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3.1温度》说课奎屯市第七中学张文静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温度”是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后续三节的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因此,“温度”这节课又是后续三节课的基础。•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②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温度值;•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会读数;•④知道体温计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②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规律。•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②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难点:•体温计的特点。•4.教具与学具•电教器材:多媒体及课件•教师演示用:自制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和温水,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学生每组器材: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烧杯、热水、冷水•5、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三、教法学法•1.教法: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温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温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运用提问法、类比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2.学法: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1)学生的活动空间。采取学生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多媒体同步进行演示,辅助教学。用“物态变化”的视频引入本周,丰富了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课件展示问题、结论和习题,大大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四、教学手段五、教学程序(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第四环节:深化理解,延展新知;•第五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首先用一段“物态变化”的视频引入本章,然后由生活中我们形容开水与铁水都用“烫”这个词不够准确,为准确的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物理学引入了——“温度”这个概念,引出本节并可以给出温度的定义。•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师生互动: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做判断冷热水的实验,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2)教师演示:将自制温度计先后放入热水、冷水中,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体会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老师介绍预先发放给学生的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教师单独持有的寒暑表,学生通过对组内的温度计进行观察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温度计的结构(玻璃外壳,玻璃泡,测温液体,毛细管,刻度和单位)。•(4)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48页摄氏温度的内容,并组织快速抢答,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的问答过程,用多媒体演示贯穿,使整个环节形散而神不散。•(5)学生阅读,教师帮助:阅读48页小资料,知道自然界的一些常见温度,教师帮助学生补充空白项温度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内化提高,实际应用。•(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以实验室用温度计为例,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49页的内容,快速抢答,老师评价并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自学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四个会)。•(2)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分组实验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先用手估测一个温度,再实际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并比较估测的与实际测量的温度的不同。学生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体会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老师相应地设计一些问题以补充知识点。•4、深化理解,延展新知。•学生对体温计的使用应该不陌生。为了讲清楚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可以设计场景,让学生分别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来测量人的体温。让学生自己发现实验室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并从中分析出体温计的结构特点。•5、感悟收获,课堂小结。•(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会认:量程、分度值、零刻度。•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液体中,不要碰容器的底或壁。•会读:示数稳定,不能离开液体。•会看: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异同点。•6、布置作业,巩固升华•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练习题,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内容进行深化和巩固,并布置当天的作业。•作业:课后52页第4题,练习册3.1六、板书设计•一、温度•1、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2、定义:•二、温度计•1、原理:•2、结构•3、常见类型:•三、摄氏温度•1、单位:•2、规定:•3、书写及读法:•四、温度计的使用•1、会认:•2、会放:•3、会等:•4、会读:•五、体温计•1、量程小……•2、分度值小……•3、有缩口……七、课后反思•本课的情景引入非常生动、形象,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学这一节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一个好的引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本课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知道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的测量一样,单凭感觉去了解某些事物是不准确的。学生对这种探究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特别是对温度计结构,工作原理和体温计的缩口的探究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对部分学生而言,这种方式使他们心里很不踏实,因为他们还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法之中,这需要长期耐心地去引导纠正。以上是我对“温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评委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标题:温度说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3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