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招聘面试 >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保教知识与能力超全整理
第二部分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1.婴幼儿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②环境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③教育作为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3)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①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②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③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④没有儿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3.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其中,成熟才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格赛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梯”,就是这一观点很有力的佐证。4.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测反应,已知反应能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S)—反应(R)”理论。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5.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所谓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所谓负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6.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学习可分为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和创造性观察。班杜拉认为,新行为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运动再现和动机作用四个具体过程。强化的种类可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7.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其中,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8.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这四个因素分别是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四个阶段。10.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11.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12.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即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13.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1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发展阶段平行的,在每一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危机或任务,而这一危机是每个人在这一阶段必须解决的,每个阶段中,儿童都有主要要完成的任务。15.婴儿期的年龄特征(1)新生儿期(0-1个月)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动作;心理发生的标志:条件反射的出现。(2)婴儿早期(1-6个月)婴儿视觉、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生。(3)婴儿晚期(6-12个月)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16.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1-3岁)(1)言语的形成;(2)思维的萌芽;(3)自我意识的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了代名词“我”。17.幼儿期的年龄特征(3-6岁)(1)处于幼儿初期的幼儿心理具有以下特点: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2)4-5岁属于幼儿中期,幼儿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特点:爱玩、会玩、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3)5-6岁属于幼儿晚期,这一时期幼儿注意表现为以下心理特点: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具雏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18.婴幼儿身体发育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而末梢;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快后慢的差别。19.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20.儿童身体的动作和手的动作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每个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其规律是:(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21.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22.按照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两类: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23.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24.注意的规律:(1)注意的选择性注意具有选择信息的功能,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在众多的信息刺激中,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得少。(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4岁幼儿可持续注意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20分钟左右。②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觉察和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25.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①无关刺激的干扰;②疲劳;③目的要求不明确;④注意转移的能力差;⑤不能很好地进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26.幼儿注意分散的防止:①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②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③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④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2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8.感觉分: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主要是接受来自体外的各种刺激,反映外部事物的个别属性,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肤觉;内部感觉主要是接受机体内部的各种刺激,反映人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主要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29.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是指人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视觉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其发展速度不是均衡的。5-6岁与6-7岁的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幼儿的视敏度水平相差很大。30.“重听”是指有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31.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婴幼儿触觉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触觉探索活动的形成以及活动过程中与其他感觉的结合。婴幼儿的触觉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32.感觉规律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感觉的补偿作用。33.形状知觉是人们对物体形状的感知能力。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34.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变化的反映。它是靠视觉、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其中视知觉起主导作用。35.深度知觉是指人对深度的知觉,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婴儿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物体和自己的距离,并能区分物体是朝向自己还是明显不会碰到自己。研究表明,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36.方位知觉是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位置和方位的反映,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方面。一般来说,3岁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因此,幼儿园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此外,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早于对方位词的掌握。37.时间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幼儿的时间知觉表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其中7-8岁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4)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38.知觉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的现象。(2)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并用此来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和理解力会影响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知觉。(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常见的知觉恒常性有大小恒常性、形状直觉性、颜色恒常性等。39.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的发展在3岁后比较明显,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的性加强;(2)持续性延长;(3)细致性增加;(4)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40.观察的概括性是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据研究,儿童对图画的观察逐渐概括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认识“个别对象”阶段;认识“空间关系”阶段;认识“因果关系”阶段;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幼儿对图画的观察主要处于“个别对象”和“空间联系”阶段。4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三个环节。42.根据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43.根据保持的时间,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44.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无意识记占优势,有意识记逐渐发展;较多运用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开始发展;形象识记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5.记忆保持时间是指从识记材料开始到能对材料再认或再现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保教知识与能力超全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6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