垃圾填埋量。3贵阳市垃圾分类试点成效贵阳市人民政府为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已于2010年下发文件《贵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和再生资源绿色回收体系建设。为逐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贵阳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强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要求从2010年起,按照试点推行、逐步推广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2011年,贵阳市乌当区联合一家资源回收公司在乌当区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立了两个示范点:振华社区和城市山水小区,创新运营模式——“会员制、再生银行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模式,建立了垃圾分类交易平台,实践证明,该模式是可行的,并取得了一定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2013年在乌当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试点进一步拓宽,在学校、餐饮企业等区域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并在试点期间对试点企业和居民给予垃圾分类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争2014年11月30日前,各试点单位垃圾分类参与率达80%,垃圾减量率达80%。2013年6月,中日合作“中国城市典型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及示范试点项目——贵阳市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在乌当区保利温泉新城正式启动。选取100户家庭进行分类试点实验,指导居民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截止2014年8月,试点工作也取得较大的效益。3.1垃圾资源化生活垃圾中有大部分来自厨房和食品,这些垃圾是制造肥料的可贵资源,此种组分含大量有机质、又易降解,制成有机肥料还能改良土壤。回收公司将可回收物进行再生利用。乌当区联合资源回收公司将厨余垃圾用于生产有机肥后进行销售;可回收垃圾如废品运至分拣房进行二次分类,运至下游厂家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3.2垃圾减量化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促进和实现垃圾减量化的重要手段。乌当区联合资源回收公司创新营运模式,在2012年正式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收集垃圾45.12吨,其中厨余垃圾30.2吨,可回收垃圾10.02吨,其他垃圾4.9吨,减少垃圾填埋量40.22吨,生活垃圾减量89.14%,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垃圾分类的减量化。3.3贵阳市生活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贵阳市2011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垃圾分类工作属规模化效应,在试行中遇到一些难题:首先,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观念较差,有些市民为图方便仍将垃圾混装,居民的生活习惯方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大部分市民还不能正确的将垃圾进行有效的分类,给垃圾分类也带来了困难,影响了垃圾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不理想,虽然在前期开展了入户宣传,但是,部分居民不愿被打扰以及这种方法的不可持续性影响了宣传的效果,初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的规模还较小,产生效果还不明显。再次,由于管理和资金原因,缺少规范的垃圾分类回收市场、机制、约束机制及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垃圾回收体系和资源的利用体系不顺畅。4贵阳市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建议4.1加大宣传,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很多居民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没有足够的意识,不能做到分类收集与投放。首先,政府可将垃圾分类知识编入教材,使学生养成牢固而良好的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指导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其次,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把垃圾分类知识大众化,尤其在特定的活动中突出、持续、全方位宣传。例如:编写《贵阳市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及其他节日进行宣传,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增强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依托贵阳市生态文明绿色社区等基础创建工程,发挥社区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构造新型公民参与网络,变被动的配合、接受、教育为主动的互惠、行动和彼此帮助,实现公共信息的有效普及、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强公民的自我组织能力,下决心改变居民投放垃圾习惯。4.2扩大试点规模,逐步实现资源整合贵阳市垃圾分类要坚持“先试点、再全面的原则”,优先选择有条件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规模,用5~10年时间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明确规定垃圾分为“可回收、“厨余”、“有害”和“其他”四类,制定垃圾分类细则。在政府机关、学校,将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纳人城市卫生先进单位的评定项目之内,从而达到促进各单位进行垃圾分类收集的目的,并可使其在垃圾分类收集的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对于带动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是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通过试点工作推动“资源回收四合一”。统筹小区居民、回收企业、地方政府及回收基金等力量,实施资源回收、垃圾减量,并通过回馈方式鼓励全民参与。初始阶段可以直接补助居民,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设立资源回收管理基金,用于补贴从事资源回收的社区居民和回收商,运用政府“有形的手”调节促进资源回收,逐步扩大规模,实现资源有效整合。4.3实施垃圾末端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产业化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依托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制度,以现代商业目光审视,这个链条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更有着巨大的商业开发空间。应积极引进垃圾终端处理技术型企业,以政策、财政优惠等措施吸引相关企业入驻。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末端配套设施建设: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建设专门的垃圾回收利用中心;对于含有机物较丰富的垃圾,建设堆肥厂;对于热值较高的垃圾送到焚化站等。有了垃圾末端的分别处理,分类收集才有了可持续运行的保证。实现企业规模化效应,为可持续发展构筑体制机制保障。实现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立足本地化,吸收外地资本,聚集先进技术,合理配置资源、扶持优质企业,实现产业化。4.4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立法工作分类初期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从某些专项废物回收开始,采取一些有激励性的措施鼓励人们分类回收,而不仅仅是通过处罚措施,这样来杜绝混合投放的现象。民众是分类工作的主体,应当将居民垃圾分类作为其责任和义务,以法律法规形式予以明确,应当考虑加强立法工作,明确公民责任及处罚依据,理顺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效率,在法治的框架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总之,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立足本地,以点带面,区域推广,循序渐进,坚持“宣传发动、政府推动、政策驱动、典型带动、全民行动”战略,把工作重心和着力点放在家庭垃圾分类投放上,提高居民分类意识和质量,同时积极推进分类收运体系和末端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才能取得垃圾分类工作的成功。参考文献:[1]马诗院,马建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9(01).[2]余倍,宾晓蓓,曹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1(06).[3]纪献兵,陈银霞.贵阳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3(1):38-41.[4]郑胜全,张媛,王泰清.台北市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及其启示[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5):44-45,48.[5]王伟,吴世新,孙盛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评价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6]刘国才,庞云杉,高华娜.城市生活垃圾的循环经济处置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0(20):143-144.
本文标题:贵阳市垃圾分类实践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0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