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8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8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111.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外电评论说“周恩来是万隆会议的灵魂人物和真正主角”。这主要表现在周恩来()A.提出了“求同存异”主张B.避免了会议偏离正确的轨道C.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消除了与会各国疑虑和分歧2.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此次“印度支那会议”()A.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B.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3.为了准备参加没有苏联出席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新中国外交部电令各驻外使馆报回相关国家对于召开这次会议的反应,报回的情况不仅包括会议的发起国如印度、印尼、缅甸等国家的,还包括与会国如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是()A.完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形成团结合作的“万隆精神”C.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D.达成《日内瓦协议》,缓和亚洲局势4.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其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间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5.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2018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11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6.某一国际组织,它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一组织是()A.联合国B.亚太经合组织C.上海五国机制D.上海合作组织7.有观点认为:中美关系发展史跌宕起伏,以曲折和波动为主其特征始终难以“正常”二字来形容。下列有关中美关系的论述按时序排列是()①“在亚洲,中华民族进行的另一场伟大防御战争则在拖住日本人”②“美国作为一个主权政府……不会将承认,赠予一个引起革命并对美国憎恨的政府”③“欢迎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负责任的作用,美国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反恐是美中可以加强合作的领域。”④“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于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8.《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A.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B.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的政策C.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D.使新中国渡过了困难时期9.“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曾经遭受过,而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当时的讲话强调()A.高瞻远瞩、求同存异B.反殖反霸,互相支持C.理解尊重、消除分歧D.和平共处、避免猜疑10.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毛泽东指出:“新中国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2018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3/11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进行声明。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我们也不急于去解决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这反映了当时()A.冷战爆发影响中共决策B.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了中国沿海C.中共需要苏联经济援助D.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11.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A.实现了亚非国家友好合作B.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13.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D.建议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14.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2018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1115.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说,新中国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A.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16.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利益方面倡导“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外交:在外交理念方面表达了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的担当,提出了“同乘发展快车”和欢迎各国“搭便车”的新理论。这表明中国()A.已处于世界外交舞台中心B.成为世界各国外交的领跑者C.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D.树立大国外交的思想范式17.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C.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D.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18.《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2018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11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20.1972—1973年,联邦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纷纷与中国建交。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美建交B.中美关系开始缓和C.中日建交D.中苏关系日益恶化21.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曾强调: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新中国体现此精神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22.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周恩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A.1949年北平和谈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D.1971年联合国大会23.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尝试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内政C.缓和台海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采取中立政策,规范美台关系24.印度领导人曾指出:每个国家都应该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向他国学习而不是被别国强加,这需要一种新思路,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好提供了这种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让各国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发生作用。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解决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争端B.是普遍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C.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D.消除了各国意识形态的差异2018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6/1125.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这一时期中美的“求同”主要体现在()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B.推动国际关系走向多极化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D.遏制苏联在亚太地区扩张26.建国初期签订的一份外交文件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该文件()A.贯彻了“一边倒”方针B.倡导了“求同存异”方针C.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体现了“不结盟”原则27.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极大关注。与“中国人来了”密切相关的外交大事是()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8.1972年3月1日,美国《太阳报》载:“由于在访问结束时发表了公报,尼克松和中国领导人似乎完成了这种不可能的事。”对这一评论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评论针对的是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北京签署联合公报B.访问结束时发表的公报宣告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不可能的事”指中美两国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合作D.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29.历史学家牛军认为,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下列内容符合“新的对外政策”意图的是()2018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11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B.提出并实施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0.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A.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31.中美俄是当今世界三大军事政治大国,三国关系的微妙变化深刻影响着国际局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可以说从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以后一个时期里,反对苏联的战略扩张一直是中美关系不断巩固和向前发展直到关系正常化的主要推动力,安全战略合作是当时中美关系改善的基础。在从和解到正常化的过程中,中美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外力推动型”的关系,即双方改善关系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对付共同面临的外部威胁的需要。战略合作是当时中美关系改善的基础。——牛军《冷战中的中美苏三角关系》材料三
本文标题:2018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28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