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析
XXXXX办公室XXXX年XX月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6月27日上海闵行区在建莲花河畔景苑商品房小区工地内一幢13层楼房整体倒覆,造成一人死亡。2008年4月28由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旅客列车在运行至山东境内胶济线王村至周村东间时突然脱线颠覆,列车第9至第17节车厢在弯道处脱轨。事故造成72人死亡,400余人受伤。2009年7月15日河南偃师化工厂爆炸,造成7人死亡,百余人受伤。1998年夏天1998年,我国发生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数百万军民同洪水殊死搏斗近三个月,取得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仍然损失惨重,仅死亡人数即达1320人。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六万余同胞遇难,三十余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2008年初一场历史上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大半个中国,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01亿亩;倒塌房屋14.9万间,损坏房屋60.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26.7亿元。一、立法背景三、重大意义四、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思路五、突发事件的内涵、分类、分级和分级标准六、主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二、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一、立法背景(一)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一是自然灾害处于多发频发期;二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三是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难度增大;四是社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主页上页下页(二)我国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够明确,统一、协调、灵敏的应对体制尚未形成;二是一些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够充分、有力;主页上页下页三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突发事件未能得到有效预防,有的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未能及时得到控制;四是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众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有待提高;五是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有的突发事件的应对还无法可依。二、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立法宗旨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适用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主页上页下页三、重大意义1、《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应急管理长期实践的高度总结。2、《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了我国应急管理的基本制度。3、《突发事件应对法》是规范各方应对突发事件行为的基本法律。4、《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推动应急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主页上页下页四、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思路1、重在预防,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从制度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消除风险隐患。2、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力,又规范其权力行使。3、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和保护相统一。4、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主页上页下页五、突发事件的内涵、分类、分级和分级标准(一)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主页上页下页(二)突发事件的分类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目的是加强有效管理。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过程和机理的不同进行区分,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灾害二是事故灾难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四是社会安全事件主页上页下页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三)突发事件的分级由国务院负责组织处置;由省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由市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由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主页上页下页(四)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国务院和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每一类别突发事件都具有特殊性,其发展机理都不相同,不可能统一确定标准,为了确保分级的科学性,必须都根据各自的特性来确定分级标准。在各个分级标准中,其中一条共性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人员伤亡。特别重大——死亡30人以上;重大——死亡10-30人;较大——死亡3-10人;一般——死亡1-3人。主页上页下页六、主要制度1、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2、县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负责。3、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4、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和民兵组织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主页上页下页(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制度1、提高全社会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的制度。2、隐患调查和监控制度。3、应急预案制度。4、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制度。5、突发事件应对保障制度。①物资储备保障制度。②经费保障制度。③通信保障体系。6、城乡规划要满足应急需要的制度。主页上页下页(三)突发事件的监测制度1、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①信息收集制度。②信息的分析、会商和评估制度。③上下左右互联互通和信息及时交流制度。2、建立健全监测网络。主页上页下页(四)突发事件的预警制度(一)预警级别制度预警级别划分的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色标示。(二)预警警报的发布权制度主页上页下页(三)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最重要的有三项:①风险评估措施,即做好突发事件发展态势的预测;②向公众发布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③对相关信息报道工作进行管理。(四)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后应当采取的措施。主页上页下页(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制度1、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可以采取的措施。2、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可以采取的措施。3、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可以采取的措施。主页上页下页(六)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与重建制度1、及时停止应急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防止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必要措施。2、制定恢复重建计划。3、上级人民政府提供指导和援助。4、国务院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页上页下页(七)法律责任制度1、不作为的责任。2、乱作为的法律责任。处理: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主页上页下页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78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