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合并-存货内部交易抵消分录解释
..资料合并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分录解释抵消分录:借:营业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贷:营业成本借: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内部交易的利润额)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内部交易的利润额)贷:存货A为母公司,B为子公司两种基本情况:一、已实现损益。对于合并的整体:A和B的存货账户一进一出都平了,不需调整;本应只存在A购进时的成本,和B销售时的售价,由于内部交易,A记了收入(内部交易的售价),B记了成本(销售给第三方时从存货转到了成本),虽然都是数额上一正一负抵了,不影响损益,但如果不调的话会虚增收入,因此有借:营业收入(母公司账上的)贷:营业成本(子公司账上的)二、未实现损益。由于存货未售出,B账上不存在收入和成本的确认;从整体上看,只应存在A购入时的存货价,但由于内部交易,A记了收入和成本,B购入存货时以内部交易的售价计价,即B的存货账面价值=A的收入。此时,为了不虚增收入和存货价值,应抵消掉A的收入和成本,将B的存货价值降至A购入时的价值。因此有借:营业收入(A账上内部交易的售价)贷:营业成本(A账上内部交易的成本)库存商品(B账上库存商品虚增的价值,即内部交易的利润)设想如果存货售出了,对整体而言实现的收益就是“B收入——A成本”那段。存货没有出售,就是说收益没实现,A却由于内部交易记了收入和成本,就是在“B收入——A成本”中的“A收入——A成本”段,因此,“A收入——A成本”段叫做“未实现收益”。00成本库收入收入库成本第三方售价内部交易售价内部交易成本AB..资料理论上是已实现损益的做已实现损益的分录,未实现损益的做未实现损益的分录,但存货内部交易的抵消程序是先假设存货都销售给第三方了,即损益都实现了,再在这个基础上做考虑未实现损益部分。即借:营业收入(假设A售给B100件商品,单价3元,成本1元,这里就是全部商品的内部交易售价,300)贷:营业成本借:营业成本(B还有30件没售出(给第三方),这里应记未实现收益60)贷:存货这里解释一下分录:借:营业成本贷:存货见下图:本应只冲销的假设损益全部实现时已经冲销的即本应冲销的A收入已经冲了;本不应冲的B成本多冲了,应转回;本应冲的A成本和B存货的利润部分没冲,现在要冲。即借:营业成本(B账上:B的成本=A的成本+存货利润)贷:营业成本(A账上:A成本)存货(B账上:存货利润)化简一下就是:借:营业成本(存货利润)贷:存货(存货利润)00成本库收入收入库成本第三方售价内部交易售价内部交易成本AB收入00成本库收入收入库成本第三方售价内部交易售价内部交易成本AB未实现收益..资料编连续合并报表时,也要先假设内部交易的存货已全部售出,即,按上期存货内部交易的利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成本为什么借的是未分配利润——年初,贷的是营业成本呢?因为对于A的个别报表来说,由于上一年的内部交易,虚增了“A收入——A成本”那一段,计入了“未分配利润——年初”,因此,本年合并报表中应冲掉这一段,即借:未分配利润——年初(A收入——A成本);当存货售出,存货价值转到B成本中。在B个别报表中显示的收益是“B收入——B成本”段,但对于整体的合并报表而言,实现的收益应该是“B收入——A成本”段,因此应将成本降到A成本的水平上,即贷:营业成本(B成本——A成本)。而A收入——A成本段=B成本——A成本段,也就是上期内部交易存货的利润。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存货利润)贷:营业成本(存货利润)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1.销售当年编制合并报表:事项会计处理(1)抵消期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企业的售价)贷:营业成本(倒挤)存货(期末内部购入存货的成本×销售企业的毛利率)(2)抵消存货跌价准备(抵消差额≤内部销售的毛利)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内部购入方计提数-企业集团应提数)贷:资产减值损失(3)递延所得税的抵消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前面抵消分录中的存货项目贷方发生额-借方发生额)×所得税税率]营业外收入←本期折旧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上期折旧未分配利润——年初00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第三方售价内部交易售价内部交易成本AB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外收入但实际上实现的收入并没那么多,有一部分被折旧冲掉未分配利润——年初00成本库收入收入库成本第三方售价内部交易售价内部交易成本AB合并报表应确认收益B个别报表确认了的收益合并报表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资料贷:所得税费用确认递延所得税时,只需看前面(1)、(2)步所做抵消分录中,“存货”项目(不需考虑其明细项目的差异)账面价值增减变动金额,因抵消分录不影响存货的计税基础,所以“存货”项目账面价值减少金额,就产生了相应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该差异乘以税率,即为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事项会计处理(1)抵消期初结存的内部购入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营业成本该分录实际是将上期所做抵消分录中的损益类项目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同时假定上期期末存货已全部售出,因此贷记“营业成本”,截至本期期末实际未售出的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在下面第(3)步中统一抵消(2)抵消本期发生的内部存货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借:营业收入(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的金额)贷:营业成本(3)抵消期末结存的内部购入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营业成本贷:存货(4)抵消根据内部购入存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抵消上期内部购入存货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以前多提数)贷:未分配利润——年初抵消本期内部购入存货多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多提数)贷:资产减值损失抵消本期内部购入存货多冲销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期末结存存货多转回的跌价准备)营业成本(本期已销存货多转销的跌价准备)贷: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当期多冲销数)(5)递延所得税的抵消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未分配利润——年初◆这一步是将上期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抄下来,相当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初余额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前面抵消分录中的存货项目累计增减变动额×所得税税率-期初余额)贷:所得税费用◆看前面各抵消分录使“存货”项目账面价值增减变动金额,因计税基础不受抵消分录影响,因此该账面价值变动额即本期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以该余额乘以税率,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以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即为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如为负数,即转回,编制相反分录)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抵消处理内部存货交易在合并报表中的抵消处理一、内部存货交易未实现销售损益抵销的处理(一)当期未实现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通过以下练习,巩固以上知识点:..