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讲证伪主义马克思主义学院3.26证伪主义概况证伪主义的基本内容对证伪主义的反思证伪主义的科学观证伪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证伪主义的本体论一.证伪主义概况代表人物:波普尔(1902-1994)。他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裔家庭,10岁时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进化论,17岁时曾为弗洛伊德的弟子、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工作过。1928年,他获授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0-1936年间在中学任教。1937年,纳粹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至新西兰。他在新西兰克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年迁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1994年在伦敦去世。主要著作:科学哲学1934《研究的逻辑》1959《科学发现的逻辑》1963《猜想与反驳》1972《客观知识》1982《开放的宇宙》社会科学哲学194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57《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92《二十世纪的教训》证伪主义又叫“批判理性主义”。它的提出是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哲学的,它是对现代自然科学作出的唯理主义反应。其理论来源包括近代的唯理主义和爱因斯坦的唯理论思想,以及康德的批判哲学。二.证伪主义的基本内容(一)证伪主义的科学观1.从意义标准到划界标准逻辑经验主义以“经验证实标准”确立了“意义标准”,以此为标准,他们宣称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命题都是无意义的,而仅仅只有情感上的作用。波普尔放弃了这一极端的意义标准,转向“划界标准”,即确定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在波普尔这里,非科学(如形而上学)不是没有意义的,而只是不是科学而已,是另外一种知识形态。从意义标准到划界标准的转变实质是从拒斥形而上学到肯定形而上学的转向。“我个人对所谓意义问题从来不感兴趣,相反,我觉得它是个词语问题,是典型的假问题。我感兴趣的只是分界问题,即为理论的科学寻找一个标准。”“用可证伪性的意义标准取代可证实性的意义标准——这实际上使我的观点变得毫无意义。我抗议说,我试图解决的不是他们关于意义的假问题,而是分界问题,可是这一抗议毫无作用。”2.从证实原则到证伪原则证实原则作为划界标准的问题:1.一方面过于宽泛,把非科学的东西也纳入到科学领域之中来;另一方面又过于狭窄,把本来是科学的命题或理论排除在科学的范围之外。2.从逻辑的角度看,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包含的经验是无限的,任何单个的经验都是个别的,有限的,有限的经验并不能证明无限性的科学理论。3.科学史中的事实证明,当人们寻求证实而不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借助一些辅助性的特设来为预先设定的理论辩护。划界标准的证伪原则:可以被证伪的理论或者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就是非科学的。区别科学和非科学的是可证伪性。证伪原则的优点:1.只要我们发现了一个反例,我们便可以立即证伪这一判断。2.证伪主义可以避免辩护主义、教条主义的危险。根据证伪原则的要求,人们不必害怕,更不必想方设法地消除与理论不符合的事例。相反,应当欢迎这样事例的发现。证伪原则告诉人们,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地证实,但却会随时被证伪。以证伪原则作为科学划界的标准,就会得出:非科学≠错误,科学=可错波普尔一反人们的常识,别开生面地提出,科学与伪科学(注意:不是非科学)的界限在于,科学是可误的,而伪科学是绝对无误的。科学不是绝对确实的真知识,绝对无误恰恰是幻想的特征。3.从教条态度到批判态度:也是这样。特设性修改:指为了使某个科学理论免遭被否证的危险,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增加一些新的假定。比如: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为了坚持一切天体都是完美球体的学说,提出月球上存在的不可检测的物质充满了凹处,使得月球仍然保持完美球体形状。4.从归纳到演绎归纳法的问题:休谟认为,感觉材料的反复出现,充其量只是证明了这些感觉材料在过去发生过联系,但却不能证明这种联系在任何时间都会发生,因而也未能证明这种联系是必然的联系。因此,通过归纳法不能得出必然性的知识,归纳法的合理性无法得到证明,如果用归纳法来证明归纳法就会陷入循环论证,不满足反身性要求。面对着休谟的挑战,人们不得不在必然真理和归纳法之间作二者必居其一的选择:或者否认归纳法是发现真理的方法,但仍然坚持科学真理的必然性;或者继续坚持归纳法,但否认科学真理的必然性。(1)康德的回答:18世纪末期的德国哲学家康德选择了第一条道路。他力图证明先天范畴在科学中的作用:人们只有在先天范畴所规定的框架内对感觉材料进行综合,才能得到必然的科学真理。牛顿物理学被康德解释为“先验综合”的范例。康德的先验综合的方法在哲学上有着重大意义,但却没有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2)实证主义的回答实证主义选择了上面所说的第二条道路。他们区分了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只有数学的和逻辑的真理才是必然的,必然真理的发现和证明不靠归纳法。科学真理或关于事实的真理是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偶然真理。逻辑实证主义者继承了这种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的区分,但他们认为,科学真理虽然是偶然真理,但却是成功概率很高的偶然真理。归纳法的逻辑不是传统的形式逻辑,而是和概率理论相关的、可以用符号的推演运算表示其概率的特殊逻辑,即归纳逻辑。为此,他们中的一些人,特别是卡尔纳普,发展出归纳逻辑的理论。(3)波普尔的回答在波普尔看来,不论从心理学还是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问题,科学方法的关键从来都不是使用归纳法,归纳法是有问题的。1.归纳逻辑的问题。2.归纳法的“基础论”问题。3.观察渗透理论。为此他转向了演绎法,即猜想-反驳方法或试错法。猜想-反驳方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大胆地提出猜测和假说,然后努力寻找和这一假说不相符合的事例,并根据事例对假设进行修正,乃至完全否定。在第一次尝试失败之后,再提出更好的假说,运用同样步骤对其进行证伪。猜想-反驳法没有终点,它的目的不是最终找到一个不再能被证伪、不再适用于猜测-反驳法的假说。猜想-反驳法对理论的修改、完善或者否定是永无休止的。我们只能说,猜想-反驳法“试”出了一个较好的假说,但却不能说,我们找到了最好的假说。最好的假说是终极真理的代名词,是和科学精神格格不入的。猜想和反驳法和杜威、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许多相似之处。5.从辩护领域到发现领域逻辑经验主义者们把发现与辩护作了区分。(1)发现涉及科学理论和假设的起源、创造、发生和发明。辩护涉及它们的评价、检验、维护、成功、真理以及确证。