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一鼓作气•释义:表示鼓起干劲,一口气完成。《左传》《左传》了解•我国一部比较早的、记叙比较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主要以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为依据,所以《左传》又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其长于描写战争和复杂事件,又长于通过人物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要求: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宋)朱熹自学交流1、翻译课文,注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2、理解文章意思,提出自己的见解;3、提出疑难问题。*☆☆☆☆☆☆☆☆刿间帛靡孚徧辙轼遂弗guìjiànbófúfúsuìbiànzhéshìmǐ重要词语理解伐间所安徧孚属驰逐夫攻打追赶,追击参与通“遍”,遍及、普遍为人所信服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的开头,没有实在意义。类驱车(追赶)养生的东西狱重要词语理解再牺牲鼓鄙可以焉以之其※※※※※※※※※※重点句子理解2、夫战,勇气也。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要靠勇气的。齐是大国,很难估计它的情况,我担心他们在那里有埋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枯竭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省略句式理解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必以之(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分人。一、本文线索事件发展:战前——战中——战后曹刿活动:请见——参战——论战文章内容理解二、鲁国取胜的原因•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灵活的战略战术文章内容理解三、详略安排原因战前论战(详写)从战克敌(略写)战后论战(详写)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四、人物形象分析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上平庸,不懂军事,但善于纳谏,能用贤。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曹刿:庄公:文章内容理解五、本文语言特色:精练将鼓、将驰庄公:急躁冒进、急功近利请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曹刿:未可、可矣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解释词语并写出成语1、望其旗靡2、小信未孚倒下为人所信服所向披靡望风披靡深孚众望解释下列词的古今义再狱牺牲※※※与“小大之狱”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忠之属也C、公与之乘D、公将鼓之B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A下面句子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A、何以战?B、可以一战。C、夫战,勇气也。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补充下列省略句的省略内容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忠之属也,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请用原文填空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3、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之时。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5、由本文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齐人三鼓)辙乱旗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一鼓作气简答•1、本文重点记叙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重点突出这些内容?•2、谈谈对曹刿和鲁庄公的认识。拓展延伸学习《曹刿论战》一得作业1、将学习《曹刿论战》的收获整理到读书笔记本上,并熟读、背诵课文。2、课外收集古今中外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分析取胜的原因,与同学交流。“之”的用法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迎战齐国的事公与之乘公将驰之登轼而望之故克之故逐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小大之狱忠之属也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公将鼓之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代词,代曹刿代词,代齐军代词,代齐军代词,代齐军古代“征”、“伐”、“侵”、“袭”区别•征:是指“有道”攻打“无道”,“上”对“下”,多有天子授意。•伐:是正式的战争,所以有钟鼓,而且进攻的国家总要找一些理由来声讨。•侵:是不宣而战。•袭:比“侵”更富于突然性和隐蔽性。☆•春秋时期齐襄公鲁庄公•公子小白公子纠•齐桓公•长勺之战曹刿☆解释词语:故1、公问其故2、故逐之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因所以旧、原来☆解释词语:何•1、何以战•2、又何间焉•3、如太行王屋何•4、水何澹澹•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6、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多么为什么怎么☆解释词语:鄙•1、肉食者鄙•2、蜀之鄙有二僧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边境☆解释词语:其•1、其乡人曰•2、公问其故•3、吾视其辙乱•4、其一犬坐于前•5、其如土石何•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代词,代曹刿代词,代作战时的做法代词,代齐军代词,其中,指两只狼难道,怎么,表反问语气助词,加重语气,相当于“可要”难道,表反问其实,表肯定☆解释词语:乃•1、乃入见•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羽、飞乃止于是,就竟然是才☆解释词语:于•1、战于长勺•2、还于旧都•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到对于在☆“而”的用法•1、登轼而望之•2、再而衰,三而竭•3、人不知而不愠•4、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顺承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1、何以战2、必以分人3、必以信4、必以情5、以其境过清6、属予作文以记之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凭把用按照因为来以致“以”的用法☆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且焉置土石?焉:哪里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焉:语气助词谨食之,时而献焉。焉:代词,它,这里指蛇。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焉:相当于“然”,“……的样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惧有伏焉☆“之”的用法肉食者谋之代词,可指代人、物或事公与之乘公将驰之登轼而望之故克之故逐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小大之狱忠之属也动词“到、往”辍耕之垄上吾欲之南海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公将鼓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怅恨久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省略句式理解2、乃入见。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乃入朝见鲁庄公。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式理解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我惧齐军有伏焉。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必以之(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分人。鼓•古义:击鼓(动词)•今义:鼓(名词)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再•古义:第二次•今义:下一次☆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解释词语:其•1、其乡人曰•2、公问其故•3、吾视其辙乱•4、望其旗靡•5、下视其辙代词,代曹刿代词,代作战时的做法代词,代齐军代词,代齐军代词,代齐军解释词语: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惧有伏焉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到这件事里面。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1、何以战2、必以分人3、必以信4、必以情5、可以一战凭把用按照“以”的用法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式回顾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夺剑而杀尉。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式回顾•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以之(到过南海这件事)告富者则题名于(在)其上。因以之(五柳先生)为号焉。此人一一为之(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鄙•古义:鄙陋,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
本文标题:《曹刿论战》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1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