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基本内容。2.观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捕捉科研过程中的机遇所要求的主客观条件有哪些?4.科学技术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5.什么是系统方法?运用系统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6.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7.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8.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9.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方面?11.类比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1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3.数学方法的特点。14.科学假说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是什么?15.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16.什么是数学实验?它包括哪几个步骤?17.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基本特征?18.如何理解物质系统的辩证关系?19.如何理解物质系统演化的阶段性?20.如何理解“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基本内容。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学科性质:①具有哲学的性质,哲学的二级学科。②具有交叉学科和科学技术群的性质。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与科学方法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技术与技术方法论。④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①学习自然辨证法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拓展了分析问题的视角,让我从以前的单面思考问题转变成有了总观全局的意识。②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④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⑤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2.观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①客观性原则:在观察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记录和描述事实和材料。②全面性原则:在观察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被研究对象及其与其他事实的联系与区别。③典型性则:在观察过程中,要选择能代表同一类事物共同特征的典型事物进行观察。3.捕捉科研过程中的机遇所要求的主客观条件有哪些?主观条件:指科研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条件。包括:①要有敏锐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判断力。②要有严密观察的良好习惯和较强的洞察力。③要有广博的知识和经验。④勇于探索、勤于尝试,不局限于传统观念和传统步骤的束缚。客观条件:受同时期科学发展水平与社会需要的制约。4.科学技术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科学技术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②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面貌。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式,促进了人类智能状况的改善。⑤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创出崭新的艺术形式。25.什么是系统方法?运用系统方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系统方法: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把研究对象视为系统来解决认识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方法的总称。系统方法主要包括信息方法、控制方法、反馈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模型方法、系统决策方法等多种,常用的还有功能模拟法、黑箱方法、图式识别方法等。运用系统方法应遵循的原则:①整体性原则;②动态原则;③最优化原则;④模型化原则。这四个原则中,前两个是基础,第三个是目标,第四个是手段。6.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①客观真理性-即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②全面性-即能够全面地说明特定领域、层次、过程或方面的所有现象。③系统性-即构成理论的各部分之间是一种有机的结合,并形成不同的层次结构。④逻辑严密性-科学理论中的范畴和规律一般是逐个依次推导出来的,具有前后一贯的内在联系和逻辑上的无矛盾性及完备性等特点。7.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第二届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议程》集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①控制人口战略,其目标是减少无节制的人口,使之与地球的承载力相适应。②节约资源战略,要求从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战略转化为集约型发展战略。③环境保护战略,其根本点是改变现有生产技术,走“洁净生产”和“绿色技术”的道路,谋求基本无废弃物的新生产方式。8.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①积极的求异性-要特别关注客观事物间的差异,现象与本质的不一、理论与实践的矛盾。②敏锐的洞察力-保证观察的可靠性,还要随时注意可能发生的意外。③创造性的想象-不断加工改造原有表象,创造新的表象,或借类比联想,启发人的思路。④执着的追求和艰辛的探索-这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题。⑤善于进行思维调整-不能被思维定势所束缚,要不断变换思路,换角度进行思考。9.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有哪些?①搞好实验设计-明确实验目的及理论依据,选用恰当的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方法、步骤,了解关键问题的处理解决办法,并请专家论证。②具备熟练的实验技能-以求实验的精确性。③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情况,及时整理,并重复进行,以消除误差,尽可能取得可靠数据。④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实验结果-以记录、整理、分析时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方能取得科学成果。10.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包括哪些方面?①生产力功能-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②经济功能-对国家经济实力、世界经济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③政治功能-通过生产关系的中介,促进上层建筑的变革,引发新社会革命。④军事功能-科技决定武器的质量,而这是现代战争致胜的关键。⑤文化功能-科技产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认知能力及精神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11.类比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类比方法是指在比较基础上,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它在科研中的作用是:①是提出科学假说的一条重要途径。②所提供的线索,有时能够导致重要的科学发现和发明。③可作为阐明科学见解的辅助手段。④为模拟提供逻辑基础。