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陈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种事物、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有平列或对照的意味,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也、又、还、同时、反之、另外表示几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并列或并存的,分句之间是平列的。2既……,又(也、且)……3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有时……,有时……;一则……,一则……;又……,又……;也……,也……4不是……,而是……;是……,不是……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说明事理,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有很强的对比意味。如:⑴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也是屈原的故乡。⑵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还可以节约纸张和印刷费用。⑶概念的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反之,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单用)⑷我们既要有冲天的干劲,也要有科学的分析。⑸于长水一边发动党团员加紧搬石头,一边帮着石匠钻炮眼崩石岩。⑹海燕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高尔基《海燕》⑺治史绝不是为了泥古,而是为了鉴今。⑻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绝不是真正的政治家。注意:并列复句还经常不用关联词语,而只凭语序和语义来显示分句间的关系,如:⑴山显得那么苍茫,路显得那样遥远。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⑶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二、承接关系:即几个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情况,常用的关联词语多为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有:1就、便、才、又、再、于是、终于、后来、然后、跟着、接着、继而、随后2首先……,然后……;起先(当初)……,后来(以后)……;先(刚)……,又(就)……;一……,就……如:⑴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⑵代表团定于今日离京前往上海,然后赴广州参观访问。⑶过了那林,船便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鲁迅《社戏》2⑷大家看了看钞票上的人像,又彼此交换了将信将疑的一眼,便把钞票塞进破布袄的空口袋或者缠着裤腰的空褡裢。——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⑸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后来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⑹我一进村,就被这意外的情景惊呆了。⑺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莫泊桑《项链》⑻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杨沫《青春之歌》注意:承接复句更多的是不用关联词语,而只靠事物之间的时间或其他逻辑顺序来显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如:⑴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鲁迅《药》(叙述同一个人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⑵红军北上抗日去了,白狗子乘机下山报复,村里的党员带领群众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交代先后发生的几件有密切联系的事情)⑶(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黄传惕《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以视线的移动为顺序对大殿内的陈设分别介绍)三、递进关系:即后面的分句比前面的分句在意思上更进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更、还、而且、并有、甚至、何况、况且单独使用在后一个分句,具有承上的作用。2不但(不仅、不光、不只、非但)……,而且(也、还、甚至)……成套使用。3不但……,反而(反倒)……从否定方面把前面的意思推进一步,递进的语气较强。4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就是(即使、连)……也……以深证浅,即用前面的分句作陪衬以强调后面的分句。如:⑴种花好,种菜更好。——吴伯萧《菜园小记》⑵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魏巍《我的老师》⑶一次大风沙的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竺可桢《向沙漠进军》⑷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⑸诚实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的保证。⑹跪香的人,不但后来参加的全部退出,连原来的八个老头也少了三个。⑺(我摆手让他停车,)他不但不停,反而开得更快了。⑻武松非但没被老虎吃掉,反倒打死了老虎。⑼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⑽没有花,只有刺,尚且不可,何况只有骂。3⑾别说这么点小事,就是再大的事,他也不放在心上。⑿这种动物别说饲养过了,我连听也没听说过。四、选择关系:即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是……,还是……;或者(或是)……,或者(或是)……;也许……,也许……表示或此或彼的“任选”(也称“商选”),可以在已说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中选择,也可以有另外的选择。2不是……,就是(便会)……;要么……,要么……表示非此即彼的“限选”,必须从说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中选择,不允许有另外的选择。如:⑴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茅盾《春蚕》⑵你或者赞成,或者反对,或者弃权。⑶景阳冈上的武松,不是把老虎打死,就是被老虎吃掉。⑷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和珍君》⑸要么大家坐以待毙,要么一同起来抗争。五、取舍关系:即两个分句在分别说出两种可供选择的情况的同时,已明确地选定其中的一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与其……,不如……;与其……,宁肯(毋宁、宁愿、宁可)……表示先舍后取,在比较两种做法的优劣中取(优)舍(劣)的意图。2宁可(宁肯、宁愿)……,也不(不、不愿)……,宁……,不……一般表示先取后舍,取舍态度明确,语气决断。如: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⑵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⑶对待工作,与其看得容易些,宁可看得困难些。⑷我本想留他多住几天,与其说使他老人家得到一点享受,还不如说使我自己得到一点安慰。⑸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的材料拉成小说。