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走向深度写作1748
走向深度写作浙江省舟山中学邹碧艳2016年11月23日1ilujl2016年浙江高考真题再现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2ilujl例文分析《当“虚拟”照进现实》你给打几分?说说你的点评3ilujl这是一篇规规矩矩的论述类作文。它在文字上非常流畅,不卖弄,语言客观理性,简洁明了,举例时也不拖沓,以说明观点为目的。从就事论事的层面讲,这篇作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它的不足之处,也在于不能跳出“就事论事”的层面,在一定的高度上讨论虚拟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这是高考作文二类卷、三类卷的通病:考生只是想着证明题目提供的观点,而没有深入地思考。阅卷专家点评:4ilujl一篇作文如果只是就这件事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仍然停留在“就事论事”上。就事论事当然也能写出好作文,而且从切题的要求看,就事论事是应试作文必须完成的第一项“任务”。但从文章的深刻性上讲,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应该更进一步。因为,网络作为一种虚拟世界,毫无疑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正确对待这种新生活,是即将进入更高层面学习的年轻一代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与今后的社会发展前景密切相关,而且牵涉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乃至人与自我的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切入的视角讲,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都能深化作文主题。——陈建新教授《201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5ilujl如何走向深度写作?一、引出问题6ilujl二、比较讨论将例文与满分作文比较阅读,寻找有哪些“深刻性”的表现?7ilujl虚拟,只是一种仿真的手段。蒂利希在《存在的勇气》中指出现代人的焦虑,是对无意义和空虚的焦虑。不难想象,让虚拟深入地与现实结合,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这种存在性焦虑。哲学家奥伊肯最感忧虑的也是物质成果与人们心灵要求之间的尖锐矛盾。换言之,有了诸如虚拟现实的先进技术,并不意味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充分实现”。在我们尚未做充足准备的情况下,拥抱虚拟的世界未免言之过早。人与科技《守望现实,涓涓不壅》8ilujl《虚拟吃灵魂》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信息数字组成的社区中,我们在其中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是一串数字,一串编码,我们似乎是被人控制,根据编程在生活,在虚拟世界,我们不用动腿,不用走路,交谈的对象是数字,穿的是数字,吃的也都是数字,真的不可怕吗?想想进化论吧,到那时候的人类,都退化得只剩下那个只有脑子在动的肉团了。人的存在方式和意义9ilujl《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类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死亡。人类如何把握世界的视角10ilujl《现实一种》的确,虚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现实。关上灯,戴上“眼睛”,你就可以置身各个具体的场景。技术越发达,逼真度就越高;技术越成熟,实在感就越强。VR,就是一种技术。然而VR又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态度。它在本质上迎合了现代人的种种需求。技术的本质11ilujl《虚拟?现实?》张雨珩从烽火狼烟鸿雁传书,到光纤微电虚拟现实,文化信息的传播无不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自从李世石与Alpha狗的世纪对决之后,就有人断言,我们已经步入了“科技改造世界”的时代。是的,“改造”,而不仅仅局限于“影响”“引领”的意义,它几乎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渗入到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随后发生不可逆转的重大变迁。21世纪初VR技术的出现,更是将科技对世界的“改造”推到了风口浪尖,古代哲学家们对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又一次摆上台面,当虚拟的主观与现实的客观被模糊了边界,是拥抱虚拟、拥抱科技,还是避之远之,坚守现实,这已经成为了每一个人必做的选择题。12ilujl《虚拟现实,开启新时代》周润人我们通常直观地把可以触摸到的实体看做现实,可实体于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在经历采集和农耕文明,步入工业社会以来,吃饱穿暖作为生活的基本需求逐渐淡化,不论是上个世纪第三产业的迅速兴起,还是新千年以来体验型经济的大行其道,无不昭示着人类的生活需求正更多地向精神领域的体验和满足转变。而在此过程中,一些原本“虚”的事物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3ilujl《虚拟现实,开启新时代》周润人我不太相信硅谷演讲中说的:未来的世界只有三种职业,叙述者(提供创意),程序员(编写程序)和客服(提供服务)。我们不应该把虚拟现实技术直接地和《黑客帝国》中社会完全停滞的“人饲”局面联系在一起从而敬而远之。我们可以回想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不到二十年它颠覆了人类花了数千年构建的认知体系。对互联网趋而避之的人在新时代依然是默默的蝼蚁,而搭上这班快车的人们则自然而然地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今天虚拟现实技术虽然正处萌蘖,但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它蕴含的巨大潜力。于情,我们应乐于体验新兴事物;于理,我们要敢于触碰发展浪潮的尖端,使自己不至于被时代抛下。14ilujl《虚拟和现实》王娴对于这样的一项技术创新,放弃,或许并非明智之举。古往今来,有多少的发明发现在其问世时饱受误解,但若没有它们,人类的文明能否发展至今也或许两说。当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潮流滚滚而来,裹足不前甚至逆流而行都必将成为时代的弃儿。不论是过去的清政府还是近年来的诺基亚公司,抱守残缺都是它们走向崩溃的重要原因。同样的,若我们因一时的胆小和犹豫而放弃接受虚拟现实这项新技术新革命,我们又将失去多少前进与发展的机会。