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耻(节选)库切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白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大学教授。是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作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非洲第五位、南非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平库切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市,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形并盛行的年代。兼具德国和英国背景,以英语为母语。做过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后来转往美国攻读文学,取得博士学位,在纽约州立大学巴法罗分校教文学。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任职于阿德莱德大学。库切除了小说,也从事翻译、撰写文学评论与书评。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主要作品1974年——《昏暗的国度》1976年——《在祖国的心灵中》1980年——《等待野蛮人》1983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6年——《敌人》1990年——《铁的时代》1994年——《圣彼得堡的大师》1996年——《冒犯》1997年——《少年时代:来自省城生活的情景》(回忆录)1999年——《耻》2002年——《青春》2003年——《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5年——《慢性男人》2007年——《荒年日记》库切的作品是内容丰富多样的巨大财富。没有哪两部小说用同样的手法写成。他在作品中往往不指明地理背景,但类似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形成偏颇、愚昧的社会观念,导致价值观与行为上的混乱,却是他创作的主题。三、主题库切的作品主要描写的是种族隔离下的人们的生活状态,结构精致,对话隽永,思辨深邃。库切被评论家认为是“一个有道德原则的怀疑论者”。“他对当下西方文明中浅薄的道德感和残酷的理性主义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四、作品特色《耻》(一)小说简介小说情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卢里的一桩丑闻(勾引了一位大学二年级女生并与之发生性关系)为主线。第二部分是卢里因勾引女学生受罚来到边远乡村,和几乎是独自谋生的女儿露茜的共同生活。此时他不仅要努力与多年不在一起生活的女儿沟通,还要和许多他以前根本就看不起的人共事,要做他从前想都不会去想,而且肯定会嗤之以鼻的事情,例如在护狗所里打杂。小说的第三部分是全书情节最直接给读者以震撼的部分:露茜遭受了农场附近三个黑人的抢劫和蹂躏,而其中一人居然还是个孩子;卢里也在这一事件中受伤。事后父女两人和其他有关的人对事件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传达着作品的主要信息。第四部分则是卢里创作歌剧《拜伦在意大利》,与主情节若即若离,似乎总在向读者暗示着什么。故事结尾时,抢劫强奸案不了了之,露茜怀孕,卢里要写的歌剧始终还在脑海里萦绕,同时,他还最终放弃了“拯救”一条终将一死的狗的生命的企图。整个故事所反映的是殖民主义消退后所造成的影响。这个影响,已经不单单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殖民者给被殖民者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上的损害,这些损害也作用于殖民者身上。当殖民主义势力消退后,殖民者的后裔为他们的父辈所做的事情要承担后果。在小说《耻》中,库切让我们领略了一个名誉扫地的大学教师的挣扎。当南非白人至上的传统崩溃后,这名教师在全新的环境中苦苦维护自己和女儿的尊严。这部小说探究了他所有作品的中心议题:人能否逃避历史?(二)《耻》中之“耻”道德之耻(教授卢里数桩风流韵事)个人之耻(女儿露西遭受蹂躏抢劫、并自甘堕落)历史之耻(身为殖民者后代的卢里和露西最终沦落到要以名誉和身体为代价在当地人的庇护下生存)民族之耻(种族隔离制度)(三)《耻》外之意《耻》涉及后现代社会里的诸多问题,如人与人之间缺乏、不愿、难以交流和理解,互相设防、互相封闭。卢里与前妻的离婚;与妓女索拉娅之间只有性;与女学生梅拉妮之间;与女儿之间等《耻》更是后殖民世界中人类种族关系现状的寓言。殖民统治结束后,其为还却还在继续。小说中没有直接描述殖民统治的危害,但从黑人对白人后代(被黑人视为殖民者)的仇恨中便可知道,当年黑人曾遭受白人统治者何等残酷的蹂躏《耻》(节选)中值得注意两个问题•索拉娅为什么会突然消失不见?•他的女儿露西为何不愿听父亲的劝去报案?事实上这两个问题可以用一个词来解释:界限卢里索拉娅梅妮拉露西师生、男女、长幼父女、男女道德妓女的生活界限卢里露西黑人佩特鲁斯等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历史与现实种族之间《耻》有何缺陷?•对南非社会现实的控诉,道德要求和伦理怀疑始终局限在自身(主要是白人)的合法存在上•黑人的存在是被动的,僵硬的,失去了起码的声音•缺乏悲悯情怀
本文标题:耻(库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65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