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书
1XXX县普教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类别B规划课题学科分类B德育研究课题名称小学《品德与社会》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XXXXX负责人所在单位填表日期XXXXXXX科学研究室2011年9月编号2填表说明一、本表用计算机(在word文档中操作)或钢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二、本表报送一式5份,一律使用A4纸张,于左侧装订成册。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者签章处,不得使用打印字代替。四、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它不明问题,请与本县区教研室或教科所联系。五、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六、报送本表时,需同时送交存有全部内容的电子文档1份。3一、数据表课题名称小学《品德与社会》感恩教育实践研究主题词感恩教育研究课题类别B规划课题学科类别B德育研究研究类型负责人姓名XXX性别男民族汉出生日期行政职务专业职务小学高级教师研究专长品德与社会最后学历最后学位担任导师工作单位电子信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主要参加者姓名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4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年来承担的研究课题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完成情况学生优秀综合素质培养B(综合类)2007.09XXX县教育局教研室已按时通过验收结题探索各科教学中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向上健康心理A(教学改革实验)2010.10XXX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2011.09已按时通过验收结题5四、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的提出《新课标》中总体目标以“学会感恩,快乐生活”为导向,进行“感恩父母”、“感恩同伴”、“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的教育。三维目标(1)认知目标——懂得“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它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2)情感目标——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的人抱有感激之心。行为目标——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关心他人,欣赏他人,珍爱生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并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与感激,从而健康快乐地生活。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卢俊曾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教育家陶志琼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感知过程。然而,当代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只懂得享受,不懂得付出,对别人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感激。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父母的爱不领情,不道谢;对教师的付出,也认为是天经地义,情感淡漠;对同学的帮助,往往是理所应当,习以为常,从而形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懒惰、不懂得关心别人、6社会责任感差等性格弱点。针对这些,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时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小学校园中,不少学生不懂感谢、不会感激、不知感恩。表现出来的不知感恩的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时常看到:学生从老师面前走过,形同陌路;面对老师谆谆教诲,学生横眉竖眼;面对残疾的同学,嘲笑欺侮;朝夕相处的同学,动则拳脚相向甚至挥刀刺杀……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塑造学生的感恩意识意义重大,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更是当务之急。因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落实感恩教育已迫在眉睫。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落实感恩教育实践研究方案》的课题,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研究范围的界定7我们认为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们这个课题研究解决的重点在于挖掘教材,找寻感恩源泉;触动心灵,培养感恩意识;就地取材,落实感恩行动;留给思考,升华感恩情感,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感恩教育。运用媒体,重现感人场景;进行游戏,经历情感体验;关注生活,享受点点恩泽,以生活为源泉,进行感恩教育。搜集资料,了解感恩故事;拓展教学空间,开展感恩活动;学科整合,拓宽感恩渠道,以实践为契机,进行感恩教育。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四、研究对象XXX县XXX小学校五年级学生;XXX县XXX小学五年级学生;8XXX县XXX小学四年级学生;XXX县XXX小学三年级学生。五、研究内容与策略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感恩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思品学科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必须以教材为载体,但又不囿于教材,灵活机动,寻找感恩教育的最佳时机和切入口。1、挖掘教材,找寻感恩源泉《品德与社会》课程担负着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教材中处处蕴含着感恩教育的主题。如《品德与社会》教材将“内容标准”分以下几个部分:《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生命之恩、养育之恩、自然之恩……翻开各册教材细看,我们更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恩”、深深的“情”。如《品德与社会》第十册共分4个单元。第一单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承担对家庭的责任;第二单元《我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进入公共生活领域,感受社会关爱,关心公共事务,树立公共事务服务意识;第三、四单元将历史“人化”,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让9“历史人”站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历史中曾经有过的生命涌动、热血沸腾和心灵颤动,从而增强对于历史的责任感。2、触动心灵,培养感恩意识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每教一课,都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3、就地取材,落实感恩行动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并结合教材内容,找到感恩教育的时机。如教学《美丽的校园》一课时,上课铃一响,教师就带领学生离开教室,来到校园里漫步,感受校园的浓郁书香,感受校园的整洁美丽。放眼建设中的新校舍,更感受到校园的勃勃生机。回到教室后,教师随机提问:“同学们,当你们漫步在美丽的校园时,看到了什么?”当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后,教师出示新校园效果图,继续追问:“是谁让我们告别拥挤,告别陈旧,畅想未来,我们应该感激谁?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一环节的设计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之中,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将感动落实于自己今后的行动之中,那就是“学校是我家,美丽靠大家!”4、留给思考,升华感恩情感感恩教育是触及学生内心的教育,是学生每日的道德必修课,因此,思想品德课必须留给学生感恩的思考,让课堂闪耀着感恩的光芒,洋溢着感恩的温馨,充满着感恩的感动。如教学《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将领10吉鸿昌》后,教师可留给学生一个感恩思考题:同学们,大家都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雄、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那么,我们还能不热爱生活吗?还能不互相友爱吗?还能不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吗?英雄们为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就为人民多奉献点爱心吧!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让我们充满感激地响亮地说声“谢谢”吧!让我们每天别忘了做这样的功课:今天我感激谁?今天我为别人带来了哪些快乐?(二)以生活为源泉,进行感恩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创设一种生活情境,抓住导入、明理、深化、反馈、矫正几个环节,导学、导疑、导议,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感恩教育就浸润其间,不落凿痕,水到渠成。1、运用媒体,重现感人场景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化静为动,将历史重现,将事件生动,以缩短学生与文本所描述的情景的距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不管他有什么样的不足,但只要他能怀有一颗感激之心,就一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不断成功的人,一个拥有亲情友情的人,一个生活幸福快乐的人112、进行游戏,经历情感体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为此,我们准备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经历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父母、亲人给予的无私的爱,从而明白该如何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3、关注生活,享受点点恩泽西方有句谚语:“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信赖的朋友。”感恩为幸福之首,不知道感恩的人,永远不会有幸福可言。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频频降临的恩情呢?那就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细细品味。春天时,看到看到满目的翠绿,感谢大自然赋予的生命与希冀;秋天,闻到满园的瓜香,感谢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成熟与收获;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望着徐徐升起的国旗,感念生活的幸福与安宁;课堂上,看到老师的微笑,感受点点滴滴的关爱;回家后,看到奔波忙碌的父母,会为拥有幸福的家庭而自豪;清晨,从甜美的梦中醒来,会感谢上苍的恩泽……其实,感恩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幸福!(三)以实践为契机,进行感恩教育如何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呢?就必须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亲身经历与体验,加深对行为准则的理解和认同,将感恩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感恩教育是触及学生内心的教育,是学生每日的道德必修课,因此,12思想品德课上必须留给学生感恩的思考,让课堂闪耀着感恩的光芒,洋溢着感恩的温馨,充满着感恩的感动。让学生每天别忘了做这样的功课:今天我感激谁?今天我为别人
本文标题:小学感恩教育科研课题申请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3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