⑹我们宁肯毁掉这份材料,也不能让敌人拿去。⑺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六、解说关系:即后面的分句对前面的分句进行解释、说明或总结,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可分为两类。(1)解证式:即后面的分句解释前面的分句,如:①在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在大青山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翦伯赞《内蒙访古》③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是数不清的钢琴琴键。(2)总分式:即分句间有总说和分说关系,至少由三个分句构成,有三种。A、先总后分,先作概括说明,然后再具体交代,如:4①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②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吴伯萧《记一辆纺车》B、先分后总,先作具体交代,然后加以总括说明,如:①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陶铸《松树的风格》②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C、先总再分后又总,如:①这样看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二者都有片面性。②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七、转折关系:即前面的分句先说出某种意思,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同前面分句相对或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虽然(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让步转折句2虽然(虽)……,也(还)……3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单纯转折句4只是、不过、倒、只可惜转折语气1组最重,依次是2、3、4,如:①清初的学者,虽然也治经学,但他们首先是治史学。②尽管这些演员都已经去世了,但是他们塑造的那些银幕形象却还活在观众的心里。③虽然已宣布散会,人们还在继续讨论。④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⑤重庆并不高,但是人们称它山城。⑥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⑦对各种意见都要听,不过听了要做分析。⑧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注意:转折关系的复句,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但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如:夜已经很深了,方老师仍伏在灯下,聚精会神地备课。八、因果关系:即前后分句间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故表示由因推果2之所以……,是因为……;……,因为……说明原因3既然……,就……;可见推论因果如:①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所以他能够建筑起他学术的高塔。②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③歌声拖得很长,因此能听得很远很远。5④他事先没有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⑤散文之所以比较容易写,是因为它更接近我们口头的语言。⑥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⑦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就没有必要再向你说了。⑧既然是红军游击队,凭暗号暗语一定可以沟通关系。⑨连基本公式都弄错了,可见没有认真学。注意:有的因果关系不用关联词语表示,只凭分句的次序和意义来显示,如: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②祥子没有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老舍《骆驼祥子》九、假设关系:即前面的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面的分句说明在这种假设的情况下将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1如果(假如、倘若、要是、要)……,就(那么、那、便)……表示充足条件,假设如果实现,结果就一定产生,假设与结果是一致的。2如果说……,那么……表示说法上的假设与结论,前后分句所讲的都是已然的事实。3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也(还、又)……;再……,也……表示让步假设,前面的分句把假设当作事实承认下来,后面的分句说出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结论,假设与结果是相背的。如:①如果爱因斯坦尽相信牛顿的时空观,他就不会发现相对论。②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袁鹰《井冈翠竹》③要不是有这一段山岩,金斗坪早就被大水冲得没影了。④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碧野《天山景物记》⑤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也仍然存在。⑥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杨朔《茶花赋》⑦哪怕再给我增加一倍的工作,我也能够完成。另外,“连锁关系”的复句由于它们能很自然地加上表示充足条件的关联词语“如果……那么……”,因此也可以看作假设关系,如:①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③人民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④风越大,浪越高。注意:还有的不用关联词语,只凭语意来显示假设关系,如:①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的妙处的。——杨朔《茶花赋》十、条件关系:即前面的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的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将会产生的结果,分句间有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61只要……,就……;一旦……,就……;一……,就(总)……表示充足条件,满足了前面分句所提出的条件,就必然产生后面分句的结果。2只有……,才……;必须……,才……;除非……,才……表示必要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相应的结果。3无论(不论、不管、随)……,都(总是、总、也只是)……;任凭……,都(也)……表示无条件,即结果不依赖条件的存在而存在,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产生后面的结果。如:①只要我能活下去,我就绝不能让这个叛徒漏网。②鲁西南平原只要有充足的水源,也可以种水稻。③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④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棚。——契诃夫《套中人》⑤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⑥鸟儿必须凭借空气,才
本文标题: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6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