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辩证关系-日常工作中的创新与方法论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辩证关系-------工作中的创新思维与工作方法论[关键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摘要]本文重释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控探讨了工作中的创新与正确的工作方法的的重要性,阐述了开发利用创新思维以及正确运用工作方法能够为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率的道理。[正文]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有了爱因斯坦这句话,然后到处就看到“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重要”的论述,几乎是一边倒的论调。任何事物都会对应一个特定的环境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结论,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则结论也可能随之变化。就像一句玩笑话说的“1+1在什么情况下不等于2。答案:算错的情况下”,从语言环境来讲,这个玩笑的答案是没有错的。再比如,当一个人阐述一个观点时,只要加上“我认为”,则他(她)所说的话即为正确。从语言环境来讲,“我认为”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认为,而“我认为”只表明的我的个人观点,所以即使我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我的阐述仍然是正确的。爱因斯坦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可是,如果加入一些环境因素的限制,则这句话会显得有些片面。很多人对这句话往往也是教条式的理解,所以出现了很多“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论调。然而,任何事物都应辩证的对待,在“提出问题”重要还是“解决问题”重要的这个论题上同样如此。我认为,“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同等重要;并且,在某些环境因素下,“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会超过“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同样,在某些环境因素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会超过“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存在一种辩证关系,不能抛开环境孤立的理解熟先熟后、熟轻熟重。爱因斯坦站在科学创新与发现的角度来阐述,则他的话非常正确。科学研究是针对“问题”而展开的探索,只有明确了问题,科技探索才有方向。这时候,能够正确“提出问题”显的尤其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它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通常人们都有一种定势思维,会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当已有的知识或者所掌握的知识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时,这时候就需要创新,而这种创新就需要有敢于挑战传统,质疑已有知识,敢于提出新的观点或知识体系来解决面临的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具有这种思维的人则会比刻板的使用现有知识去一味求解所面临问题的人取得更高的成就。科学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否定――肯定――再否定的过程中进步的。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就需要这种能够“提出问题”的人。这时候“提出问题”显的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可以把一个企业比做人类社会,企业的创新则类似于人类社会的科学创新。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创新则需要企业拥有一批勇于“提出问题”的人,只有先提出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企业中的创新不一定必须有新产品、有新研究成果才算创新。一种管理思路的提升、一种工作方法的改进、一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工艺改进,都可以算做创新。企业就是在这种点点滴滴的积累下得以不断的提升。一个员工在企业中能够产生多大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员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即“愿”和“能”。“能”则包含了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做事方法。而做事方法则体现在其处理问题的创造性、计划性、逻辑性等等多个方面。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员工在处理问题时会不局限于问题的本身,不受已有的规章制度、流程、程序文件的限制去分析解决问题的合理性,而是以发散性的思维去分析涉及到问题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只是机械的照章办事,除非经过分析后得出原有解决方案已经为最优。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应如此处理,但至少在处理问题时应有此态度。那么在此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新的、更具有效率的解决思路,从而对原有的“解决问题”的体质提出质疑并优化它。比如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在常人都认为这是即成事实的,无法改变的,不可优化的工作时,著名的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却通过对每个动作细节的研究,制定出一套更高效的操作方法,使得铁块搬运效率提高了3倍,“铁锹试验”则使得原需要400至600人完成的工作只需140人即可完成。再比如某企业的办公厂场分处两幢不同的写字楼,两楼相距50M不到,两处办公厂场分别处于两幢楼的5层和3层,由于考虑到成本,两楼之间没有采用光纤,同时又因两处办公引线距离在100M以内,所以仅使用了RJ45规格的超5类网线。但是5类线的理论距离即为100M,处于3楼的办公分点的网络通过总部服务器上公司局域网和外网,但因距离已经接近100M,所以长期以来,处于3楼的办公分点的网络一直处于不稳定、速度慢的状态。