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九年级中考前家庭教育讲座
全程陪护冲刺中考——九年级家庭教育讲座武威十九中刘瑞生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武威十九中九年级的全体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召开九年级学生家长会,目的就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们更清楚的了解初三学生在学校以及在家里的情况。了解2018年的中考形势,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促使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争取让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在中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这既是一次家庭教育策略学习会,更是一次中考前的动员会,你们的到来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也是对我们教学工作最大的支持。在此我们深表感谢!作为九年级学生家长,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中考前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进入九年级本学期,随着中考升学压力的增大,学生无论在身体上、心理上还是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心理特点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请各位家长对照孩子的行为,给自己的孩子准确定位。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经常提出各种问题,比如:那么多好看的衣服,为什么天天穿校服?家长老师为什么要干涉我与同学交往?明星们为什么那么高的工资还缺钱花?我打游戏还能赚钱,为什么不让我玩?马云高考数学第一次只考了1分,复读两年历经千辛万苦才考入杭州师范学院。而十几年后,他却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还有比尔盖茨也是一位辍学生,他却成了世界首富,我为什么要吃那么多苦去学习呢?他们不轻易接受成人的观点,爱争论。特别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偏概全,比较偏激。2.压力空前增大不少学生说:“父母对我们真的非常关心,生活上无微不至,学习上千叮咛万嘱咐,精神上殷切期望,但使我们感到关心的背后,有一股巨大的压力。当然了,对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是十分合情合理的想法。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长大有出息,在社会上能够有理想的工作,有美满的生活,并且有相当数量的父母都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心理学上称为未完成情结。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告诫孩子,要把握机会,考入重点高中,赢在“起跑线”上。这些想法都是出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但对孩子来说则是超负荷的承受。3.心理浮躁,理想热情大打折扣这类学生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对于学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情绪波动比较大,学习的态度随心情变动,常会显露出自以为是。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最终一落千丈。常常叹息:我肯定不行了。因此失去学习的动力。这类学生一定要跟踪的比较及时,适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多作对话工作,否则也是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心痛的类型。4.异性交往有所分化无性别友谊更加牢固而且专一,但个别同学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进入“早恋”状态。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易怒、暴躁、不听话、和家长有对立情绪,甚至自残。2017年4月,辽宁省盘锦市一名九年级学生,因为父亲不满儿子只顾著玩手机,一气之下把手机从楼上扔下楼,结果少年竟也跟著跳下惨死,当时让父亲伤心不已,难过地一直抱著儿子遗体痛哭。(个别孩子手背胳膊上的划痕)6.力不从心,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这类学生对自己有要求,也有目标,学习勤奋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有的时候表现为忧郁,怯懦自卑,信心不足;又有时表现为烦躁不安,患得患失,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也有的甚至表现为偏激、嫉妒、神经质。有时还出现了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失眠头晕等现象。这类学生多集中于女生和性格内向的男生,他们常为自己的成绩不能提高而苦恼不已。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愿意写,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可以坐半天不挪窝就是不学习。7.作息时间不当,学习效率不高一到晚上便“挑灯夜战”,结果早晨不能按时起床,即便勉强起来,头脑也是昏沉沉的,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课堂上伏桌睡觉。很多同学在上半学期还能挺住,下学期还没有到考试的日子,身体和心理就出现了严重的损坏,不得已要放弃学习活动。所以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在晚上11:30以前睡觉。“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不是我们学习不努力、要偷懒,是为了能够保证我们有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能量。二、如何应对近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一)要教育孩子转变观念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为什么把转变观念放在第一呢?因为“二十一世纪,家长的观念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你的观念都不超前,你的孩子将来怎么能成功呢?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讲个故事《猫抓老鼠的故事》有一天,猫追一只老鼠,这只老鼠迅速跑回洞里去.没有被猫抓住,其它老鼠很敬佩这只老鼠:“哎呀!你到底是经过锻炼,现在连猫都抓不到你了。”这只老鼠很得意。猫在外头气得喵喵直叫,叫了半个小时,猫不叫了,又等了一个小时.外面没有声音了,其它老鼠就跟这只老鼠说:“猫已经走了,现在我们可以出去了。”这只老鼠说:“不能出去,现在猫的技能也提高了,不能上它的当。”它们就没有出去,结果又等了一个小时,外边传来了狗的叫声,这只老鼠说:“现在可以出去了。”为什么说狗叫了就可以出去了呢?因为通常狗跟猫是不在一起玩的,狗在猫就不会在;而且俗话说,狗抓耗子多管闲事。于是,这只老鼠就带着其它老鼠出去了.没想到,刚刚一出老鼠洞,就给猫抓住了。老鼠想,我死是死定了,不过我要问问这只猫是用什么计谋抓到我的。你看这只猫怎么说的:“都什么年代了,21世纪了.我不换两招我哪有饭吃,我多学了一门外语就成功了,那个狗叫是我学的。”猫为了求生存都会改观念、换手法,人的教育.不与时俱进能行吗?那么我们要转变哪些观念?1.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长才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人。中考前复习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在近期的陪学和全力支持上。