资料【例题】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1)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借:营业收入1000贷:营业成本1000借:营业成本200贷:存货200(2)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对外销售400万,取得销售收入500万。则抵销处理为:借:营业收入1000贷:营业成本1000销售毛利率=(1000-800)/1000×100%=20%借:营业成本120贷:存货120(600×20%)(3)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实现对外销售。则抵销处理为:借:营业收入1000贷:营业成本1000(二)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处理【例题】假定P公司是S公司的母公司,假设20x8年S公司向P公司销售产品15000000元,S公司20x8年销售毛利率与20x7年相同(为20%),销售成本为12000000元。P公司20x8年将此商品实现对外销售收入为18000000元,销售成本为12600000元;期末存货为12400000元(期初存货10000000元+本期购进存货15000000元-本期销售成本12600000元),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为2480000元(12400000×20%)。【答案】P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进行如下抵销处理:二、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当期抵消处理减值准备抵销处理的思路:第一步,分析个别企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第二步,分析企业集团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第三步,比较二者之差,反向抵销。个别企业比企业集团多计提或多冲减的减值准备,就是应抵销的部分。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抵销多转回的内部跌价准备则做反向分录。内部存货交易有关抵销分录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可变现净值小于或等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成本。二是可..资料变现净值大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成本、小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价格。三是当可变现净值大于内部交易卖方卖出存货价格。内部跌价准备的计算公式:【例题】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20×8年末,该商品可变现净值为700万元。销售毛利率=(1000-800)/1000×100%=20%【答案】当期减值第一步,分析P公司计提的跌价准备:P公司成本1000-700=300(万元);第二步,分析企业集团应计提的跌价准备:集团成本800-700=100(万元);第三步,比较二者之差,反向抵销。P公司多计提了跌价准备200万元,应予以抵销。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200贷:资产减值损失200应用公式:1000-max(800,700)=200(万元),一步到位。图示法计算方法:三点分成两段,上半段应抵销。暂不考虑未实现损失。(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以后各期的抵消处理内部存货交易发生后的以后各期编制合并报表时,既要对当期发生的内部存货交易进行相应的抵销和调整,还要对内部交易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期初数予以调整。三、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的处理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予以抵销,因此对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项目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价值与其所属的企业个别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会产生差异,进而可能产生与有关资产、负债所属个别纳税主体计税基础的差异,从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一个完整经济主体的角度而言,应当确认该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所得税的抵销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买方期末对内部存货计提减值,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合并报表应予以抵销;第二,税法以内部售价作为计税基础,合并报表却按内部销售成本列示,二者产生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注意:以上交易均假设内部交易存货的售价大于其账面价值;如果内部交易存货的售价小于其原账面价值,则应做相反的抵消处理。【例题9】S公司20×8年向母公司P公司销售商品1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800万元。假设P公司购进的该商品20×8年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2008年末,该商品可变现净值为900万元,P公司对其计提了跌价准备。假设计税基础等于内部售价,P公司和S公司所得税率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答案】除了应如教材抵销内部交易损益和如前述抵销跌价准备100万元外,还应抵销:①抵销买方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资料买方P公司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必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0×25%)。站在企业集团的角度,不应计提减值100万元(800-900),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即,应抵销P公司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5②确认合并报表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内部交易后,税法确认的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但合并报表中列示金额为800万元,企业集团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200×25%),应增计50万元(50-集团计提减值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贷:所得税费用50编后语:以上交易均假设内部交易存货的售价大于其账面价值;如果内部交易存货的售价小于其原账面价值,则应做相反的抵消处理。掌握存
本文标题:合并-存货内部交易抵消分录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1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