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基于贯穿教育全过程德国FH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构想
12.CDAH-Tagung,15.-18.09.2009,Hannover第二届论坛大会,2009年9月15-18日,汉诺威基于贯穿教育全过程德国FH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构想叶绿杨翊向坚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浙江杭州留和路318号310023ReformatoryConceptionoftheGermanFHProject’sAppliedTalentsTrainingSystemthroughouttheWholeEducationalProcessYE,Lü;YANG,Yi;XIANG,JianZhejia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Email:yelue@zust.edu.cn摘要:针对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分析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对工程技术专业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想法,探讨了工程技术专业课教学实践的教学改革,阐述了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索,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程序设计为目地的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一些构想。Summary:Aimingattheschoolingorientationoftraininghigh-levelappliedtalentswithaninternationalsetting,analyzedthetrainingmode,thesetupofcoursesystemandtheorganizingprocessofeducationalpracticalactivitiesofengineeringmajorsinGermanFH;proposedconstructiveideas;treatedofeducationalreformofengineeringmajorcoursepractice;statedtheinvestigationofpracticingtheeducationalreformmode;raisedtrainingmodeconceptionsforapplicationandinnovationonthepurposeoffosteringstudents’appliedabilityinprogramdesigning.关键词:贯穿教育全过程;德国FH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构想Keywords:Throughthewholeeducationalprocess;TheGermanFHproject’sappliedtalentstrainingsystem;Reformatoryconception.2.CDAH-Tagung,15.-18.09.2009,Hannover第二届论坛大会,2009年9月15-18日,汉诺威YE/YANG/XIANG,ZUST2/615.10.20091引言高校也被社会公认为是创新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创新教育应该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扩展创新的概念,即不能将创新仅仅理解成尖端人才搞科研攻关,一切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对于目前的我国来说是不现实的;从事创新的人员不局限在走向前沿的少数科学家身上,创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不光指发明和创造,引进、吸收也是创新。将专利变成产品是创新,改善工艺同样是创新。创新不仅仅局限在高、精、尖的科研领域,更多地存在于各行各业的工作实践中。如果社会形成这样一种意识: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创新,每个行业都可能造就创新型人才,对于个人在任何一个行业所取得的成就,社会都会予以尊重,那么我们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都有可能做到有所创新。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相比,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相当的差距。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学生一到大学就觉得十年寒窗终于熬到头了,可以轻松一下了,很难在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在进行创新教育过程中,需要社会对创新人才标准重新进行认定。从1990年中德两国政府正式换文开始两国政府间合作建设我校的项目,到目前新一轮的省州交流合作项目和校际合作项目,我校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正不断拓展。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在德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高效的教与学的结合。近年来我校开始更深入地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推进“三大工程”,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合作兴校”,培养国际化背景下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校企合作工程推动人才工程,带动质量工程。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工程技术类专业的本科教学就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必须通过改变实践课程的知识结构,深化专业应用知识的实践,要提升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竞争力,致力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信息技术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以及培养方式的改革研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对于即将走向岗位的工程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毕业生来说,没有过硬的工程应用能力是无法具备过硬的应用能力的,也就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是多种知识积累和技能的综合体现,与一个人的经历、对问题的理解,以及个人的内在因素等有关。在运用工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时,程序设计往往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工程技术应用中编程能力就是工程技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看家本领,学生也将通过程序设计能力体现出其所具有的应用能力,因此,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对于提高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无疑是具有关键的意义。作者在德国布伦瑞克—沃尔芬比特应用科学大学进修学习期间,对该大学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情况进行了各方面的学习和探索。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受德国教育界推崇。