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知识产权法》复习题第一编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B.知识产权是一种人身权;C.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的,无法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D.知识产权具有期限性和地域性。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两项相同的智力成果上,可以存在相同的知识产权;B.商业秘密权也属于知识产权;C.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所在;D.我国学者对知识产权的范围是否包括发明权、发现权等科技成果权存有异议。3.知识产权的客体是()A.与人身有关的财产或利益;B.人身非财产利益;C.特定的行为;D.智力成果;4.将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最早见之于17世纪中叶的()A.法国学者;B.英国学者;C.德国学者;D.日本学者。5.知识产权法属于()A.经济法的范畴;B.行政法的范畴;C.民法的范畴;D.商法的范畴。答案:1.D;2.A;3.D;4.A;5.C.二、多项选择题1.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其具体表现为()A.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B.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C.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D.不发生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E.没有物质载体。2.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A.国家授予性;B.相对性;C.地域性;D.时间性;E.专有性。3.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A.著作权;B.专利权;C.商标权;D.发现权;E.邻接权。4.所谓工业产权,主要是指()A.商标权;B.著作权;C.邻接权;D.专利权;E.发现权。答案:1.ABCD;2.CDE;3.ABCE;4.AD.三、名词解释1.知识产权2.工业产权3.知识产权法四、简答题1.知识产权法包括哪几种法律制度?2.简述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3.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五、论述题:试论知识产权的特征。第二编著作权第一章著作权概述一、单项选择1.原始版权保护制度最早起源于我国哪个朝代?()A.元代;B.唐代;C.宋代;D.明代。2.15世纪末,被威尼斯共和国授予为期5年的印刷出版专有权,并被认为是得到西方第一个由统治政权颁发的保护翻印之权特许令的印刷商是()A.洛克;B.马丁.路德;C.冯.施贝叶;D.孟德斯鸠。3.欧洲第一个要求享有“作者权“,也就是对印刷商无偿地占有作者的精神创作成果提出抗议的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A.冯.施贝叶;B.马丁.路德;C.洛克;D.孟德斯鸠。4.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是由英国议会1709年通过的()A.《著作权法》;B.《版权法》;C.《安娜法令》;D.《作者权法》。5.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著作权为保护中心的法律是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A.《著作权法》;B.《大清著作权律》;C.《大清著作权法》;D.《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答案:1.C;2.C;3.B;4.C;5.B.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著作权法》体现的原则有()A.保护作者权益原则;B.鼓励优秀作品传播原则;C.作者利益与公众利益协调一致的原则;D.与国际著作权发展规律趋势保持一致的原则;E.保护外国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2.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权利的标的不同;B.权利的取得方式不同;C.权利的完整性不同;D.权利的效力空间不同;E.权利的属性不同。3.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保护对象不同;B.取得方式不同;C.保护条件不同;D.权利产生程序不同;E.适用领域不同。4.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法律要求的保护条件不同;B.权利的取得方式不同;C.两者的权利属性不同;D.两者的存续时间不同;E.两者的独立性含义不同。答案:1.ABCD;2.AC;3.ACDE;4.ABC.三、名词解释:著作权2四、简答题1.简述著作权与所有权的区别;2.简述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别五、论述题1.论述著作权概念的历史演变和发展2.试述中国著作权法的主要原则。第二章著作权的主体一、单项选择题1.完整的著作权主体和部分的著作权主体划分的根据是()A.著作权取得的方式;B.著作权主体的国籍;C.著作权主体所享有的著作权的完整程度;D.是否享有著作人身权。2.著作权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的划分根据是()A.著作权主体的国籍;B.是否享有著作人身权;C.著作权主体所享有的著作权的完整程度;D.著作权的取得方式。3.通过转让和继承等法律事实而取得著作权的其他公民、法人和非法人单位所享有的部分著作人身权是指()A.署名权;B.发表权;C.修改权;D.保护作品完整权。4.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视为作者的是()A.法人或非法人单位;B.具体创作作品的公民;C.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D.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和具体创作作品的公民。5.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成为著作权原始主体的途径主要是()A.创作;B.继承和遗赠;C.合同;D.依法被视为作者。6.一般情况下著作权的原始主体是()A.著作权完整主体;B.著作权部分主体;C.著作权内国主体;D.著作权外国主体。7.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及非法人单位()A.是作者;B.视为作者;C.暂定为作者;D.视为作者之一。8.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应当征求()A.原作者同意;B.演绎作品作者同意;C.原作作者与演绎作品作者同意;D.出版社同意。9.如无合同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委托作品著作权应当由()A.委托人享有;B.受托人享有;C.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委托;D.国家享有。10.