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新课改下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HENANNONGYE河南农业2013年第11期(下)素质教育SUZHIJIAOYU2011年10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6号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该《意见》包括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等十项内容。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过程。教师教育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要求首先是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其次,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要求教师会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后,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显著特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师教育把教育心理学运用到教学方面是现代教育重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在教师教育的体系中,教育心理学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一、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育心理学的位置越来越凸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式和分析方法进行教学的机会越来越多变。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进一步体现了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教师教育实践证明: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的作用有以下两个重要方面。(一)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调整教学模式以满足个体的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Slavin,1987)提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QAIT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教学质量、教学的适当性、诱因和时间四个因素诠释了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适当性就是要求教师要调整教学以满足个体的需要。1、分组教学模式。所谓的分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班级间分组和班级内分组。班级间能力分组即实验班(重点班)和普通班,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对教学带来的困扰。但是很多地方反对这种做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该重新认识这种形式的教学。班级内部分组是班级间能力分组的补充,同一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大致相当,但在不同的学科上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并且班级内部分组也不是固定的,要根椐学生相应学科学习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以班级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中真正意义上地实施因材施教。2、个别化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通常指教师辅导、同伴辅导、家长辅导、家教辅导等形式。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快速发展,以多媒体与网络为核心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让个别化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远程教育、空中教室等都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3、特殊化教学模式。由于存在贫穷、单亲、发育迟缓以及有攻击性行为或退缩性行为的学生,他们在学校中比其他学生更有可能出问题,这些学生通常被称为高危学生,应特殊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另外,近年来,大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此教师们应该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有针对性地使每一个“特殊”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二)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现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教育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原理就是教师不能只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也就是说在通往知识的高峰中教师可以提供梯子,而学生必须自己爬梯子,即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是: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自己去发现和转换复杂的信息。这一观点对教学具有深远意义,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它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另外,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新课改下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慧敏柴连琴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上,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并且贯彻新课程理念,对新课改下教师教育的方法以及专业化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而且可以全面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通过对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的研究,探究教师教育过程中该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应用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如何改进,以更好地适应教师教育。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育心理学;教师教育;应用38HENANNONGYE河南农业2013年第11期(下)素质教育SUZHIJIAOYU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此呼应,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也就是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服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而要实现这一宗旨,在教师接收教育的过程中就要提倡运用教育心理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二、新课改下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中,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即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力。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教师接收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教育中,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学在教育过程中有效运用的几种方式。(一)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心理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控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心理互动的前提条件。其次,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学习状态,它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再次,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互动,这样,学生既可以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信息,又能够接受来自同学的知识信息。最后,教师应学会课堂教学调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信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个性品质。(二)教师应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放大学生学习热情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使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育心理学中讲到,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分层次的,越高的心理需求层次,引发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按照来源区分,心理需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观需求,另一种是客观需求,形成动机的决定性因素是主观需求,形成动机的外部条件是客观需求。”例如,优等生的主观需求在学习定位上表现为“积极进取”,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为对学习内容很感兴趣,在学习纪律上表现为勤恳好学。根据教育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合适的目标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放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两点,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强大的动力有效投入学习,进而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其次是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延续并放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强化与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教学方法、领会自己的教学思路,达到师生相互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前向学生介绍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目的、教学安排以及教学任务。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教学计划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心理沟通的重要性,真心关爱关心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一个在学校读书学习的学生,无论哪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渴望和希望得到关心与关爱,特别是当学生遇到挫折、困难和不幸的时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与学生进行沟通,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改进教育心理学作为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培养合格师资、服务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运用的实际效果与师生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没能较好地体现课程设置的价值,客观上影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应用中应做一定的调整,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进程。(一)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环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由于受到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的限制,应尽可能整合教学内容,选择那些与教育教学实际联系紧密的、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教育心理学在“理论”与“应用”的选择上,根据实际可减少一些基本的教学,如,在学习“迁移理论”的时候,有许多理论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侧重点则应该放在这些理论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的启示上面。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吸纳教育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当前教育改革实践中的热点议题,如,加德纳的愉快教育、赏识教育、创造教育等。对课程体系优化的目的是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所要用到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优化课程体系是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的真实写照。(二)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在接收教育时学到的教学方法也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发生改变,例如,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应用中需要进行改革的教学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体验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心理体验,把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学生的学习39HENANNONGYE河南农业2013年第11期(下)屏幕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生动、形象、直观,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不管是试验教学法还是案例教学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两种方法对学校的软件与硬件设施要求较高,不仅对学校的设备配备要求高,而且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配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三、运用对比、总结教学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分清概念对于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来说,概念多、理论多、公式多是其最大的特点,并且很多概念、公式和定理又非常相似,以至于很多学生常抱怨分不清、记不住。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每过一段时间,带领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对比,让学生进行区分,以方便记忆。例如,对比、区分力和力偶、力矩和力偶矩,比较作用力、反作用力定律和二力平衡定律的区别,以及对比合力矩定理与合力偶矩定理,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又如,工程力学中材料部分,主要研究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这时就需要了解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变形,而工程中常见的很多构件都可以简化为杆件,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为轴向拉伸和压缩、剪切、扭转和弯曲四种,每种变形的研究思路都是:外力—内力—应力—变形,而内力和应力是学习的重点。通过对杆件的常见四种变形的总结概括,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各种变形的特点,所要考虑材料力学的强度问题和刚度问题就对应相应的应力和变形等。可见,通过对比和总结,学生可以清楚地理清概念、公式和定理。其实,对比、总结这种方法是最普遍、最简单、最灵活的,只要把相似的地方进行对比、总结就可以,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也不失是个有效的方法。四、总结以上这几种教学观点的总结,是笔者根据自己在中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得出的一点结论。不管是基于问题,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或是采用试验与案例相结合的教
本文标题:新课改下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39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