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
经验交流-373-摘 要:本文从观察意识、观察方法和观察技能的三缺乏对当前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而后从明确观察目的、运用观察方法、实施有效观察三个方面提出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实施观察与记录的策略。关键词: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教师;观察与记录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更好地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在贯彻新纲要,实施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还应当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和解读者,而在这一系列角色定位和承担中,观察无疑最为核心,它是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幼儿园实施教育应当观察先行。一、教师在观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观察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观点已被广大幼儿教师所接纳,教师在理念的认识层面优于实践层面,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很好地把握观察的内容与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观察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乏。1.教师缺乏观察意识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观察的敏感度不够。在游戏活动中有的教师忙碌地穿插于活动空间之中,较多地介入幼儿的游戏之中,像一个指挥者不停地发号施令;有的教师将观察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只观不思缺乏质量,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以上现象因何产生?它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活动中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2.教师缺乏观察目的绝大多数教师在角色游戏观察中缺乏目的性,主要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经常不是带着问题去观察,不知道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这是由于教师活动前没有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有效的观察策略,必然造成教师的指导显得比较茫然,不知所措,这样就不能有效地组织注意力,不能完整和清晰地反映观察对象,难以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分析、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造成观察的效果不佳。3.教师缺乏观察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观察记录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观察的实效性。二、教师在实施观察与记录中的策略1.明确观察目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在教育过程中的职能,不应是教室中忙碌的穿梭者、发号施令的权威者,不该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应站在幼儿的背后耐心地观察,真正从观察中去获取获得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提供之间的互动信息,在确立观察目的时可以从十个要点入手,如游戏空间、游戏材料、主题确定、游戏经验、材料运用、同伴交往、游戏语言、角色扮演、游戏情绪、游戏常规。观察要点一:游戏空间。(1)活动空间的安排是否设置合理,促进中班幼儿游戏互动。(2)活动室是否有中班幼儿生成新游戏的空间。观察要点二:主题确定。(1)中班幼儿是否能在同伴与成人的影响下选择游戏。(2)中班幼儿是否自主参与现成游戏内容,进入游戏情景。(3)中班幼儿是否能想象新游戏主题开展游戏。观察要点三:游戏的材料。(1)游戏材料投放数量是否适宜。(2)游戏材料的种类是否丰富。(3)游戏材料投放是否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水平。(4)游戏材料是否能引起中班幼儿主题的兴趣。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钱聚倩(213000 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壁分离复原”实验。我在教该实验时,除了按教材用30%蔗糖溶液作渗透剂进行实验外,我还设计用5%、10%、15%Nacl溶液;35%、40%、50%蔗糖溶液作渗透剂分别进行分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寻求答案。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自己小组所用浓度实验完毕后,各小组间还热烈讨论、交流结果。这节课上,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科学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还如,“生物组织中化学成分的鉴定”、“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实验,都可设计成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原理,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三、关注社会热点,重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当今社会已迈入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许多与人类自身有关的生命科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映入我们的眼帘:克隆、转基因、神舟号飞船搭载植物种子(基因突变)、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的遗传信息)、癌症、洪水爆发、赤潮(富营养化)、苏州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环境污染等等。我很重视这些信息的来源,平时做一个有心人,自己或布置学生做一些生物学知识方面的剪报、做一些文摘卡片等,讲课时适当穿插,引出话题或展开讨论,学生感到有现实感,教师上课也不再感到空洞无力。另外,我还结合当地实际,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如《人民将水质污染的原因和建议》、《海洋鱼类资源的现状与思考》等,同学们通过调查、实验研究、查阅文献等方法,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拓展、延伸了生物学的教学空间。通过教学反思,我感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的情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二期课改中革命性的改革,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但是,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各自适应了教育中继承与发展的两种不同的需要,应当将两者恰当地应用于教学中,改变教师灌输式的教和学生接受式的学的现状;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时须不断收集信息、积累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经验交流-374-观察要点四:材料运用。