著作权法规定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对职务作品的优先使用是有期限的,即自作品完成()内,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优先权A.1年;B.半年;C.2年;D.4年;11.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谁行使除署名权以外的著作权()A.作品原件所有人;B.国家;C.原作者;D.实际持有人。12.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原始主体为()A.作者;B.雇主;C.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D.国家。答案:1.C;2.D;3.B;4.A;5.D;6.A;7.A;8.C;9.B;10.C;11.A;12.A.二、多项选择题1.除作者以外的其他公民、法人、非法人单位或国家取得著作权的途径有()A.继承;B.遗赠;C.遗赠扶养协议;D.合同;E.法律规定。2.实用艺术作品受下列哪几部法的保护()A.著作权法;B.专利法;C.商标法;D.反不正当竞争法;E.反垄断法。3.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其结果是()A.作品著作权转移;B.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C.著作人身权没有转移;D.著作财产权转移;E.展览权转移。4.著作权原始主体与著作权继受主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取得著作权的方式不同;B.著作权受保护的时间不同;C.著作权是否完整;D.著作权的行使方式不同;E.著作权的终止时间不同。5.著作权继受主体可享有的权利包括()A.发行权;B.修改权;C.获得报酬权;D.署名权;E.发表权。6.以下各选项中,不是作者的人包括()A.为创作提供咨询意见的人;B.为创作提供物质条件的人;C.为创作提供素材的人;D.为创作提供辅助劳动的人;E.演绎作品著作权人。7.以下各选项中,可以作者身份在电影、电视、录像作品上署名的有()A.导演;B.编剧;C.作词;D.摄影;E.作曲。8.国家作为著作权法律关系主体的情况有()A.购买著作权;B.接受赠送;C.依据法律规定;D.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著作权;E.变更终止后无权利义务承受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所享有的著作权。答案:1.ABCDE;2.AB;3.BCE;4.AC;5.ACE;6.ABCD;7.ABCDE;8.ABCDE.三、名词解释题:1.原始主体2.著作权主体3.职务作品四、简答题1.合作作品著作权如何行使?2.汇编作品与合作作品的主要区别有哪些?33.我国著作权法对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作了哪些明确规定?4.简述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包括哪些主体?5.简述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取得著作权的途经。五、论述题:论著作权法上内国主体与外国主体的区别。六、案例分析题原告张某借调到被告山西省甲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下属的甲县县志办公室工作。期间,按被告编委会的指示,张某编辑了《甲县地名志》一书。书中的“建置沿革表”、“古地名考”、“春秋令狐之战”等作品系张某创作。张某在县志办公室工作期间,还通过下乡采访,收集了“王干的故事”。《甲县县志》是被告编委会主持编纂,在数百人及70余家单位的参与下,历经12年完成的地方志。全书约定120万字。《甲县县志》中,使用了原告张某收集整理的“王干的故事”约定1800字,还使用了张某编辑的〈甲县地名志〉中的“建署沿革表”、“古地名考”、“春秋令狐之战”等内容约2万余字。后张某调到新的工作单位,被告编委会负责人口头委托张某给《甲县县志》提供部分初稿。张某又将其已发表的作品《甲县方言志》的原稿都给了编委会,经编委会修改后采用。《甲县县志》一书出版后,有被告编委会成员、县志办公室成员、编辑等人员的署名,没有出现张某的署名。张某认为被告使用其文字,既不支付报酬又不署名,侵犯了他的著作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请问:(1)《甲县县志》的整体著作权属于谁?(2)被告编委会的行为是否侵犯了张某的著作权?法律分析:(1)《甲县县志》的整体著作权属于被告编委会。《甲县县志》是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由地方政府确定的编委会主持编撰、并由该编委会承担法律责任的汇编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1条第3款的规定:“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因此,《甲县县志》的整体著作权属于被告编委会。(2)尽管《甲县县志》的整体著作权属于被告编委会,但鉴于系多人合作作品,且可以相互分离,故作者对各自独立创作的作品可单独享有著作权,对职务作品享有署名权。《甲县地名志》是张某在甲县县志办公室工作期间编辑而成,其中的“建置沿革表”、“古地名考”、“春秋令狐之战”等作品和“王干的故事”,依照著作权法第16条第2款的规定,是张某的职务作品,张某享有署名权。著作权中的其他权利由编委会享有。由于《甲县县志》与《甲县地名志》的著作权同属于编委会,《甲县县志》可以使用《甲县地名志》的内容,但编委会除了应当保证张某的署名权外,还应给付适当的报酬。《甲县方言志》是张某独立创作的作品,依照著作权法第10条的规定,张某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甲县县志》使用《甲县方言志》的大部分内容,编委会应保障张某享有这些权利。第三章著作权的客体一、单项选择题1.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受著作权保护的制度的逐步确立发展是在()A.19世纪30年代;B.15世纪末;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60年代。2.1972年在著作权法中规定计算机程序是其保护对象的国家是()A.美国;B.菲律宾;C.日本;D.巴西。3.根据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于()A.国家;B.政府;C.单位;D.软件开发者。4.王某于己于1993年6月2日首次公布其开发的应用软件WFX,于1995年1月2日去世,王某对该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截止于()A.2020年6月2日;B.2020年12月31日;C.2045年1月2日;D.2045年12月31日。5.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为()A.15年;B.25年;C.35年;D.50年。6.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和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最主要区别是()A.独创性;B.可复制性;C.合法性;D.可感知性。答案:1.D;2.B;3.D;4.D;5.D;6.C.二、多项选择题1.依据著作权法第三条属于保护范围的有()A.盲文读物;B.教授的讲课;C.邓小平理论;D.民族舞蹈;E.地图。2.民间文艺作品的特点有()A.独创性;B.集体性;C.区域性;D.可复制性;E.延续性。3.计算机程序包括()A.源程序;B.目标程序;C.工作程序;D.用自然语言编
本文标题:知识产权法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6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