(2)发现只适合于描述、适合于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学的历史。而辩护却是适合于科学哲学与认识论。(3)发现是主观的,辩护则是客观的。发现包含因果解释动机形成的由来,早期培养、文化、社会地位、心理构成、个人兴趣等等。这是主观的,它并不由于好的支持而合理地确立发现。辩护则问,事实不管怎么选择是否对假设构成了客观的证据。逻辑经验主义者坚持认为,逻辑和哲学并不分析实际构想出的新思想。比如,布莱特斯韦特主张,“⋯历史问题的解决包含着思维的个人心理学和思想的社会学”,它们不是“我们的职责”。科学哲学应当只分析支持已发明的假设的完满论证。它评价支持已经提出的假设的种种理由。波普尔实现了从辩护到发现领域的转变,把重点从对科学理论结构进行静态的分析转向对科学发现的动态分析,即知识的增长问题。他在对科学的界限以及性质作了证伪主义说明之后,他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如下所示:P1→TT→EE→P2→…………P1表示问题。(problem)TT表示理论。TentativeSolutionEE表示排除错误。ErrorElimination。P2表示新问题。面临着问题P1,人们首先提出假说,作为对此问题的尝试性解决,即TS(tentativesolution)。然后,再对这一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即通过证伪消除错误,即EE(errorelimination),进而产生新的问题P2。如此反复,问题越来越深入、广泛,对问题作尝试性解决的理论的确认度和逼真度也愈来愈高。根据这一模式,人类知识的积累应当被看作是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质变,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1)科学始于观察or问题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始于观察。波普尔认为,科学始于问题。问题分为三类:①理论与经验事实的不一致。②理论与理论之间的不一致。③理论内部的不一致。(2)理论进步的标准:可证伪度可证伪度:即理论被证伪的难易程度。可证伪度越高,理论就越进步。这表现为两个方面:a、理论表述的内容越普遍,可证伪度越高。b、理论表述的内容越精确,可证伪度越高。(3)理论进步的实质:逼真度的提高逼真度:理论不断逼进真理的程度。真理的发现虽然不是一劳永逸,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理论接近真理的程度没有区别。“逼真度”的概念衡量理论接近真理的程度。而程度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逼真度是适用于两个理论相比较的概念,而不是对单个理论的评价。只有“确认度”才是适用于单个理论评价的概念。设有两个理论A和B,如果下列任何一种情况发生,我们便可以说A比B,具有更高的逼真度。(1)B比A作出更加精确的判断,并且经受了更为准确的检验。(2)B比A说明了更多的事实。(3)B比A更为详尽地描述或说明了事实。(4)B通过了A通不过的检验。(5)B设想了A没有考虑过的实验,并且通过了实验的检验。(6)B把A认为是不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二)证伪主义的社会历史观(1)基本观点A:没有至善至美的社会。任何社会都是可错的、有缺陷的。B:社会的进步必须依赖批判和反驳。(2)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所谓历史决定论或历史主义,就是认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固定不变的规律,我们能够依据历史的规律预测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并且能够通过发现这些规律而达到理想社会的目标。a、神学形式的历史决定论:上帝的意志和活动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b、自然主义的历史决定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支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c、心灵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思想规律决定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d、经济历史的历史决定论: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决定论错误的原因历史决定论的方法论基础是简单类比推理,是从自然科学中的规律性推出社会历史领域的规律性,而这种简单类比推理是错误的,它混淆了两种领域的差别性。a、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现象具有重复性,而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现象是没有重复性的。b、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现象是简单的,非人为的,而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现象是复杂的、认为的,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主观性意愿任意地创造历史。历史决定论错误的实质所谓的历史主义的规律是不可证伪的,没有证伪度。因为历史决定论的规律要不仅涉及人类社会的整体,而且要涉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历史规律不仅要适用于一切民族的历史,而且也要适用于民族历史的一切事情。也就是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时候,历史规律都应该是合理的,所以不会随着历史的增加、时间的推移而被证伪。(3)对乌托邦工程的批判所谓的乌托邦工程,就是认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必定存在着一种美好的未来社会,我们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设计出通盘的实现计划,并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最终实现这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乌托邦工程的理论基础是非科学的。a、首先,因为乌托邦工程的目标总是在未来,永远不能在现实的生活中得到反驳和批判,更不能证伪它。b、其次,因为乌托邦工程的目标是完美的、整体性的,不仅个别的经验事件无法证伪它,而且这个工程本身就是不能证伪的。因此,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不是控制社会的整体进程和彻底改造社会的乌托邦工程,而是不断地发现社会的各种问题,逐步地逐个地温和地社会中存在的固有弊病。理由如下:A:逐步的社会工程的理论基础是证伪主义的试错法和科学观。因为它总是承认社会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和错误。B:逐步的社会工程设定的目标是科学的。因为它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排除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痛苦和灾难。C:逐步的社会工程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科学的。因为实
本文标题:第六讲-证伪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6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