第一: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一个老师不可能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的工作重心是学生的学业,老师也不可能每天都能去检查所有孩子的作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培养,尤其是课后的复习、家庭作业的完成,家长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在这些方面对孩子的影响是学校不能取代的。有朋友对我说,他那孩子成天要我陪读,一不陪作业就不能按时成,更不用说复习了。一会默写古诗词,一会检查作业,烦死了。我就问他:“儿子是谁的?是你的,你不陪他谁陪?”所以家长那种把陪伴孩子当成一种负担的想法是不对的。新时代下,当家长的要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近期,当家长的不付出时间、精力、甚至财富,你的孩子就有可能被淘汰。第二:现在社会上不良风气越来越多,你看,一个游戏、一部手机就让那么多孩子不愿意读书了,光靠一个老师也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不受不良风气的侵噬。家长认为把孩子养大就行了,把教育孩子的事全部交给学校,把学习的事全部交给老师,这样肯定教育不好孩子,更别说提高孩子的成绩了。第三:孩子能否成才,关键是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配合,但是,社会好不好你是不能把握的,学校的老师好不好你也不一定能把握,你唯独对你自己是可以完全把握的,你不能把自己孩子这个宝压在别人身上.只要你的教育方法好,碰到好老师就会更好,至少你小孩无论碰到什么样的老师都不会坏。一句话,家长不能老抱着过去的传统观念,不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师身上,对学校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你要主动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2.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当今社会,孩子与成人之间,谁是谁的老师分不得清楚了,他有知识,你要尊重他.老师有知识,他也要尊重你,不能因为你是老师、你是家长就一味强调你都是对的。过去的很多观念,现在都不适应了,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因为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做法决定结果。《教育时报》刊登了一则消息,标题是《半数学生不喜欢家长》。文章写道:日前,常州市妇联对有孩子读书的700户家庭进行了家庭教育现状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发现:54.5%的学生在“最不喜欢的人”竟是“家长”。而对“你所关心的家庭大事是什么”这个问题,90%的家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子女教育”。为什么我们最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对家长不满呢?这些孩子决不是否定“家长”,而只是不喜欢家长的某些教育方法和一些教育方式,如品德教育、唠叨等。所以要想对孩子的教育有所促进,家长朋友们就要更多的和老师进行交流。有的家长说:你们不开家长会,我们怎么来?其实家长和老师交流的方法很多,如平常到学校找找老师,也可以电话、qq\微信联系,不要有其它思想顾虑。每次考试完后,问一问学生的思想情况、在校表现等。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你用传统的教育理念要现在的孩子努力学习,他理都不理你.特别是富裕家庭的子女,由于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特别好,没有生存压力,学习就是没有干劲。怎么办?只有利用高科技手段,用现代的经营理念来教育他们才有效果。(二)要讲究教育方法1.家长要了解小孩的心理我在这里把一位15岁的初三的女学生写给她妈妈的十四条建议念给大家听一下。十四条建议:第l条:我需要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第2条:为了成长,请容许我犯一些错误,让我在成长中学会如何生活;第3条: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生活;第4条:请自觉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第5条: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您家长的架子;第6条:请不要拿我当您的出气筒;第7条:宠了我就别说把我给宠坏了:第8条: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过去的错误扩大化;第9条: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第10条:请不要第101次的告诉我,某件事该怎么做:第11条:我不仅学习您告诉我的东西,还会学习您身E表现l出来的东西,包括您的坏习惯:第12条:我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学会爱别人;第13条: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请您把它留给我自己做;第14条(我希望大家记一下),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花;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籽。最后一句的含义,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无所谓好和坏,只有认识和发现你孩子的长处,挖掘他身上的潜力,因势利导,你的孩子才能得到健康发展。下面是一个高中男孩与父亲的对话。他说:“爸爸,你们那一代,每家都是兄弟姐妹好几个,学习压力又不大,而且从小到大一切都让党给安排好了,又不用自己操心,毕业后给工作.单位给房子,生老病死样样有人管,大锅饭的日子又好混,周围的人都一样,又没有大款的刺激.踏踏实实过一辈子,有什么压力?你看看我们这一代,每家都是一个孩子,注意力都在我们身上,特别是分数.你们大人比我们还关注我们得多少分,每次考试你们家长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还记得吗?就两个字——攀比,这哪是我们考试而是给你们争面子,现在社会变化又这么快,竞争还这么激烈,找工作硕士生都不吃香了.以后要买房子买汽车要多少钱啊!这几年又是经济过热又是通货紧缩,今天这个物种灭绝.明天又是空气警报,前几年非典,这几年又是禽流感、海啸。这么多的事你们小时候哪里有经过,真的不知道我们比你们好在哪里!”好多家长教育孩子都会不知不觉地和自己小时候去做比较,可是我们却忘记了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们没有看到孩子因今天的飞速发展变化而对不可预测的未来所感到的巨大压力。看看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家里的书桌上都是几尺高的书堆,好几摞,一个书桌还放不下.每个学生都是两张桌子,谁看了都害怕,你说现在的孩子难不难?所以,我们真的要重新认识我们的孩子,了解我们的孩子。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我们的教育误区。2.给孩子面子。很多家长说:我明明是对的,可是孩子就是不听我的。在这里,我告诉家长一个绝招:你明明是对的,你还得给你孩子面子他才能接受你。如果有人问:你小孩多大?你随口回答:才15岁。你小孩听了肯定不高兴。人家问:你小孩多大?如果你回答:已经15岁了!你小孩听了就高兴了——“才15岁”,说明你还看不起他,不给他面子!“已经15岁了”,说明你把他当大人看了.尊重他给他面子了!“才”、“已经”,就这么一两个字不同对小孩的心灵影响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家长带孩子出去会朋友是“命令式”:儿子,跟爸爸出去见个朋友!他不敢不去,但是他心里有气,走到半路都会找个茬跟你生气!你该怎么做?尊重他给他点面子嘛----“儿子,今天爸爸妈妈一定要带你去个朋友,我知道你跟我们大人在
本文标题:九年级中考前家庭教育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618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