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广西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三部分-专题十-课外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
专题十课外文言文阅读广西中考命题规律与趋势从近7年广西人教版地市考查的课外文言文情况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从考查地市来看,除贵港、百色未考查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外,其他地市均有涉及,南宁为必考地市,梧州、来宾、崇左的考查有反复。2.从选材来看,课外文言文多选篇幅短小、初中生易读懂的叙事类人物传记或说理语段材料。且所选语段有重复,如2013梧州和2010南宁均考查了《晏子谏景公》,2012梧州和2009南宁均考查了《不计人过》。3.从考查点来看,近几年逐渐趋于稳定,主要考查断句、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和文意理解、拓展探究类题目。4.从分值来看,分值跨度较大,2~13分不等,近3年固定在2~6分。课外文言文的考查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因此要注意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多积累,掌握方法技巧,且在平时的练习中,养成总结归纳、联系生活常思考的习惯。广西2012~2014中考真题精选一、(2014南宁17~19题6分)文言文阅读。王罴性俭率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选自《周书·王罴传》)【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又有客与罴食瓜食:__________(2)及瓜皮落地及:__________等到吃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客人把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解析】文中画线句是一个主谓句,应进行直译,但在翻译时要注意重点实词的古今异义。“肤”在这里是“树木、果实的表皮”的意思;“嫌”为“厌恶”的意思。另外,“之”指代“客削瓜侵肤稍厚”一事,在此是复指,可不译。3.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示例一:我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费的行为,让浪费者感到惭愧。示例二:我不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制止浪费的言行太直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让人感到尴尬,这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解析】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然后,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本文中,“撤掉浪费粮食的官员的食物”和“捡客人削下的稍厚的带果肉的瓜皮吃”这两件事都表明了王罴“直率”的性格。从“使者愕然大惭”和“客甚有愧色”可以看出作者对王罴的做法持赞赏态度。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六、(2012南宁17~19题6分)文言文阅读。张齐贤明察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④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⑤,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篡》)【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②乘间: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④进退:任免。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尝为江南转运使___________(2)念汝事我久___________考虑担任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奴震骇,泣拜而去。仆人十分震惊害怕,哭着拜别而后离开。【解析】本题中要注意“骇”“去”的含义,然后用通顺的语言连贯起来即可。3.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2分)示例:张齐贤看到仆人偷银器却没有将其送至官府,甚至没有告诉任何人,反而给予仆人足够的脸面和尊重,没有毁掉仆人将来的前途。张齐贤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做法不够完善妥当,因为张齐贤没有在仆人犯错时及时地教育让他改正,最后导致仆人几十年来碌碌无为。【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时,结合原文,从正反两方面回答。如张齐贤对仆人的尊重和没有及时指出错误的后果。答出一个方面即可。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考点一文言断句划分朗读节奏其实就是考查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文字、词义、语法及古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近7年的广西中考题看,此考点考查较少,仅在2010来宾和2014梧州考查过两次,考查形式为给出句子要求划分节奏。一般来说,应遵循两个原则: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典例剖析(2014梧州15题2分)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原题见本书P152二题】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思路归纳】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根据意义来划分。虚词“则”以前的内容是说明“民力罢”的原因,原因部分有两层,“城郭高”为一层,“沟洫深”为一层。所以,应在这两个地方停顿。另外,还可以根据前文“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一句的句式来划分。【答案及评分】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2分)方法指导(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②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其后面一般要断开。③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⑤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且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容易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基本上就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文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7)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的效果。(8)利用对称句式。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这一特点。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基本为四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根据间隔反复断句,特殊句式等断句,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会更好。口诀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慢步走。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考点二实词解释文言实词的考查是广西课外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所考实词多是课内文言文中接触过的,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不仅要靠积累,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方法指导方法一:课文迁移法(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本词的词义。如解释“有客与罴食瓜”(2014南宁)一句中的“食”字,如果联想到“食不饱,力不足”(《马说》)中的“食”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食”字的意思也是“吃”。方法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实词的词义,如“舍本而问末者耶”(2013南宁)中的“舍”,可联系成语“舍本逐末”来理解,义为“舍弃”。方法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对“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2013南宁)中“使”字的字义推断,可以把“使”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使用、使唤、差使……通过筛选不难得出“派遣”这个意思。方法四:语境推断法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念汝事我久”(2012南宁),结合上下文来看,在张齐贤任宰相,其仆多为官的情况下,有一个仆人却没有得到提升,是因为三十年前他曾经偷窃,但是张齐贤念在他侍奉自己时间长的份上,给了他一些钱,让他离开了,由此可知“念”在此是“考虑”的意思。方法五: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有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义。方法六:对句判断法又称“语言结构推断法”,即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如“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2014崇左)中,因“被”与“跣”对应,“跣”在注释中解释为“光脚”,由此就可判断“被”在此处应为状语,和“发”连用,解释为“披着头发”。方法七: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且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表意偏旁和表声偏旁构成的。了解表意偏旁的表意功能,通过分析字形,就可掌握词义。如“绝”,从丝从刀,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的意思。引申为“断、断绝、消失”等,如“沿溯阻绝”(《三峡》)中“绝”为“断”;“哀转久绝”(《三峡》)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绝”也有“极点”或“极”的意思,因为断绝处,也就是尽头,如“绝?多生怪柏”(《三峡》)中的“绝”就是“极点”或“极”的意思。考点三句子翻译句子翻译是广西课外文言文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考查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②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③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属于综合性的考查,要注意联系语境。典例剖析(2014南宁18题2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原题见本书P151一题】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思路归纳】此句是一个主谓句,应进行直译,但在翻译时要注意重点
本文标题:广西专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三部分-专题十-课外文言文阅读-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1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