15ilujl一位中学老师的阅卷感受:2016浙江高考作文暴露学生最大的短板-----写作素材的严重缺失,其实任何话题的作文素材都不会缺失,缺失的是考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思维方式,如果在论述文的写作训练中能适时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尤其是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就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写作素材缺失的短板,而且还会增强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更能看出一个考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独特性,这在高考中是容易拿发展分的。例如,如何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虚拟世界走进现实生活?若果考生能从这样一个历史的视角看待当下的某一社会现象,我想在论述文中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素材缺失的问题。16ilujl一篇论述文,可以有很多写作角度:1、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2、正面、反面3、动机、后果、影响4、表象、深层、本质所说的深刻性,更像是视角的“深入”,就是发现事物、事件背后更深刻的内容,“言人之未曾深言”。17ilujl三、方法启示深度写作有时是转变平常的思维方式。1、多往深处想一想2、多往前面想一想3、多往后面想一想18ilujl1、中国民众一年的购书费,跟手机短信费基本持平(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讽刺,嘲笑了的现状。2、所谓大师,只是(前因),(前因)。3、一个学校的质量不仅要看它一年的升学率(现状),而且要看(发展结果)。中国人精神缺失它10年、20年后的成才率失败最多的劳动者打工最多的劳动者(往前面想)(往后面想)(往深处想)19ilujl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对深刻的阐释20ilujl1、多往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2、多往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3、多往后面想一想,预见发展。21ilujl四、小试牛刀(一)一则来自台湾电视台的报道说,2007年3月27日,野柳地质公园接待一批来自大陆常州的旅客后,公园的岩壁上刻了简体字“中国常州赵**”字样,岩壁上以前是没有字的。为此,台湾观光局要求海旅会必须适当处理相关人员。(二)“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近日,一位网友发布的“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火了。图片上,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上面材料呈现了“中国人不太遵守规则”现象,请你尝试运用刚才提到的方法口头分析现象。22ilujl揭示本质,多往深处想一想。1、规则意识2、尊重意识3、从众意识4、精神文明公民素养5、个体言行对国家形象有影响23ilujl探明原因,多往前面想一想1、学前、幼儿教育没抓好。2、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物质束缚,却没能树立人们的规则意识。3、法律的约束和惩罚没能让不守规则的人付出足够的代价。4、东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差距客观存在,如今国民素质的标准大抵是西方的标准。5、国人尚未实现由“民”到“公民”的身份心理转变6、过去的乡村田园生活不需要规则,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没有跟上时代需要。24ilujl预见发展,多往后面想一想1、政府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倡导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2、教育要到位,包括礼仪教育、规则教育3、每个公民都应增强自律和他律意识。4、警惕从众心理,敢于监督,三思而行,做正能量的传递者,为文明助力。5、不能着急,多一些耐心,中国刚刚踏上现代文明发展之路,需要时间和耐心,这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过程。25ilujl四、升格实践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11月11日“双十一”,5月17日“吃货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传统节日,人造节日,究竟该如何看待?26ilujl节日之我见没有人可以否认,传统节日正在没落。何以至此?因为传统节日已失去了土壤。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细看各个节日,大多都可以与四季的节气联系起来。农忙时,农闲时,秋收时,冬藏时,都有相应的节日加以庆祝。正因有这样的时节规律,传统节日得以稳定地流传下来。然而新兴社会经济的到来,打破了农耕的规律,传统节日的根被拔走了。另外,传统节日的流传有一个必要的载体,那就是人。人们得有少许的迷信思想,才会去参加清明、中元等节日。现在的人们中秋寻不到月亮,重阳寻不到山丘,火化代替了墓葬,祖上的灵魂已被证伪,相应的风俗活动也在减少,那么我们拿什么让下一代相信这是个节日呢?既然条件都已消失,传统节日的没落自然已成定局。二十一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世界被不断“升级”,财富不断被创业。在这样的浪潮中,作为年轻国家,中国就必将迎来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同落后的文化生产力之间的巨大矛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涌入中国的“洋节”被追捧也就不足为奇了。每当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洋节出现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城市商业街上,霓虹闪烁,彻夜不眠的人在灯红酒绿中迷醉,享受着节日的狂欢,特别是年轻人,更是乐此不疲。放眼望去,洋节和人造节日在今天的过法,可谓是越来越现实:打折促销层出不穷,狂欢派对夜夜笙歌,没有太多的人情束缚,只有这种与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紧紧契合的庆祝模式,自然是狠狠地将人们的颈项拴住。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我想也不必太困惑。节日当为人所用。既然传统节日的生存土壤已然消失,已经不能为现代社会适应,我们又何必执着于此。由此观之,过过现代人造节日又如何。27ilujl面对传统节日与现代人造节日的矛盾冲突,或许有以下比较深入的视角可以参考:1、是现代社
本文标题:走向深度写作174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6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