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离骚》优秀公开课PPT
课前检测1.《诗经》文学知识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总集。诗歌②收入时期的诗歌首。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305③《诗经》从内容上分为,手法上分为,形式为。④《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赋、比、兴风、雅、颂四言为主,重章反复现实主义2.讲一讲:你对屈原有哪些了解?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节丰富多彩端午节“风骚”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风骚屈原离骚刘华灯学习目标一:了解“楚辞体”和《离骚》的特点。二:要通过《离骚》的学习,熟悉屈原的生平经历,了解屈原的理想追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它是直接反映现实浪漫主义:它不是不反映现实,而是借助于很多大胆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这样的一些艺术手法,曲折的来表现现实。例如:《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创造风格、创造方法,但是殊途同归,都是用来反映现实。楚辞、《楚辞》楚辞:最早建于西汉初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了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特别是“雅”、“颂”)当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成了参差不齐、长短不拘、多用“兮”字的骚体诗,建立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它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楚辞”、《楚辞》《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诗歌样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课堂检测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这种诗体人们称为“楚辞”。B.《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后人将它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C.《楚辞》是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作品的总集,由汉代刘向编成。D.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始于《楚辞》。C关于《离骚》《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且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诗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的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题解“离”,通“罹”,译“遭遇”;“骚”,译“忧愁”。“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离骚》就是诗人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屈原思想的结晶,是他政治失败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全诗373句,2464个字,课文是节选。诵读提示1.注意节拍:一般每句二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按照文章的意思、结构来切分,没有固定的标准)。如:“长太息/以掩涕兮”、“谣诼/谓余以/善淫”。2.注意延长:“兮”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语气词“啊”,因此读音要延长一些。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3.注意感情:读熟;读出语气;读出作者的感情。关于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渔父》、《招魂》等,收入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中。关于屈原1.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2.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3.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4.1953年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法国弗朗索瓦·拉伯雷5.农历五月初五是其投江自沉的纪念日。6.推崇“美政”:圣君贤相。(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关于屈原黄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译:我的祖父看我一生下来气度非凡,非常潇洒,马上就给我取了一个非常好的名字。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楚辞》译:我已经有了先天所赋予我的内美,又加上我十分注重后天的修养。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的使命感屈原生平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译:屈原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好,他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口才非常好。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译:对内跟楚怀王商议国家改革大事、制定国家改革的法令,对外要接待诸侯,参与外交事务。屈原生平屈原23岁(公元前318年前后)就被楚怀王封为左徒(左徒仅次于令尹,令尹就相当于宰相,那么左徒相当于副宰相,副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的副总理)屈原的改革的主要内容,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统一中国。修明法度:多指皇帝或大臣把国家治理得法制清明,井井有条。举贤授能:(政治上要)举用贤者和能者(来治理国家)。屈原生平内政危机:屈原和楚国的上官大夫之间的一场斗争,屈原由左徒改任为三闾大夫。(楚怀王疏远屈原)外政危机:楚王被秦国的谋臣张仪所骗。(楚国衰败,楚王昏庸)屈原生平第一次流放:(楚怀王24年)秦国的秦惠王死后,秦昭王登基,楚国国内的亲秦派得势,楚国再一次和齐国分裂。亲秦派想要和秦国联盟。(屈原历来主张联齐抗秦,亲秦派十分排斥屈原。)屈原极力反对,遭到了流放。屈原被流放到汉北,时间大约四五年。后来屈原作为联齐的使者被招回来了。屈原生平第二次流放:(五关之会)五关在秦国境内,秦昭王为了拉拢楚国,邀请楚怀王到五关会盟。以屈原为代表的一派,坚决反对楚怀王到秦国,他们认为秦国是虎狼之国,楚怀王去了安全不会有保障。楚王的长子(后顷襄王)、小儿子(令尹子兰)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可以去,认为秦王是好意。楚怀王听信了他儿子们的话,到五关会盟。果然,楚怀王一去就被秦国扣了,楚怀王被扣后趁机出逃,逃到赵国,可惜又被秦国抓回去了。屈原生平抓回去又逃去赵国,赵国不敢接收(不敢得罪秦国),又把他送回秦国了。最后楚怀王就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他的大儿子继承了王位(顷襄王),让小儿子子兰做了令尹。楚国人对兄弟俩有很多怨言,其中怨言最多的就是屈原(特别是子兰),令尹子兰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在顷襄王面前进谗言,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逐出郢都(楚国首都)。屈原生平流放地点:郢都鄂渚(湖北武汉)沿江而下沿江而下岳阳逆流而上鄂渚沿江而上洞庭湖湖南晨阳、溆浦洞庭湖汨罗江流放时间:20年屈原生平屈原投江:(公元前278春)秦国的大将白起帅兵攻打楚国,一举攻下了楚国的郢都。攻下后他烧了楚国先宫先王的庙,挖了楚王的祖坟。顷襄王兵败后不得不向北撤退,楚国彻底完了。于是屈原就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了。屈原为什么非要怀石投江、以身殉国呢?屈原生平投江原因:1.在浑浊与高洁之间,他选择高洁。2.楚国灭亡的大局已定,诗人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我宁可投入大江葬身鱼腹,怎能让我皓皓如日月的高尚品质去蒙受世俗的玷污呢?)思考题假如屈原在投江之时,你就站在他的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学习屈原意义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张扬着改革的理想,闪耀着人格光芒,高举着改革旗帜的历史伟人。同时也是一位奔涌着热血般的热情,幻化成斑斓的色彩,创造着壮丽意境的伟大诗人。学习屈原、学习楚辞,是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为了弘扬民族的先进文化,从而铸造我们国民的人文精神,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为拥有屈原而骄傲,我们为拥有《楚辞》而自豪。我们思考着,我们前进着,这就是我们学习屈原的意义。作业1.抄写《离骚》全文;2.完成思考题;3.预习:看注释,尝试翻译。
本文标题:《离骚》优秀公开课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00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