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作业课件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3
2019~2020年度新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三)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5年6月国家开始实行饮用水新标准,矿物质水、碱性水、离子水等名称将被禁止使用。某品牌饮用水标签标明了该水中钠、钾、钙等的含量,“钠、钾、钙”等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C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空气B.KMnO4C.CO2D.H2O2A3.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玉玲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C4.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撒进云层,很快变成气体,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温度下降,云层中的水蒸气就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水。当飞机将干冰撒进云层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B.水分子运动速率C.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D.水分子间的间隔A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有些原子的原子核中不含中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A6.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体积主要取决于核外电子D.原子是可分割成更小微粒的空心小球D7.根据如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A8.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从下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B9.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你认为下列变化事实和相应的解释错误的是()编号事实解释A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B氧化汞受热分解产生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O2、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相同D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D10.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D11.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最外层电子数相等⑤质子数相等A.①③⑤B.②④C.①③④⑤D.全部A12.已知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bakgB.12baC.12abD.12abkgB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共54分)13.(4分)在有关叙述后的横线上,填写与之对应的分子相关特点的编号。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1)品红在水中扩散,因为;(2)25000L的液化石油气可以装入24L的钢瓶中,因为;(3)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10-26kg,说明;(4)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二氧化碳却不能,说明。BCAD14.(8分)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⑦离子。这些粒子中:(1)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⑦②①②⑦(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5)带正电的粒子是;(6)带负电的粒子是;(7)不带电的粒子是;(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③④③⑥⑤①②④③15.(5分)201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1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①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127I,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中子数为。它和131I因为相同,所以都属于碘元素。531315374质子数(核电荷数)16.(4分)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钒原子的质子数为,x=。(2)钒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2金属50.9417.(6分)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表示金属元素原子的是(填序号,下同);(2)表示阴离子的是;EC(3)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5)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6)若A和C能形成一种物质,则A和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符号是。ACBDB和DNa2O18.(12分)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表示的是,②表示的是。原子分子(2)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若A是某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1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②若B表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y=;③若A中x=13,其微粒符号为;④硫酸铜是由构成的。小于7Al3+Cu2+和SO2-419.(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部分信息,我们对它进行研究:(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名称是元素,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2)根据B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Be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氮74(3)研究表明:在上表同一横行,从左至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同一纵行中,从上到下,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上表中,失去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填元素符号)。(4)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排列规律是:从左至右。Na核电荷数逐渐增大(或最外层电子数由1递增至8)(5)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3分)A.①所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B.从③可知该元素是金属元素C.②是锶离子结构示意图,符号为Sr2-D.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五周期20.(7分)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常见的思维方式。(1)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BC(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①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填序号)。D②结合上图,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分,而不能再分。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③氢元素与氧元素是不同元素的本质原因是。A.核内质子数不同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核外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分子原子分解反应A三、(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1.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进行对比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答案合理即得分)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作业课件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5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