(1)中班幼儿是否运用实物的玩具进行游戏。(2)中班幼儿是否能创造游戏需要的角色与情节需要的替代物。(3)游戏材料是否能符合游戏主题的要求变化玩。观察要点五:游戏经验。(1)中班幼儿是否具备游戏主题的相关经验。(2)中班幼儿是否能利用经验开展与丰富游戏。(3)中班幼儿是否能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游戏中的冲突与矛盾。观察要点六:同伴交往。(1)游戏中是否乐意与他人交往。(2)游戏中是否能主动和其他幼儿一起玩。(3)游戏中是否能用自己的想法影响游戏。(4)游戏中能否把别人的想法纳入自己的游戏中。观察要点七:游戏语言。(1)游戏中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2)中班幼儿是否能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3)是否能用语言大胆的表达游戏后的感受。观察要点八:角色扮演。(1)是否有重复个别动作。(2)是否有系列动作。(3)是否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模仿角色的动作去游戏。(4)是否能分配角色,协调角色之间的关系。观察要点九:游戏情绪。(1)中班幼儿参与游戏是否积极主动。(2)中班幼儿是否能有目的、专注的参与游戏。(3)中班幼儿是否有游戏的成功感满足感。观察要点十:游戏常规。(1)在游戏中,是否能在成人提醒下遵守游戏的规则。(2)中班幼儿是否能自觉遵守游戏的规则,爱护玩具。(3)中班幼儿是否能行为有序,及时收放材料,做到物归原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由于他们的教育目标、显性要求不同,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能力发展是不同的。在观察时也要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中班幼儿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幼儿间的交往容易出现冲突。因此,可以在幼儿的交往能力上注重观察。2.运用观察方法(1)叙事式观察记录:详细周密,以讲故事形式记录人的行为包括分析背景、动机、结果、反馈。重在现象和人的行为记录,应客观记录幼儿所说的话,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记录要客观准确。操作提示:信息较全面,但现场记录比较困难。(2)表格式:用于对一个幼儿长期行为的观察,常采用符号作标志,根据预设的观察任务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如观察孩子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等。操作提示:简洁明了,便于统计、便于现场记录,但缺乏足够的信息。(3)照片式 :运用于幼儿寻常时刻,在照片旁边加以说明在干什么,并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对其行为的见解。操作提示:真实、直观、方便。 但捕捉有价值的寻常时刻比较困难,信息不全。(4)作品式:凸现幼儿个性,可以用文字将幼儿口述记录,也可以将幼儿表征作品记录下来教师再根据幼儿作品进行客观分析。操作提示:真实、直观、方便, 但信息不全。(5)实录式:全面、客观,用摄像机加以记录之后进行客观分析。操作提示:真实、直观、方便,信息全面。但现场拍摄与指导两者无法兼顾。以上五种观察记录的呈现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这些记录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观察方法、现场的情景进行适宜的选择,如环视扫描法适宜表格式记录,简单、方便;蹲点法适宜采用作品式、实录式,使观察更深入、具体。3.实施有效观察(1)有目的的观察与随机观察相结合。在游戏观察时,我们应该将有目的的观察与随机观察相结合,每次观察前要有目的、有重点,它是提高观察成效的主要方法。由于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自由度较大,有时教师预设的观察内容可能出现没人玩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视幼儿游戏情况,随时调整观察重点,一旦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便可以转化为有目的的观察。(2)全面观察与个别观察相结合。有效的观察必须关注全面观察与个别观察相结合,从游戏的主体来看,指全体幼儿,也指个别幼儿;从游戏的主题来看,指全部的游戏主题,也指个别的主题,包括室内游戏和室外游戏等。前者观察时间较短,注重观察的广度,后者观察时间相对较长,注重观察的深度。个别观察是角色游戏观察的重点,虽然占用的时间较多,但观察的内容也更有价值,对游戏的交流和讨论、对材料和目标的提供与调整,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操作过程中要善于融会贯通,相互转换,做到个别观察时兼顾全面,全面观察时捕捉个别,合理分配,有效结合。(3)单次观察和连续观察相结合。幼儿游戏水平发展要受到场地、材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的观察应在确保幼儿在彼此熟悉、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所谓的连续观察指注重观察的过程性、递进性。在角色游戏中,不能单单靠一次观察,教师就能对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孩子是游戏的主人,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成问题的主要场所,如果当教师看到预期目标达到时,观察活动也就停止了。那么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强调要求教师注重观察的过程性和连续性,将单次观察和连续观察相结合,使观察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从而确保记录的是孩子的典型行为,获得幼儿游戏行为的准确信息。在角色游戏开展的每一分、每一秒中,都有可能发生一些看似平常,却能反映孩子内心世界的游戏镜头。而“稍纵即逝”就是这些镜头最显着的特征。如何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从“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或一个不经意的想法”等之处获得有效、自主地学习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观察。同时观察也为教师进一步分析幼儿的发展进程和个性特点积累了大量真实可靠的素材,为制订个别化教育提供依据,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了每一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参考文献:[1]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2]施燕韩春红.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3]芭芭拉·安·尼尔森.一周又一周——儿童发展记录.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4]沃伦·R·本特森.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作者:钱聚倩作者单位:213000常州市鸣珂巷幼儿园刊名:科学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GUIDE年,卷(期):2013(17)参考文献(4条)1.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20102.施燕;韩春红学前儿童行为观察20113.芭芭拉·安·尼尔森一周又一周--儿童发展记录20114.沃伦·R·本特森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2009引用本文格式:钱聚倩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期刊论文]-科学导报2013(17)
本文标题: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记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0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