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如何做学生的情绪疏导者
1如何做学生的情绪疏导者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情绪,一个没有热情、没有好恶、没有变化的人也就不能成其为人,只能叫做行尸走肉。而但凡能够成就一些事情的人,都是有激情的人,但是激情并不等于胡乱发泄情绪,激情应当像原子弹那样,在爆炸瞬间释放出所有能量,爆发出巨大的威力。但是纵观宇内,大凡能成就自己的人,都是情绪稳定、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人。当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六年级的学生又处在青春前期,生理、心理正处于特别的发展期,情绪的波动较大。针对学生的现状,作为六年级的老师如何做学生的情绪疏导者?让他们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最终实现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目标,我做了如下探讨:一、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情绪”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有荣、辱、得、失,还得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由之便有了喜、怒、哀、乐这四种基本的情绪表现。情绪反映了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灵的窗口。人的情绪可以通过表情表现出来,情绪往往反映个人志趣。志趣不同,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情绪感受就不同。人的情绪多种多样。当我们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相反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不同的情绪会对人产生不同的作用,人处在积极情绪状态时,有利于个人去正确地认识事物,分析、解决问题,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而人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都会下降,就谈不上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例如,一些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由于考试时怯场,考试成绩往往会很不理想。“乐极生悲”,过于严重的消极情绪还往往会使人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来。时下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一个家长,他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每科的测验成绩不允许孩子有半点儿出错。他的孩子虽然学习很用功,但成绩一直上不去。有一次单元测验之后,学生拿着测验卷回家给家长看,父亲看后“雷霆大发”地指责她。惶恐的她以后每次的测验卷都是支支吾吾地告诉家长老师没有发。整天生活在惊慌失措中的她怎么会有好成绩2呢?因此培养良好的情绪是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以科学方法加以培养、引导。当我了解该学生的情况后,我马上找该学生谈话,安慰她,并告诉她老师相信她有能力把知识学好,只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努力学习就行。我及时找到她的家长,耐心地指出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不但不能使孩子成绩有所提高,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挥,如果家长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多给孩子以鼓励,增强孩子的信心,相信孩子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二、指导学生学会调控情绪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光明也有黑暗,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因而,一个人要想始终处于愉悦的情绪状态是不可能的,情绪需要调节。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前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他们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做情绪的小主人》一课中,当我出示老师宣布下周秋游时,小明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叫起来,使课堂无法上课。这时我就提出要求:要同学就此进行讨论,认为赞同的同学也有一半,理由是:学习压力大,难得有机会去放松,肯定要放肆一番。持反对的也有一半,他们认为现在已经有周六周日两天的休息时间可以减压了,不必太狂放。这时,马上遭到反对,认为周六周日也有作业,就算是在家看书也不算全放松。可见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而且一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孩子“睁着眼睛学习,闭着眼睛睡觉”,致使孩子课余时间做不完的题,休息日有补不完的课,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苦恼、消沉、不安、泄气、绝望;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习成绩不升反降。家长也说服不了孩子。造成了一些孩子对集体、同学冷漠,不会关爱他人。他们以为自己长大成人了,要以成人的方式行事,而同时知识和经验不足常做“傻事、蠢事”,表现得很幼稚;排斥父母的意见,凡事想独立,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而往往又不得不依赖父母;有心事、小秘密想让别人知道又怕别人知道;对于情感和性知识非常渴望了解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处于十分矛盾的状态。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引起了一些孩子的恐惧、3担心,致使一些孩子爱发脾气、闹情绪。这时,作为学生情绪疏导者的老师就要对症下药,设计一些课例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有一段话说得好:人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你能使自己痛苦,也能使自己快乐,生活的主宰者——就是你自己。这说明,人是可以成为情绪的主人的。那么如何才能成为情绪的主人呢?首先,承认情绪并接纳它。有时,当我们承认自己紧张时,紧张的情绪反而减轻了。其次,敢于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有些人常常说:“我就是没有办法控制我的脾气。”这类人容易造成自己对情绪、行为的无力感,任由情绪主宰其生活。再次,掌握一套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一个人对于生活是否有幸福的感觉,并不是在于你遇到不良情绪的多寡,而是在于你是否能有效地应对它。我们的心情虽然多变,但并非完全不可掌控,我们不须压抑也无须担心,可以大笑,也可以大哭,可以悲伤,也可以哀愁,我们可以允许自己的心情就像春夏秋冬一样变化,但前提是自己能清楚觉察当时的感受,而不是让情绪随时随地任意发泄。情绪可以让我们拥有流畅的生命力。只要我们可以认清自己的情绪,了解引发情绪的原因,找出有效的应对之道,那么我们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了。事实是:大自然里不会有一棵树永远开花结果,一个人也不可能永远积极向上阳光乐观。越是抗拒坏情绪,越想用强力手段除去它,它越可能成为生活中的巨大阴影。但是如果你不去抗拒它,而是接纳它,坏情绪一天有个几次来回,来了自然会走,正如树叶掉落还会长出一样。三、注重言传身教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也说:“邪恶的榜样,不论是由眼睛进入人心,或是从耳朵进入人心,他们对于心理都是一种毒害”。俗语也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教师优良的品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熏陶学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学生心理上的良师,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崇敬。“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和风细雨的去对待学生的错误,少对学生大动干戈,化干戈为玉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氛围,以促进学生良好情绪的形成。有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带着用品走到教室门前,不知是谁开了个玩笑,4课室里哄堂大笑,有的同学还在高声叫着,对我的到来全然不知。我走到讲台,放下手中的用品,但还是只有几个同学发现我的到来。面对这样的场面,可真让人生气。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走出门外,抬头看看课室门前的班牌,说:“咦?我走错了吗?谁能告诉我这是市场还是课室?”课室一下子静了下来,学生们都为自己刚才的举动感到惭愧。于是我马上说:“谢谢你们,我还以为我到来市场,原来是错觉。”经我这么一说,同学们的心情也恢复过来了。“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教给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做情绪的主人,促进学生学习、身心全面发展。
本文标题:如何做学生的情绪疏导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49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