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四章课堂笔记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专业专注周到细致福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的问题。知识点整理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1、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提出,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又有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既包括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公有制以外的其他所有制经济。没有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不处于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就将丧失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重蹈超越阶段的覆辙,同样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出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表明党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克服超越阶段、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继续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它将使我国进入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阶段。(二)初级阶段理论是建立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由于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实行了一些超越阶段的错误政策,在所有制结构上重全民、轻集体、排挤个体、消灭私营,急于过渡,盲目求纯,以至1975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工业占83.2%,集体工业占16.8%;在商品零售总额中,全民商业占90.2%,集体商业占7.7%。几乎形成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所有制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指明了方向。建立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矛盾的统一体,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调整和改革所有制结构。(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决定因素邓小平反复强调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认为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专业专注周到细致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具体说来,这是由于: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第二、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有充分的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第三、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的手段,而是月以不断发展生产,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它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又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总之,坚持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是我们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出发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否定、取消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就是否定和取消社会主义。2、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原因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当它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时,才能得到体现和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既不能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公有制的优越性,更不能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盲目追求扩大公有制的范围和提高公有化的程度。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放前生产力十分落后,近代工业只占10%左右,而分散、落后的农业、手工业却占了90%。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具有现代水平的大型骨干企业,有一些科学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总的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处于世界低位,教育和科技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工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现代化水平,经济管理水平和手段还相当落后,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依然存在。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必须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就业和资金不足两大难题。我国有十二亿以上的人口,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有以亿万计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向非农产业,在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有以千万计的富余职工要求再就业,每年还要新增千余万劳动力。如此庞大的就业需求,仅仅依靠公有制经济是无法解决的。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量资金,单靠公有经济的积累也无法完全满足。这就迫切需要广开门路,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党的十五大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当中,明确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标志着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深化。3、如何评价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的程度为标准,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的程度,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论其是否公有制以及公有化程度的高低,在它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范围内,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合理使用生产资料;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改进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搞活经济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幸福。我们要在实践的过程中,经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步使得各种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和发展范围趋于比较合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的发展。但从整体上说,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非公有制经济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专业专注周到细致然存在相当大的发展余地。1996年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公有经济仍占76%。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仍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在主要经济领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一)公有制的含义和主体地位1、公有制的含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2、十五大报告对公有制经济含义界定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就突破了把公有制经济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把公有制为主体理解为国有经济为主体的误区,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拆掉了樊篱,拓宽了道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来源的多元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由各种不同所有制共同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越来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主要有:股份公司、跨所有制所组成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资本和收益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当然属于公有制经济,其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更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今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在整个公有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党的十五大还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更加明晰的界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主体地位自然意味着它在总资产中占优势。但如果只讲数量上的优势,不重视和不强调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最终会连数量上的优势也难以维持和发展。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由于长期以来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公有制经济在各个领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在缺乏足够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物质基础的条件下,这种数量上的优势不仅不能充分显示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相反地使许多公有制企业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使国家背上很大的包袱。只有在注意保持量的优势的同时,更加强调质的提高,努力使公有制经济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注重结构优化和规模效益,加强科学管理,加速技术进步,这样的数量优势才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才能真正确保自身的优势,才能坚持和加强其主体地位。(二)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1、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它是同较高的社会化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它的公有化程度较高,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的平等,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手段,而成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的工具。它为社会主义经济在全社会自觉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所有,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所以称为国有经济。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资本向国家要控制的领域集中,是为了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需要。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应当体现在控制力上,即能够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向。过去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缺乏认识,国有经济的范围和比重过大过高,超越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化程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增强,以及一些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相当部分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能力。一部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甚至资不抵债,效益低下,亏损严重。不改变这种状况,国有经济比重再高,也不能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强调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把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本文标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四章课堂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5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