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模拟试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踱(duó)步蹂躏(lìn)凛(1ǐn)然贼寇(kòu)B.押解(jiě)磅礴(bó)媲(pì)美悲怆(chuāng)C.倾(qīng)盆驰骋(chěng)炽(chì)热整饬(chì)D.别墅(shù)金瓯(ōu)诠(quán)释咀(jǔ)嚼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项是()A.霹雳振聋发聩变生肘腋了无痕迹B.赋闲五内俱焚望眼欲穿可见—般C.诽谤马革裹尸回肠荡气浅尝辄止D.婉约笔走龙蛇忧心如焚千锤百炼3、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学大家的心路历程。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下列对作者的联想和想象的理解中,不够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等。B.从辛弃疾南渡后被迫脱离战场的遭遇,联想到他的词《破阵子》《水龙吟》,真实地揭示出辛弃疾胸怀壮志而无法实现的苦闷心情,把一个热切盼望重返沙场痛杀贼寇,而又壮志难酬的爱国将军的悲愤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从《摸鱼儿》联想到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不高兴的传说。又联想到朝廷闲置他二十年的做法;从《水调歌头》联想到词人闲居时的生活。C.作者从辛弃疾的姓联想到辛弃疾自嘲的《永遇乐》,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D.作者从有人说辛弃疾是豪放派,联想到苏东坡,并通过对比,指出诗词应该作为政治的代言人才有词魂词威。4、填写出下列诗词中空缺的名句。(1)射人先射马,。(2)醉里挑灯看剑,。八日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3)落日楼头,,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江晚正愁余,。(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阅读梁衡的《把栏杆拍遍》一文,完成5—9题。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②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之气和磅礴之势。③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山,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④辛词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抹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⑤辛弃疾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他在《戒酒》戏作中说:“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他的政治苦闷。他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但是,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他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他独裁、犯上。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别看他饱读诗书,但他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⑥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⑦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⑧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⑨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当的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员武将的故事,还要多少持刀舞剑者的鲜血才能写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选自《梁衡文集》有改动)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为了把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来而多处运用了联想。如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原因等。B.这篇散文用豪迈奔放的语言,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笔力雄厚,慷慨悲壮。C.从修辞上说,文章多处运用对偶短句和排比句式,使文章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作者情感表达的效果。D.作者认为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是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的历史背景和他自己对词创作的悟性、聪明产生的。6.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问题。①文章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辛词的两大特点:一是。二是。②第五段中说“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的根本原因是。7.文章第⑦段中“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8.请仿照“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这样的句式,给第三自然段补上两句相同的句式,使之构成排比。,。9.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搜集了很多有关辛弃疾的资料,了解到辛弃疾不仅是一位沙场秋点兵的爱国将士,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词作家。下面就是学生搜集的有关材料。①有人认为辛词的风格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的豪放;也有人认为辛词的风格是婉约派。请你选出属于婉约派的一句。()A、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村居》)B、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②“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常常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上文中就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词句,表达了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下列诗词中的“酒”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材料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材料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答案】1、B(押解jiè悲怆chuàng)2、B(可见一斑)3、D(在政治的锤炼中,不是政治的传声筒)4、(1)擒贼先擒王(2)梦回吹角连营五十弦翻塞外声(3)断鸿声里栏杆拍遍(4)毕竟东流去山深闻鹧鸪(5)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5、D6、①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是蘸着血和泪抹成的。②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7、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他本人的追求造就了辛词不同于他人作品的独特的美。8、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李白那样散发弄扁舟,像欧阳修那样寄情山水。(句式一致,内容恰当即可)9、①A②材料一:反映了村民们富足的生活,淳朴好客的民风。材料二:表达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本文标题:把栏杆拍遍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8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