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热敏灸技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日新一、热敏灸简介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选就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二、热敏灸的特点:1、规模大:江西省中医院各科室都在使用;江西省48家市、县中医院针灸科在使用,全国27个省市医院在使用。2、内涵深:江西热敏灸是在一项源于《内经》、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的全新灸疗理论指导下的艾灸新疗法。3、疗效好:经全国98家医院临床应用证明:热敏灸对20多种疾病的疗效明显提高,一致认为:小艾条、新疗法、大天地!三、热敏灸的规律(一)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二)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缓解;(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三)腧穴热敏化具有普遍性(四)腧穴热敏化的类型、部位、面积、强度具有动态性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态性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经穴的重合率为43.50%,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34.75%,二者有显著差异,热敏化腧穴与经穴重合率较高(P<0.05);不同疾病之间经穴与热敏化腧穴的重合率没有显著差异,压痛点与热敏化腧穴的重合率亦无显著差异(P>0.05)。(五)腧穴热敏化的分布具有证侯相关性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研究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规律对于临床推广辨敏取穴新灸法及阐述其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多年来已研究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初步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病例数分布穴区(频次)123周围性面瘫50翳风(30)下关(28)风府(31)功能性便秘50大肠俞(31)上巨虚(24)天枢(18)支气管哮喘50风门(35)次髎(30)至阳(24)排卵障碍性不孕50子宫(24)卵巢(22)关元(14)痛经50次髎(40)关元(39)子宫(37)感冒50上印堂(32)太阳(30)风池(20)过敏性鼻炎50上印堂(41)肺俞(36)大肠俞(35)表6腧穴热敏化分布穴区表6结果表明,不同疾病时腧穴热敏化有其不同的高发区域。(六)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90%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病种病例数热敏化腧穴压痛点感传/总数感传激发率(%)感传/总数感传激发率(%)面瘫4362/6693.945/2321.74三叉神经痛3871/7792.219/4520.00颈椎病4043/4987.768/3622.22腰椎间盘突出症4465/6797.0110/3925.6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843/4693.4810/4820.83肌筋膜疼痛综合征4668/7195.779/5117.65慢性支气管炎3978/8196.303/1127.27支气管哮喘4084/8895.453/1323.08非溃疡性消化不良3144/4891.676/2821.43功能性便秘3845/4795.757/2626.92肠易激综合征2645/5188.247/3122.58排卵障碍性不孕4265/6698.485/1338.46痛经4371/7298.616/1833.33勃起功能障碍3250/5886.214/1040.00合计540834/88794.02**92/39223.47表7各病种不同穴点灸性感传激发率注:**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压痛点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种的热敏化腧穴之间的灸性感传激发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010203040506070灸性感传出现率(%)热敏化腧穴非热敏化腧穴我们的研究表明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发动循经感传,出现率达95%左右,而非热敏化腧穴循经感传出现率仅15%左右,说明艾灸热敏化腧穴能高效率发动感传。(七)腧穴热敏化的艾灸反应能客观显示。说明:落枕患者,艾灸肩井,艾热向颈部传导。非热敏化腧穴艾灸的红外显示说明:艾灸左侧肾俞,患者感觉局部热感。(八)探敏取穴施灸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1.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脾虚型胃电节律紊乱临床疗效观察举例:表明热敏化腧穴灸的临床疗效优于辨证选穴灸(非热敏化腧穴灸)。00.511.522.5热敏化穴症状积分辨证取穴组症状积分治疗前治疗后010203040506070热敏化穴组胃电正常频段百分比辨证取穴胃电正常频段百分比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胃电正常频段百分比治疗后胃电正常频段百分比热敏化腧穴组2.11±0.241.05±0.1842.87±12.3360.32±7.29辨证取穴组2.28±0.211.61±0.2840.54±10.3348.45±5.472.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组内治疗前后PRI、VAS、PPI积分比较组别时间±SDPRIVASPPI热敏化腧穴艾灸组治疗前9.39±4.6576.06±14.973.21±0.96治疗后1.55±1.33△△**14.67±13.15△△**0.82±0.64△△**针+罐+TDP组治疗前8.40±3.4667.75±17.243.05±0.83治疗后4.65±2.25**41.40±14.76**1.95±0.69**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分值比较有显著差异,**组内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痊愈率、显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天数比较3.