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Pragmatics-语用学教学PPT
PragmaticsSheHongjunthe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August,2012•Astothedefinition,Levinson(1983)definedtheterminhisbookintitleofPragmaticsasfollows:•1,Pragmaticsisthestudyofthoserelationsbetweenlanguageandcontextthataregrammaticalised,orencodedinthestructureoflanguage.•2,Pragmaticsisthestudyofallthoseaspectsofmeaningnotcapturedinasemantictheory.•3,Pragmanticsisthestudyofrelationsbetweenlanguageandcontextthatarebasictoanaccountoflanguageunderstanding.•4,Pragmanticsisthestudyoftheabilityoflanguageuserstopairsentenceswiththecontextinwhichtheywouldbeappropriate.•5,Pragmanticsisthestudydeixes(atleastinpart),implicature,presupposition,speechacts,andaspectsofdiscoursestructure.•OfthedefinitionstothetermPragmanticsgivenbyLevinson,wecanfindthateachofthemfocusesonacertainaspectofpragmanticsstudywithlimitations.Itisnoeasyjobtogiveanoveralldefinitionwhichcanbeacceptedbyspecialistsinthefieldthroughoutinthweworld.•OtherlinguiststriedtodefinethetermasMey(1993)says:Pragmanticsisthescienceoflanguageseeninrelationtoitsusers.Thomas(1995)considerspragmanticsasmeaninginuseandmeaningincontextormeaningininterration.Yule(1996)givesthedefinitionlikethis:Pragmanticsisconcernedwiththestudyofmeaningascommunicatedbythespeaker(orwriter)andinterpretedbyalistener(orreader).语用学•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着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言语交际的过程•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反馈•↑•代码交际模式•1949年Shannon&Weaver提出通讯的数学理论,对信息传递中的代码模式进行概括:•信源→编码器→信道→解码器→宿信•信息信号↑接收信号接收信息•噪音•Sperber&Wilson的模式•思想声学符号接收到的声学信号接收到的思想•∣∣∣∣•中央思维过程-→语言编码器→空气→语言解码器→中央思维过程•↑•发话人噪声受话人•言语交际的过程•语言运用是一种在特定语言环境里交际的双方遵循共同的交际原则进行互动的行为,是一个有多种外部因素(交际者、时间、空间、社会观念、文化背景等)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语用的变异性•分析:“你怎么还没走?”这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由不同的人说出来,会表达不同的意义或者说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思考:这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会有哪些意思。如:•说话人知道听话人在某个时间外出开会(或办事、或送人上火车、或赴宴等),眼看已经快误点了,说话人对听话人说“你怎么还不走”?•意义:提醒、催促、或是对听话人不守时间的批评。若考虑到双方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父母子女之间、恋人之间等,则可以理解的意思还多些。•一个人老想着出国,老对别人讲要办好手续了,但老也没见他出国,有人就说,“你怎么还没走?”•意义:关心、调侃或嘲讽。•下班时间早过了,某人还在办公室里忙乎,值班人员过来锁门,说:“你怎么还没走?”•意义:值班人员可能是出于爱护,也可能是出于生气,还可能是某种猜测(是不是有什么不能在办公时间处理的不可告人的什么事情,是不是在等什么人的电话,等等。)•一个普通老百姓来到某个部门办事,被某个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拒之门外,过了半天,那个工作人员看见老百姓还在门口,于是说:“你怎么还不走?”•意义:可以比较肯定地认为,这是一种不太友好的态度,是让对方赶快走开的意思。•语用的规律性•语言运用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的,说话人怎样使自己的话语适应特定语境,听话人怎样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说话人的意思,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语言的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如politenessprinciple,co-operativeprincipleetc.)。•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交际价值和交际效果,这也是有规律的。•语言环境•语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语境——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广义语境——广义语境包括:(1)语用因素,即上下文,口语里表现为前言后语;(2)发生言语行为时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参与者的主观因素,如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心境等;(3)文化、社会、政治。•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人之而言,用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之无疪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子精英,字无妄也。”