原来的网络管理人员只考虑到接近100M的5类线的确会有此问题,认为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没有办法解决100M距离所带来的信号衰减问题。如果仅仅从使用5类线和100M距离这个角度考虑,的确没有办法解决。但实际上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只要跳出这个思维定势,另辟蹊径的考虑,就会有很多解决方案。比如信号放大器、中继器、架设直线、变换线种等都可以使此问题迎刃而解。问题的本身实际上并不复杂,只是因为缺乏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提出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辩证关系中升级为主要矛盾。然而,在这个辩证关系中,“提出问题”并非永远是主要矛盾。当问题明确的情况下,即“提出问题”的过程已经完结时,“解决问题”则升级为主要矛盾。这个时候,则“解决问题”变的比“提出问题”更为重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科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管理大师,他们为我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指明更为合理的、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经过大量的、长期的实践,这些方法在很多企业中也得以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国内的企业也已经开始关注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近几年涌现的大量培训机构、咨询机构都可窥见一斑。有些企业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企业主们开始注重提升管理,请咨询公司前来诊断下药。咨询公司将一套套的成熟理论搬来,形成大量的文档、程序、流程、制度、表格,然后收钱走人。企业开始四不象,原来有自己的走路姿势,现在要学别人的走路姿势,一时半会儿又学不会,结果就是摔跤,最后又回到自己的走路姿势。最终,管理咨询以失败而告终,企业主从此对管理咨询心有余悸。现在对管理咨询略懂一点的,都会认为咨询行业大部分都是骗钱的。当然这话有点武断,但的确反应了目前咨询行业的一个现状。分析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一是急功近利,一两个没有实际管理经验的咨询人员到企业后用模板完成任务,一套拳打完收钱走人,留给企业一堆废纸;二是生搬硬套,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着理论知识硬套,套着不舒服就说企业执行力不够,硬是套的企业走不动,最终失败;三是企业执行力不够。三个原因的前两个是行业规范性的问题,我们在此暂且不谈,我想总有一天我们的咨询行业会健康发展的。我们就着重说说第三个原因,企业执行力的问题。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老鼠们在一起开会,商讨怎样才能不被猫抓住。其中一只老鼠提议,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全体老鼠欢声雷动——“这个主意太好了!”但当有鼠问,怎样才能将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时,刹那间全体老鼠鸦雀无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大多数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提出问题”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关键是如何“解决问题”。也许很多人能对公司所存在的问题说的头头是道,也会有很多人会整天抱怨公司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真正能够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的人却少之又少。这时候,企业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提出问题”。针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不管大小,对于员工来讲,拥有有效的做事方法则显的尤为重要。对于同样一个问题,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则产生的效率则不同。正确的方法,会使得工作变的有条不紊,事半功倍。相反,则到处救火,事倍功半,忙的不可开交,却效率不高。首先是长期计划,再是中期计划,再是短期计划,再是随时做手记。先做计划,再按计划实施,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会显得有条有理,不至于象无头苍蝇似的乱飞乱撞。对于普通员工来讲,从工作的角度来考虑,长期计划可以以年计划为准,有了长期计划,则就有了战略性的目标。然后再将年计划分解至月计划,月计划分解至周计划,每天则对本周内要做的事情做排序更新、记录,对待处理问题的排序原则遵循“时间管理”中的“象限法”,对问题的优先次序做排序,然后再其重要程度按部就班的解决。对于突发事件,要养成随手记录的好习惯,随手记录并将其穿插在自己的问题列表中,按优先次序进行处理。按照这样的方法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你这一天、一月、一年下来处理了很多的问题,一方面自己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了效益。而事实上,这种方法看似简单,能够坚持如此做的人却不多。有那么一部分人没有做计划的习惯,更没有随手做记录的习惯,一天下来、一月下来、甚至一年下来回想一下,只知道很忙,却说不出忙了些什么,对于个人而言,会有挫伤感,失去工作的激情,最终导致工作效率更加低下,对于公司而言,其所担任的岗位会形成一个瓶颈环节,不能为企业带来足够的效益,这就叫“有工作数量,但没有工作质量”。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创新是必要的,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则是必须的。创新是保持企业的生命力的必要保障,正确的解决问题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必要保障,两者缺一不可。总而言之,“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同等重要,在不同的环境要求下,其矛盾的主要性会交替互换。不能仅仅片面的去理解或论述熟轻熟重。
本文标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辩证关系-日常工作中的创新与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0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