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明朝故事——靖难之变六年七班刘宇潇基本信息•靖难之变中,“靖难”的意思:“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因建文帝因削藩引起燕王朱棣的不满,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联合各个藩王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71岁逝于南京。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汉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日期:•1399年8月6日-1402年7月13日•地点:华东,华北地区•结果:朱棣军攻下首都南京,惠帝朱允炆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事件简介•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三年。建文帝缺乏谋略,任用主帅不当,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以燕京(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谜团和传说•靖难之役以朱棣的北方军胜利而告终,南京告破,应天府被毁,但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了一个疑团。相传郑和下西洋的初衷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只因南洋贸易频繁,最终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靖难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可以说靖难虽然是藩王的一次成功造反,但其实就是朱明这个家天下中叔叔不满小侄子对家人的迫害,不甘于“君要臣死”的命运的一件事。对整个民族来说,显然朱棣这样一个有气魄,有能力的藩王比一个只重道德学问却毫无治国能力,听信腐儒大臣的皇帝更加有作为。靖难之后,朱棣做了一系列对整个民族有益的大事。一,郑和七下西洋,为永乐盛世奠定基础。二,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三,编纂《永乐大典》四,建造紫禁城。
本文标题:靖难之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35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