刘勰从字、句、章、篇的相互关系说明了上下文对话语理解、话语表达的重要性。•语境对语用的制约性•1.语境对语言的运用有很强的制约性。在具体的交际中,说话人采用的交际方式要努力做到跟语境适切,由此保证交际的顺畅,已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语境对语用的制约性•语境因素•发话人(address)•受话人(addressee)•话题(topic)•场景(settingortimeandspace)•信道(channelormediaorthewayofcommunication)•语码(code-hatlanguageordialectorstyleoflanguageisbeingused)•信息形式(message-form)•交际类属(event—thenatureofthecommunicativeevent)•交际效果(theevaluationofdiscourseortext)•交际目的(purpose)•实例分析•A:嗨,我看见你在往自己的衣服上钉扣子。你也是个怕老婆的人。•B:“不,你看错了。”•A:“没错,我亲眼看到的。”•B:“你的确错了,那不是我的衣服,是我妻子的。”•当矛头直接指向说话人,即说话人自己成为笑柄时,我们把这类幽默称为自贬幽默(self-denigratinghumour)。在日常交际中,一位用幽默嘲讽自己的人通常被认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因为他能公开揭示自己的缺点而毫无畏惧。他的面子也并未因自贬而受到威胁,反而借此得到强化。(幽默的语言,注重交际的方式。)•语境的构成要素•语言的内部因素(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非语言的外部因素•A:交际的环境或场合:谈天,辩论,谈判,演说,解说,接待等。•B;交际双方的关系:公共,私人,双方,多方或亲属,级别,性别,国别等。•C:交际的目的:宣告,承诺,使令,断定,修睦等。•D:交际的方式:单刀直入的陈述,旁敲侧击的委婉,指桑骂槐的曲折,指手画脚的官腔,慷慨陈词的发挥,口若悬河的雄辩,投石问路的试探,欲言又止的语势等。•交际对象•言语交际离不开交际对象。交际对象是具有各种个性特征的。如性别、年龄、身份、地位、生活环境、职业经历、思想性格、修养爱好、文化水平、社会心理、处境心情等。这些个性特征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言语交际。•交际对象涉及双方的关系亲疏、地位高低、辈分尊卑、年龄长幼等因素。一般说来,交际双方关系越密切,地位、年龄、辈分相当,所需的礼貌成度就越低;双方关系越疏远,越陌生,双方地位、辈分、年龄相差越大,越要客气。“礼貌的其中一个功能便是创造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交际目的•交际目的是各种各样的。或是陈明一种心理,希望对方明知;或是提出一种问题,希望能够得到解答;或是表达一种请求,希望对方照办;或是抒发一种感情,希望引起共鸣。不同的交际目的制约着人们的交际行为。•交际过程–改变语音形式,“一”作“幺”;“0”作“洞”。–重复话语:如电影《英雄儿女》中:“我是王成,我是王成!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请向我开炮!”–增加羡余成分:我明天早上,早上九点到!请到机场接我!–放慢语速,加大音量。•语用学史•1、语用学这一术语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8年美国哲学家Morris在他的著作《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softheTheoryofSigns)中首次使用了Pragmatics这一术语(Morris,1938)Morris认为符号学(Semiotics)由符号关系学(Syntactic)(即句法学)、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三个分支构成。符号关系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对这三个分支,后来Morris(1946)在《符号,语言和行为》(Signs,LanguageandBehavior)一书中,根据当时的行为主义符号理论对上述三个分支的研究范围作了调整,语用学转为“对符号来源、用法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产生的作用”的研究。•2、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Bar-Hillel)1954年提出指引词语(indexicalexpressions)是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英国哲学家奥斯丁(Austin)(TheoryofSpeechAct,(1962))。•3、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1969年提出言语行为(SpeechActs),1975年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speechacts)。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1975年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合作原则等,为语用学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4、语用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有三个标志:•A.1977年在荷兰创刊的《语用学杂志》;•B.1985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语用学大会;•C1986年正式成立的国际语用学学会;•5、80年代,列文森(S.C.Levinson)的《语用学》(Pragmatics)和利奇(G.Leech)的《语用学愿理》(PrinciplesofPragmatics)等著作相继问世,为语用学的理论体系构筑了雏形。从此语用学有了自己的研究范畴和主要内容。•6、90年代,语用学的研究不断完善和深入,具体的成果有:1993年梅(J.Mey)的《语用学概要》(Pragmatics:AnIntroduction);1995年托马斯的《言语交际中的意义:语用学引论》(MeaninginInteraction:AnIntroductiontoPragmatics);1996年耶尔的《语用学》以及1999年唯索尔论的《理解语用学》(UnderstandingPragmatics)。•思考与练习•对“Itiscoldhere!”这句话可能出现的场合进行设想,分析其可能产生的不同意义和理解。•如何准确理解语言运用的变异性和规律性。•试举几个与语境不适切的例子。•如何正确理解句法、语义、语用的相互关系。•第二节言语交际的原则•
本文标题:Pragmatics-语用学教学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7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