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校园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
传染病防控健康知识主讲人: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同学们!你知道哪些传染病呢?抗击传染病,维护公众健康(一)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传染病1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2杀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3生活中尽量减少与动物接触我国把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我国免向儿童提供的一类疫苗有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甲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流行性脑膜炎疫苗,乙型脑炎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狂犬疫苗。4、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防治结核病,不要掉以轻心咳嗽、咳痰大于二周,可能得了肺结核!流行特点•(一)、极易发生•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3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四)季节性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流行特点•(五)年龄特点幼儿园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3岁到6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幼儿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传染病常见症状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3)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传播途径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等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种类•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猩红热•水痘•手足口病•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1~3天•临床表现: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流行性感冒饮:姜末红糖,开水冲泡,睡前一勺,可防感冒;穿:入春渐暖,莫急脱衣,适当春捂,保暖防感;洗:温水刷牙,冷水洗脸,热水洗脚,助您入眠;预防:开:黎明即起,开窗透气,室内清新,防感真谛;水痘1、传染源:病人为唯传染源2、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3、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4、临床表现: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临床表现:•1、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2、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冬春季节高发。•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猩红热•A、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B、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C、潜伏期:通常2~3天D、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可在皮疹出现之前发生3、皮疹:发热后第2日,由耳后、颈部及上胸部开始发疹,分布均匀,针尖大小的丘疹,按压会褪色,伴有发痒的感觉。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麻疹•由于近年来麻疹疫苗的应用,使麻疹的临床症状变得不十分规律。•典型麻疹有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典型症状是高热、皮疹及呼吸道卡他等炎症。潜伏期:平均为10-14天。前驱期:2-4天,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结膜炎等,此期后期可见到颊粘膜周围有红晕的0.5-1mm灰白色小点,称柯氏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标志。出疹期:多在发热4-5天后出现,持续2-5日不等,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逐渐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疹时体温达到高峰,皮疹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恢复期:皮疹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落。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手足口病•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潜伏期:3~7天•临床表现: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发现病例报告卫生机构疾控中心等机构登记密切接触者做好医学观察对物体表面、食具、空气等进行消毒经过一个潜伏期,无续发病例可解除医学观察做好卫生宣教工作解除管理、个别病种需返校证明,符合返校条件者凭返校证明返校保健老师督促及时复检病例报告及管理流程病人离校就诊感谢各位的聆听!
本文标题:校园常见传染病知识宣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26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