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欧阳修-踏莎行-公开课教案---副本
天地苍茫一醉翁——欧阳修欧阳修的名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在多学科都有巨大成就,除文学创作外,他善于史学,主修《新唐书》《新五代史》;又善文学评论,著有《六一诗话》。散文方面,我们学过他的《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居士来历•(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掌握作者从闺妇和行人两方面兼写离愁相呼映射的方法。2、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3、学会鉴赏羁旅行役类词作的方法。词牌介绍•踏(音ta,去声)莎(音suo,阴平,莎草)行,是词牌名.《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多以写离愁别恨为题,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属于小令(58字以内)。(59-90,中调,91以上长调)同类词作•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晏殊•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掉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踏莎行吕本中•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诵读词作,初步感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朗读上阕,鉴赏上阕1、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前三句的大意。开头三句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参考答案:洋溢着浓浓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以上三句的每一个静态或动态的景象,廖廖数语,便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2、上阕“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类似的诗句你还能想到哪些?•比喻,以水喻愁,将无形之离愁化为有形之春水,以春水之绵延不绝喻离愁之绵远挥之不尽,写出愁之深远。妙处: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河上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3、分析此词上片的表现手法。(1)以乐景写哀情,先扬后抑,上片行文,一扬一抑。先写春色之美,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让人觉得春光实在明媚可爱,然后通过“摇征辔”笔锋一转,由春色之美转出折入旅人的怀人之情,离愁无穷,先扬后抑,情景反衬。以乐景写哀,以情景之间的失去平衡来震慑读者的心,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加以渲染,形成强烈的激射。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上阕重点意象•本词暗用典故,翻新旧意,既增加了形象的感情容量,又巧妙得了无痕迹。如首两句写梅残柳细,其中暗用典故:写梅,使人联想起陆凯自江南寄梅给长安范晔,含有怀念人之意。据《荆州记》记载,陆凯曾自江南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友人范晔,并赠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后折梅寄远以托离思,在诗词中便屡见不鲜。候馆的残梅,自然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赠别;既是残梅,却连折梅寄远也不能如愿,惜别之情更是可以默会了。•朱松《饮梅花下赠客》:“且当醉倒此花前,犹胜相思寄愁绝。”•朱熹《清江道中见梅》:“他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遥怜水风晚,片片点汀沙。”•秦观《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同参寥赋》:“海陵参军不枯槁,醉忆梅花愁绝倒。”•陆游《客舍对梅》:“还怜客路龙山下,未折一枝先断肠。”•尤袤《梅花》:“望远可无南北使,客愁定费短长吟。”重点意象•写柳,与古人折柳赠别之举相联系,暗寓离别之意。柳也关合别意。北朝乐府有《折杨柳枝》,或说“柳”与“留”谐音,有表示留念之意。到了唐代,霸桥折柳赠别更成为一种风俗。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词“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即指其事。这里所写行人看到溪桥细柳,自然会回想起临别折柳之类的事,这就不能不更增添一段离愁了。•古人写柳的诗词:•《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最早的源头)•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韦应物《东郊》:“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周志蕙《柳》:“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施肩吾《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小结•寓虚,富于联想,是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在古典诗词中,梅、柳、草就经常与离思相关合。朗读下阕,鉴赏下阕: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她恐怕已经柔肠寸断,整天泪流满面。不要去靠那高楼的栏杆,望穿泪眼也是枉然。平阔的草地尽头是春山,他已经到了春山之外。4、下阕哪些词或句子用的比较好?(能够突显出情人对行人的怀念)请指出并说明理由.寸寸:写出了女子的肝肠寸断.盈盈:写女子因思念行走天涯的爱人而流泪满面,写出了她的真挚相思和痛苦心境.下片是行人想象思念的女子的情状:肝肠寸断,粉泪洗面。不要倚在高高的阑干上,因为“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5、赏析下阕“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一句。•一望无际的芳草原野,依然遥远,而平芜的终极,又是连绵不断的春山,更加遥远,而闺妇所思念的行人还在春山之外,则是更为遥远。山之远衬人之远,思妇王子凝眉,也不见行人踪迹,实是衬托思念之情深。这是意欲层深的写作手法,可以巧妙的表现出感情发展的层次和感情程度的步步加深。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6、讨论: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人,由近及远。两方面来写相思之愁。但全词到底是以行人为主还是以闺人为主呢?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正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艺术手法小结•一是托物兴怀,以乐写悲,词的上片写残梅、细柳和薰草这些春天里的典型景物,点缀着候馆、溪桥和征途,表现出南方仲春融和的气氛,但对于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倍增烦恼,更添愁思。•二是比喻,化虚为实。“愁”是一种无可视感的情绪,将它比喻为迢迢不断的春水,既形象又贴切,这样化虚为实,可视可感。•三是感情层深法,逐层深化,委曲尽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更进一步说明行人离愁的无穷。感情逐层深入,逐渐深化委曲尽情,体现出修词的“深婉”的特点。•全词悱恻幽回,情深意远。本词小结•这首词上阕写行者的离愁,下阕写行者的遥望,这遥望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个词境更加遥远,上阕结尾的比喻和下阕结尾的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使人感觉到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余平伯说下阕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境.•本词从游子、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优美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的制造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达到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同类题材诗词小结:•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表达特点•借特殊意象传情•运用多种抒情方式•联想对写,曲折达意,虚实结合答题步骤:•回答情与景的关系•找出作者选用的景(意象和状态)•概括意境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寄寓的情感羁旅行役诗中易出现的复杂情感:•抒发了诗人羁旅飘零之悲思乡思亲之绪谪官的愁苦之思伤时忧国之叹年华易逝的伤春伤己之痛惆怅失望之意板书踏莎行上:行人思内(乐景衬哀情,春水喻离愁)下:闺妇思外(对方落笔,层层加深,春山喻情思)深化离别的主题课堂练习•临江仙·暮春南宋赵长卿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因“一春憔悴有谁怜”而“怀家”欲归,又说“别来此处最萦牵”,联系全诗看,诗人在词中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参考答案•全词伤春更是伤己;寄寓了诗人漂泊之感,思乡之愁,自怜(惆怅)之意,牵挂之情。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欧阳修-踏莎行-公开课教案---副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0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