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浅谈佛教中国化的原因
浅谈佛教中国化的原因佛教是外来宗教,它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的印度,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因而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佛教产生后逐渐东传,后兴盛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在我国的传播也极为广泛,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有重大影响,同时它也逐渐被中国化。佛教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广极深的影响,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后来在中国传播甚广的佛教流派以远非印度传统的原佛教,它已深深的中国化了。无论是禅宗还是净土宗,都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紧密的融合了。所以我们若想对佛教中国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则必须先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中的独特因素进行剖析。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信仰不十分热忱的民族。现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在其«中国文化要义»一书的第六章开头的引注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中国民族是世界一切古文化民族中,唯一生长于温带而非生长于热带的民族。中国文化不起源于肥饶的扬子江流域或主将流域,而起源比较贫瘠的黄河平原。原始的中国人,无论是西方入侵,或是土著开化而来,总之有史之初他们所处自然环境,是比较清苦的。这里没有像尼罗河流域那样定期泛滥,亦没有像恒河流域那样丰富的物产。黄河大约在古代已经不断的给予两岸居民以洪水的灾害。西北方山脉高度,挡不住沙漠吹来的冷风。人类在洪水期间,就只好躲到山西西南部的高原里去,和毒蛇猛兽争山林之利。黄河既然不好行船,因此交通比较困难,知识交换的机会较少。人们需要终日胼手砥足,才能维持他们的生活,因此没有余暇以骋身外之思。像埃及和印度那样宏大的宗教组织和哲理,以及由宗教所发生想象丰富的神话文学,不能产于中国。中国原始的宗教,大抵是于人事有关的神砥崇拜及巫术之类。这样,使中国老早已接受了现代中国“人”的观念。中国民族是第一个生在地上的民族;古代中国人的思想眼光,从未超过地上的现实生活,而梦想什么未来的天国”。①同时在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先生论述到:“中国传统文化,一到先秦时期,本已超越宗教需要。人生理想,已可不赖宗教信仰而完成。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儒家思想是可以代替宗教功能的,它是一种现实人生的新宗教,它也已具有了宗教教义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慈悲性”和“平等性”,他亦具有宗教家救世救人的志愿与能力。②所以长期受这种传统思想影响的中国人,对现实现世十分关注,而不象西方或其他民族那样竭力去探讨死后灵魂永生的问题。英国著名汉学家道格拉斯曾说:中国人不需要宗教,而是他们已经受教于儒学,这个观点也与梁启超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同时辜鸿铭先生在其«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也谈到了:儒学的伟大之处也就在于此,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③儒家思想指示着大家向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的理想境界趋赴。而一但这种现时人生可有的理想境界消失,如王室腐化,社会动乱,人心无寄托,无安慰,则自然要转到未来世界与空中天国去,这便是中国人感觉到宗教需要的最大理由。而印度佛教则适于此时传入中国。佛教思想中的慈悲与平等观,是与中国传统观念最相融洽的。所以佛教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开来。但我们也应知道,一但政治局面安宁和平静下来,人们生活有保障起来,则宗教便会失去其生长的土壤。因此随着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局面的平复和渐趋繁荣,佛教的传播便不如魏晋南北朝时如此兴盛。中国社会之日常人生,再又宗教庙宇里的厌世绝俗,严肃枯燥,而回到日常生活自然活泼的天趣中来。④所以如果佛教如果想在中国继续生存下去,中国化是其唯一的道路!这是站在佛教立场上比较主观层次的原因。接着,我们从更重要的方面即中国文化之包容、博大精神层次来剖析佛教中国化的原因。中国人对外族与文化,常抱一种活泼广大的兴趣,常愿接受而消化之,用外面的新材料来营养自己的旧传统。中国人常报着一种天人合一的大理想,觉得外面一切异样的新鲜的所见所闻,都可融会协调,和凝为一。这是中国文化精神最主要的一个特征。所以我们可以说在中国史上没有不可容忍的宗教战争,魏晋南北朝时佛教新信仰的传入只扩大了中国思想领域之新疆界,在中国文化史里只有吸收、融合、扩大!我们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来看便不难明白这一点。在印度,佛教以小乘(注重度己)为正统,而大乘(注重度人)为闰位。但在中国,先是小乘传入中国,可推行时期甚短,西晋之后即大乘盛行。在印度处起,与小乘对抗的激烈,以至与小乘诋毁大乘者,在中国则几乎不存在,一开始便是二乘错杂输入。从这两点看来,难道这不正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虚心、博大、融合的一面吗?以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先秦时期便已定型成熟,成为千年来中华民族实际受用者。其实儒教是一个大宗教,为中华民族提供信仰。梁漱溟先生的«中国文化要义»中谈到:所以其文化之统一者,自必有为此一民族社会所共信共喻共涵育生息之一精神中心在。惟以此中心,而后文化推广得出,民族生命扩延得久,异族迭入而先后同化不为碍。⑤所以,不仅佛教,就是后来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试问:这些宗教进来,谁曾影响到孔子的位置,非独夺取中心地位谈不到,而且差不多都要表示对孔子之尊重,表示彼此并无冲突而且精神一致。其实,我们甚至可以说:“两晋、南北朝时的高僧若论其内心精神,我们不妨叫他们是一种[变相的新儒家]。他们研寻佛学,无非是想把他来代替儒家,最人生最高真理之指导。他们还是宗教的意味浅,而教育的意味深。个人出世的要求淡,而为大众救济的要求浓。因此在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佛教尚不失其一种宗教的面目而流传在社会下层的。一到两晋以后,佛教便转成一种纯真理探求与纯学术思辩的新姿态而出现。此后印度佛教便在中国文化园地上生根结果,完全成为一种中国化的佛教。⑥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是唐代形成的各佛教宗派,其中禅宗是中国佛教中流传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派,是典型的中国佛教了,禅宗使佛教教理更加中国化了,中国人更把佛教教理完全应用到实际人生的伦常日用方面来,抛却清规戒律,讲顿悟成佛了。这不在是印度原来的佛教了,它被完完全全中国化了。因此中国文化的同化作用是佛教中国化的根本原因。以上便是我结合一些大学者的作品做的一些思考。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弘扬光大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愿我们的祖国更强大!参考书目: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注:①:«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85页②:«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138页③: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④:«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168页⑤:«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91页⑥:«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149页
本文标题:浅谈佛教中国化的原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5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