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南通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细则
南通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细则(2018年试行稿)本细则根据《南通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制订。本细则采用三级指标制,其中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76项,其中必备指标10项(标注★号),总分值110分。评估分为学校自评、区级初评和市级终评,要对照标准强化建设、深化应用。评估验收采取网络预评+实地抽查方式进行,实地抽查包括:听取汇报、现场察看、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形式,学校上报材料供评审。评估验收采用打分办法,各项指标在规定分值内由评估小组评议打分。总分80-89分为合格校,90分及以上为示范校。必备指标未达要求或一级指标(第1~4项)得分低于该项总分70%的,不得定为合格及以上学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得分1智慧环境(24分)1.1校园网络(8分)★1.宽带网络千兆进校,百兆班班通。2★2.无线校园网络覆盖教学区和办公区。(高中学校无线网络向学生开放。)13.校园网络接入江苏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14.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会议等系统。15.建有基于物联网的相关应用。16.建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17.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校园文化环境。11.2数字终端(5分)1.教师均配有办公用计算机,师机比不低于1:1,满足学校办公自动化需求。12.学生配有学习用计算机,生机比不低于8:1。(高中为6:1)13.学生移动学习终端能支持学生移动学习需求。14.在公共活动区域配备为师生提供信息化服务的公共服务终端。15.校园建有智能一卡通系统并有效应用。(高中学校还应配有学生成绩采集设备以及成绩分析系统软件。)11.3教学环境(8分)★1.每个教室配有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12.教室配备智能型中央控制系统,实现教室内主要电子设备的集中管控。13.教室需配备电子班牌,能实现学生考勤管理、选课走班管理、班级文化、通知公告、考场布置、电子课表、信息发布等功能。)1★4.学校建有自动录播室,能够支持教学和科研。25.学校建有智慧教室,能够全过程采集教学与学习行为数据、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支持混合学习。(高中还应建有创新实验室,开展学生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创客教育、VR/AR、STEAM等学习活动。)26.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分享平台、在线学习以及第三方服务,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得分1.4智能安防(3分)1.建有智能校园安防系统,覆盖校园主要场所;监控保留时间符合要求;能根据规定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安防系统需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的统一管理和控制。22.部署消防报警系统、紧急广播与疏散系统和其他特殊类型智能安防子系统。12智慧学习(40分)2.1智慧教学(5分)★1.通过在线教学、在线培训、网络教研、网络备课等方式,辐射或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1★2.注重教与学过程中数据的采集、汇聚、整理、分析,实现教师教情、学生学情的及时反馈,学校能应用基于精准教学的大数据推进精准化的教与学;80%以上的学生能正常应用云服务。33.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资源平台进行电子备课和协同备课,备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90%以上。34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智慧教学学科覆盖率达100%。(高中学校还应开展真实与虚拟环境互补的实验教学。)35.利用移动学习终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时时处处”的个性化学习。12.2资源建设(5分)1.学校有能够满足各学科教学需要的数字化资源。(高中学校还应配有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虚拟实验资源并及时更新。)12.学校建有数字图书馆或与区域数字图书馆互联互通。13.有云阅读中心、电子阅览室,支持移动阅读。1★4.学校建有数字校本特色资源并逐年更新。2★5.义务教育学校部署“慧学南通”微信服务平台。12.3资源应用(5分)1.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每个班级都能有效利用各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资源开展教学。2★2.80%的教师能利用“慧学南通”微信服务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100%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供在线辅导。(2020年)23.90%的教师有实名制网络教学空间,能有效利用平台资源开展教学。34.70%的学生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能够应用空间进行自主学习。35.学校能够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资源推送。12.4资源共享(5分)1.校内实现了学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12.每年有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通过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共享。13.学校20%以上的教师每年有教学资源上传至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并共享。14.每年有学生作品在县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展示并共享。12.5学生发展(5分)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数字终端设备。12.学生能够通过个人空间进行资源管理、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13.学生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作品创作。100%学生有数字作品,近两年内有学生参加区级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相关竞赛并获奖。14.遵守网络文明礼仪,尊重知识产权,不使用盗版软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12.6教师发展(5分)1.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全员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12.教师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研、教学管理和评价,促进自身专业发展。13.近两年有省级及以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和研究成果(含论文发表、论文获奖、课题结题)。14.近两年有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化相关比赛、评比活动并获奖(含教学、作品等)。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得分3智慧管理(30)3.1信息化领导力(5分)1.成立“一把手”校长牵头的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机构;围绕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建立工作机制,每学期有专题研究信息化工作并有记录;近两年参加省级及以上信息化领导力培训,达到国家《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22.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学校有清晰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和思路;制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23.校长及其管理团队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类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24.学校设有校级首席信息官。单独设置中层管理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至少配备1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专职人员需持市级及以上相关证书。每门学科需安排1名从事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信息化研究人员,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学校各职能部门需安排1名人员,专门负责推进部门信息化工作。23.2信息管理(5分)1.建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及时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门户信息及时更新。12.实现单点登录,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实现各种应用系统无缝集成。33.部署教学、行政、学生、后勤等管理信息系统并有效应用,实现与省、市、区级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24.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35.积极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评价。13.3智慧服务(5分)1.提供免费的、基于PC端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开展有效的家校互通。2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共享优质资源。(高中学校还应为学生科技实践、社区活动等提供信息化支持。)33.4机制保障(5分)1.学校有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12.安排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信息化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33.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14.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管理制度。15.学校建立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融合创新的激励制度。1四信息安全(6分)4.1信息安全(6分)★1.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健全;建有完善的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学校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学校(或学校教师)对组织或参与的信息系统(工作室、微博、QQ群、微信群等)负责。22.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定期开展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13.学校定期检查学校信息资产,检查信息安全;对各类信息安全事件处理规范、及时。14.配备统一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对互联网的使用可控制、可管理。15.各校要根据实际需要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15特色发展(10)5.1前沿探索(3分)1.主持或参与教育主管及其他科研机构的前沿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得到省、市级以上行政和相关部门认可并推广。12.积极探索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明显成效。13.建设创新实验室、智慧学习体验中心,开展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创客教育、VR/AR、STEAM等学习活动,具有创新课程或可推广的数字化学习应用,且使用率高、成果卓著。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得分5.2突出成果(6分)1.积极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形成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推广价值的智慧教学范式。22.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教学应用、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有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13.学校师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4.学校的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和特色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或宣传推广,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15.3机制创新(1分)1.学校努力探索教学模式创新与机制创新等,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机制,有效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
本文标题:南通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59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