他们在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实验教学等方面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模式在实验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学载体来实现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根据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方针,把工程技术知识融入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并且融趣味性于其中,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学会利用工程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理论、数学模型的理解和活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程及参与相关科学研究的兴趣,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成为了我们的教学改革实践的任务。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分通才和专才培养,更多的还是以企业需求为目标,满足学生今后的就业需要,是一种普及性的多层次教育。他们并不是完全站在传统工程技术学科的立场来考虑专业的设置与内涵,而是从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的角度来规2.CDAH-Tagung,15.-18.09.2009,Hannover第二届论坛大会,2009年9月15-18日,汉诺威YE/YANG/XIANG,ZUST3/615.10.2009划工程技术课程体系,他们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样也非常重视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领域的职业训练,培养实际应用人才。他们的课程体系也与我们一样分为工程技术通识基础课程、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各专业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2.1强调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分为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一些通用性、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既为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也可由其它学科的学生自由选择。抓住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突出一条程序设计为主线的思想,就是要将程序设计这条主线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低年级学生先学Java、C语言程序设计,第4、5学期学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C++/Visual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应用程序综合设计、课程设计、项目设计等,将工程技术科学与技术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机地连接起来,这叫做程序设计课程不断线。只有不间断地通过不同类型应用编程的训练,系统地接受程序设计思想的熏陶,才能够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在工程技术专业和理工类非工程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设置的很多工程技术课程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与该专业紧密结合的内容,分为应用类课程包括程序设计技术与应用类的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应用类的课程。程序设计技术与应用类课程有《软件开发入门》、《软件工具与系统编程》、《数据形式与结构》、《软件设计》种类非常齐全、应用范围广的各类课程。信息技术与应用类课程主要开设数据库理论与实践,对低年级学生或商学主要介绍典型数据库的基本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应用。2.2注重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大作业和项目在几乎所有软件类课程的教学中,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一般在每门课程都有大作业,加上该课程的一个课程设计,即项目设计。学生通过分组工作,来完成一个课程中几个大作业,当然大作业的数量、分组、评价将由每一位开设课程的教授来定,学生们通过提交报告、宣讲和演示把任务的分工合作以及完成情况向大家后汇报,而所有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教授都来自企业、公司,工作经历至少五年以上。他们在教学十分注重集体讨论与讨论的过程、成员间的互相启发及创新的过程,作者曾几次参加过他们课程项目的讨论过程,教授们基本让学生自由组合开展小组工作。学生们为了完成课程项目,项目负责人要负责场地、时间、分子任务,所以图书馆就成了小组工作最常去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气氛非常好。从召集、协调者、任务分工、分头搜索资料、编写程序,到一起组合、调试,再分头写出子报告,前后要经过数次的非常热烈的讨论会,写出最终报告。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授会确定一名学生到班上在规定的时间内表述自己组的任务完成的整个分工合作过程,一般会在课堂上当场点评,有时也给学生互相点评与质疑的机会,这样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大作业、课程项目、考试成绩基本上是各占三分之一,所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学体制里比较注重的是学习与参与讨论的过程。虽然我们教师也重视学生的项目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环节,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没有跟上,造成教师、学生都不够重视,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就会相对忽视实验教学和项目作业的过程训练。2.3重视工作经验与社会实践的合作教学体制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合作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学习与工作、学校和公司相结合。合作教育在德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高效的教与学的结合,公司需要掌握特定技能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就是教学所要解决的任务,教师了解企业或公司最新研发的技术,也就是说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所学的都是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和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每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都设立了学生的实习部门,投入很大经费和人力,接受学生去实习成为制度化,教授的推荐也有信誉化,这种教学体制对企业需求的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有益。学生在入应用科学大学之前就有了几年企业工作经验,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每年都必须到工程技术相关的公司、机构或政府部门进行4~6个月时间的企业工作,称之为工程实践学期。近年来德国和欧盟为了和美国及其它国家的学位体制相一致,纷纷对学位体制进行了改革,其中应用科学大学的学制由原来的8学期改为6或7学期,例如工程技术专业学士学位为7学期,信息技术系的“数字媒体专业”改为6学期,增加了硕士学位,学制为3或4学期,获2.CDAH-Tagung,15.-18.09.2009,Hannover第二届论坛大会,2009年9月15-18日,汉诺威YE/YANG/XIANG,ZUST4/615.10.2009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总共需要10学期。在大学6~7学期学习期间有第一工程实践学期和第二工程实践学期到企业工作和实习的教学要求。低年级学生的第一工程实践学期的实习是通识实习
本文标题:基于贯穿教育全过程德国FH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构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