1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指突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以新颖思路来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其特征:①思维过程的开拓性-在常规思维无效情况下,思维超越逻辑的障碍和条件的限制,大胆探索,突发奇想,形成研究方案。②思维方式的新颖性-不受既定思维方式与习惯的束缚,围绕科学问题的解决,融多种思维活动于一体,呈多向性、立体性思维状态。③成果表达的创造性-其成果也往往伴随独创性的表达方式。④思维的综合性-即要调动和使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思考。形成新的认识,作出新的判断。13.数学方法的特点。数学方法指将数学成果工具化,利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理论和规律,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序、形的分析、推导和计算,从而提示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有:①具有严密的逻辑性。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③具有精确性和广泛性。④具有鲜明的辩证性。14.科学假说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是什么?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基本要素有: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言和预见。作用:①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②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③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15.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指把在不同时期被独立发现的概念、原理、定律等各种知识单元加以排列组合,形成完整地反映某一领域客体本质或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过程。包括:①公理化方法-就是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推导出一系列的命题、定律,从而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②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指按逻辑发展顺序与客观事物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原则建立理论体系,或与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过程相一致的原则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③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思维的进程中,把研究对象的多种规定性,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反映研究对象整体的理论体系。16.什么是数学实验?它包括哪几个步骤?数学实验是在电子计算机(电脑)上对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试验,以求得对原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数学方法,也叫“计算机仿真”。三个步骤:①建立描述系统行为的数学模型,将它简化成电子计算机能作数值运算的形式。②设置初始条件,使模型在计算机上运转;③对“数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它的有效性一般能通过对实际系统的试验得到验证。“数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对被模拟问题更深刻的了解和将数学模型转化为算法的方法的改进。在大系统计算机仿4真中,仿真软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7.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基本特征?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特征:(1)技术上的新颖性或创造性。(2)经济上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或过渡性。(4)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创新过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18.如何理解物质系统的辩证关系?(1)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的关系要素是物质系统存在的基础,物质系统则是要素的存在方式。(2)结构和功能的辩证关系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功能则具有较大可变性。结构决定功能,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到功能进而影响到其结构。(3)系统和环境的辩证关系:A.系统的环境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B.系统的复杂性与环境的复杂性具有相关性。C.系统与环境具有双向选择性。19.如何理解物质系统演化的阶段性?物质系统的自组织能力不同,其阶段特点不同,但大致都经历建构、稳定、解构、重构四阶段。(1)建构阶段这是物质要素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建构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子系统的存在;其二是新的联系方式的确立。如宇宙中几种相互作用方式的产生都是在宇宙演化的几个阶段中逐步分化和确定的,所以,物质系统的建构实际上就是把以原来联系方式确定的子系统通过新型联系方式形成高一级系统的质变过程。(2)稳定阶段稳定性有双重表现:一是在系统的功能发挥和复制的过程中结构保持不变;二是这些过程中结构发生或多或少的局部变化。实际上是从总的方面来看,决定物质系统基本结构和特有功能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3)解构阶段解构是对系统稳定性的否定,是与建构相对应的,解构过程是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表现为原有系统的逐渐解体,原先的基本联系方式所确定的稳定、平衡被破坏,内部原因是其要素的剧烈变化所致,外部原因则是系统环境的变化所致。(4)重构阶段重构是对建构过程的复归,是对系统稳定性的肯定,当然肯定的是新系统的稳定性,物质系统的演化的四个阶段是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自然界总体来看,这是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进化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自然界的整体演化正是在物质系统的建构、稳定、解构、重构中所表现出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中进行的,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阶段性也正是系统建构、稳定、解构、重构的具体体现。20.如何理解“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1)实践造成主客体分化。实践使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并独立出来,与自然界形成对象性关系。实践又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它充分体现了人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从而也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确立了人在与自然对象性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而自然界则成为客体,这就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分离。(2)实践促使客体主体化。一是在认识方面:自然界作为人的认识对象,其信息被人获取,经加工整理,形成人的内在观念;二是在对自然界改造上:人按照自己的5需求和目的去影响和变革自然界,使自然界按照人的意志发生改变。(3)实践促使主体客体化。在认识方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被人作为知识纳入自己的头脑中,改变人的思想,使人在观念上向自然界趋同;在改造自然方面:自然界又以自身的规律给人的活动以影响,使人逐渐掌握自然界的各种属性,在更高的层次上与自然界保持一致,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0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