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单元测试
第1页一、单选题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2.近代中国某一条约“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签订该条约的战争()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3.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条约之中。这反映了清政府()A.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维护C.未能真正认识条约的危害性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4.20世纪初,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租界”的滥觞可能是出现于下列哪个文件()A.《南京条约》及其附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5.进入近代的中华民族,列强侵略和国家主权沦丧贯穿始终,而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成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侵略方式的变化: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②侵略范围由沿海深入到内地③由以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以经济侵略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6.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第2页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7.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8.鲁迅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中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9.19世纪末一份传单写道:“海禁大开以来,泰西传教通商,凡我二十一省,…不应侮弄祠堂,不应袒护教民,不应动摇边疆。…予实义愤所迫,委身以报君王。”传单反映了()A.反对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B.“扶清灭洋”的基本思想C.“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局限性D.民众思想保守有仇洋偏见10.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1.马士的《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已经达第3页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地步了。”《辛丑条约》中最能印证马士这一论述的条款是()A.赔款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B.允许各国在京使馆及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驻兵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D.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组织12.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此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A.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B.道德上的肯定是其主要方面C.历史真相不明,难以评价D.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13.13.“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反映的斗争应该是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下面对该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取得了反抗斗争的完全胜利B.清政府积极配合,军民共同抵抗外敌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D.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14.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反映出二人()A.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B.所主张的抗战路线不同C.对抗战的方针进行理性思考D.对抗战持有感性认识15.在1985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铭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这时,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这说明()第4页A.中共彻底推翻了原来对蒋介石的历史评价B.“一国两制”已经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认可C.肯定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贡献D.国民党放开台胞探亲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16.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大部分力量D.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会战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17.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18.1931-1935年,部分根据地在土地革命中,实行“没收富农土地、从肉体上消灭富农”的政策。而延安的时期,采取了“切实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的政策。这一转变是基于()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根据地出现严重经济困难D.富农的反抗斗争加剧19.毛泽东在1938年8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中共承认和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B.中共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第5页C.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共加紧和国民党全面合作D.中共这一政策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20.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工农红军的长征已经胜利结束B.民主革命纲领的任务已经实现C.将阶级矛盾让位于民族矛盾D.对国际国内形势有清醒认识二、非选择题21.(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1)阅读材料,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22.材料:近代以来,英国长期以列强的带头人身份出现在中国。但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国力限制及欧洲时局的牵制实际上已使英国在远东处于一种虚.弱状态,它已没有能力再在中国充当首席列强的角色。围绕着远东危机的若干次交涉活动都表明,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英国不肯也不能有所作为。1938年6月,蒋介石对有可能对远东发生影响的英、美、俄等大国进行了一番比较分析,他认为:“英国老谋深算,说之匪易,俄亦自有国策,求援无效。惟美为民主舆论之国较易引起义侠之感,且罗斯福总统确有解决远东整个问题之怀抱。如舆论所向、国会赞同则罗斯福总统必能有所作为。”蒋介石提出的外交方针是“应运用英美之力,以解决中日问题”“对俄应与之联络”“对德应不即不离”。1938年9月,孔祥熙在致新任驻美大使胡适的电文中明确指出了美国在列强中的领头地位,叮嘱他说:“此次使美,国家前途利赖实深。列强惟美马头是瞻,举足轻重,动关全局,与我关系尤切。”这表明,到1938年底,中国对列强的外交中已经形成了以对美外交为主的格局。第6页——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战时外交的目的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中国重视对美外交的原因。答案1.C2.B3.A4.A5.B6.D7.A8.D9.B10.B11.B12.D13.C14.C15.C16.A17.C18.A19.A20.C21.(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2.(1)目的:争取国际社会中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支持中国抗战。原因:中日两国经济、军事实力及国家动员能力等差距明显;战争开始后日本很快取得了军事战场上的优势。(2)原因:美国是一战后远东华盛顿体系的缔造国,希望维护美国起主导作用的现存国际秩序,反对任何以武力变更现状的企图;中国认识到英美实力的消长变化及两国对华政策的差异。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单元测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81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