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热敏化腧穴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明显优于辨证选穴(非热敏化腧穴)灸疗法。0102030405060708090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0102030405060708090治疗组对照组显愈率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显愈率P治疗组41.90±10.6283.14±9.3080.95%P<0.01对照组43.16±11.3465.58±13.1421.05%(九)经气所过,主治所及;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十)基于上述腧穴热敏化新规律,发明了探敏取穴、辨敏施灸的新灸法。四、关键操作技术调定灸态确定灸位选择灸法施足灸量新灸法是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新疗法1、调定灸态:灸态就是艾灸时的状态,它包括环境、患者和医生三方面因素。概括来说就是静、松、匀、守四个字。静:静是指环境安静,心神安静。患者和医生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经络感传。松:松是指患者肌肉的放松。使机体处于最自然的状态,有利于激发经络感传。匀:匀是指患者呼吸匀而慢。均匀的呼吸有利于调整机体内环境,有利于增加机体反应的敏感性。守:守即是意守施灸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患者应意守施灸点以利于经络感传的发生,二是指医者必须将艾热固守在热敏化穴上。2、确定灸位灸位是指艾灸施术部位,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技术关键。热敏化穴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最佳作用部位。3、选择灸法:艾条悬灸法是辨敏取穴新灸法的最佳灸法,运用这种灸法能充分激发经气的感传活动,从而达到开通经络的目的。具体灸疗手法为:先回旋打基础继雀啄激经气再温灸通经络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单手双点灸双手双点灸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三角灸T形灸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悬灸4、施足灸量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施足灸量也是一个技术关键。最佳剂量是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灸量。不管时间长短,热敏灸感消失所需的时间,就是一次艾灸所需的剂量。1、凡是传统灸法的适应症都是新灸法的适应症.2、凡是产生了腧穴热敏化的病症都是新灸法的适应症目前我们已观察了对以下病症有良好的效果: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五、探敏取穴新灸法的适应症六、新灸法与传统灸法的异同传统灸法基于腧穴热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新灸法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治疗方法腧穴热刺激1.热敏化腧穴2.激发经气运行相同点不同点始动环节中间环节终端环节以热敏化腧穴为切入点发动灸性感传提高疗效以腧穴为治疗点热敏灸治疗颈椎病一、概述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一组以头颈肩背及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的总称。中医对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中。认为本病是因年老气血渐衰不能濡养筋骨,或感受风寒,或颈项部创伤,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二、颈椎病的易患因素1、性别:各家报道不一,Irvine的结果显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也有报道显示男女无差别。2、年龄:中年以上人群易发病,以40-60岁人群更多见,但是目前有年轻化趋势。3、职业:Jackson(1958)通过8000例颈椎病调查指出该病好发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之人,Irvine的调查认为重体力劳动者较非重体力劳动者的人群患病率高,综合国内外资料,会计、电脑工作人员、教师、缝纫工、仪表、装配人员患病率明显较高。4、外伤:相当多的颈椎病患者曾有外伤史,Jackson报告8000例颈椎病患者中90%与外伤相关,在有外伤史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在其伤后或长或短的时间内患颈椎病。有报道运动员颈椎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日本学者调查交感型颈椎病70%有外伤史。5、遗传因素:Palmer等人对23对孪生兄妹颈椎退变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孪生兄妹之间,特别是一卵双生者之间,颈椎形态非常相似,且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的方式和退变的结果均很相似,因此他提出颈椎病可能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6、生活习惯:习惯于高枕睡眠;习惯用头顶物如印度、非洲大陆、巴尔干半岛人以及我国朝鲜族妇女颈椎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常人;习惯于每天喝酒,喝酒每天100ml以上。三、诊断要点1、颈型:颈部症状如枕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僵硬,头颈受限等和局部压痛点;X线提示生理曲度变化及不稳;除外颈部其他疾患。2.神经根型:其主要症状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及枕部麻木等;在颈5以下者可见颈僵,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3.椎动脉型:常见症状为当头颈活动到某一位置时,突然发生眩晕及下肢麻木
本文标题:热敏灸培训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4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