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设计的概念(design):从字面上说,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CI设计: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即CI设计,又称企业识别设计,是指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经营战略。有三个主要的层面: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意匠:意图与匠心,只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在文学艺术方面,与设计同义。环境艺术设计: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广告:广告是一种用登报、广播、招贴等形式介绍商品、服务性事业等的宣传方式。陶:陶器的材料是粘土,烧造温度低,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瓷: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造温度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唐三彩:指产生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流行于西安洛阳地区的低温多彩釉陶冥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釉下彩:纹饰是绘在经素烧的胚胎上,绘饰后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纹饰在透明釉下,所以称之为釉下彩。青花是釉下彩中的主要品种,其特点是在白瓷胎上用含金属钴的青料绘饰纹样或图画,烧成后文饰成蓝色。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江南一带,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上已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民间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简称民间工艺、民艺,指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就地取材,以手工艺生产为主的工艺美术品。它大致包含三大类内容:一是诸如民间年画、剪纸等具有突出审美情趣的艺术品;二是家具、交通工具、服饰等偏重实用的器物;三是如神像、供品、祭祀器具等带有宗教色彩的物体。民艺的设计普遍具有原发性。还具有功利性特征、民俗性特征以及工艺性特征。巴洛克:16、17世纪,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设计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史称“巴洛克”、“罗可可”时期。这一时期以浪漫风格为特征,追求标新立异、活泼浪漫,造型夸张,奔放,深受贵族阶级的欢迎.洛可可: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盛行的设计风格称为“罗可可”,它是“巴洛克”设计风格的延续与变异,其特征是纤细柔美的造型与华丽的繁饰,自然主义的装饰题材与夸张的色彩组合在一起。工艺美术运动: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的传统;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古典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主张设计的诚实、诚恳,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趋向;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是为了创造性的构成并传达视觉信息所作的设计,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完成传达信息的目的。它是对视觉环境进行管理、构成,并以综合的立场创造出于人类最为匹配的视觉传达的创造性活动。视觉传达设计以眼睛为主要的信息载体,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分类:印刷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企业整体形象设计展示设计:展示设计是伴随着商品经济而产生、发展和繁荣的。现代展示设计扩展为:提高展示陈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中使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共同满意,使主办者和承办者获取最大的利益。展示是一种最直接和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宣传、介绍、交流、传播和推销为目的。他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多元空间的视觉传达设计、综合性信息传达设计、多学科技术综合应用的设计。新艺术运动:1890-1910年期间,在欧洲兴起了一场装饰艺术运动,涉及建筑、家具、产品众多艺术领域。是一个注重艺术设计形式的运动。幽香时和法国是主要策源地。最著名的是比利时设计师凡德威尔德和维克多霍塔。“霍塔旅馆”是新艺术设计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包豪斯: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设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乌尔姆设计学院:1953年乌尔姆设计学院在小城市乌尔姆成立,一直到1955年才正式招生,比尔担任第一任校长。乌尔姆设计学院的目的是培养工业产品设计师和其他现代设计师,提高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的总体水平。要求学生必须接受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社会政治三大方面的训练,成为企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是设计教育理工化的一个重要开端。从那个时候开始,世界的设计教育就形成以艺术为依托和以理工为依托的两大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区别在于设计教育的内容上,以理工为依托的主要是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以艺术为依托的主要是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插图设计等。后现代设计: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一些国家相继进入了“丰裕型社会”,注重功能的现代设计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功能主义从50年代末期的被置疑发展到面临严重的衰退和危机。生活富裕的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功能所带来的有限价值,而希求更多更美更富装饰性和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因此催生了一个多元化设计时代的到来。波普设计: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群青年艺术家有感于大众文化的兴趣,而以社会生活中最大众化的形象作为设计表现的主题,以夸张、变形、组合等诸多手法从事设计,形成了特有的设计流派和风格。孟菲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是意大利的“孟菲斯”设计集团。“孟菲斯”成立于1980年12月,开始由著名设计师索特萨斯和其他7名年轻的设计师组成,以后设计队伍和影响逐渐扩大,具有世界性。实用艺术:艺术的一个概念,它既包括现代大机器工业的产品设计,又包括了手工生产的实用工艺品,这些产品必须是实用的同时又具有艺术质的产品。一般将建筑装饰,产品设计等都包括在内。造物:所谓造物,即指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它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概念形态:造型的要素是形态。形态可分为不是冤家不聚头形态和概念形态两种。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的形,存在于观念中的形态。概念形态:是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的形,存在于观念中的形态,即所谓的概念形态。造型:艺术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造型,是利用相应的材料,使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为一定目的而创制的结构,是一种“形式赋予”的活动。技术:技术是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的能力和知识,是一个历史范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手段,工艺和方法,劳动者掌握劳动手段的技能。虚拟设计:在信息空间中,艺术家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通过程序来创造形象。设计方法论:设计方法论是设计学科的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和改造广义设计的根本科学方法的学说,是设计领域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设计方法论:是设计学科的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和改造广义设计的根本科学方法的学说,是设计领域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设计管理:设计管理可以理解为对设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设计借鉴和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的管理。市场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产品定价、分销、促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经营销售活动”,同时,它又是一种观念形态,一种把市场看作为消费者服务的理论。人类工效学:是在理解和把握人体自然尺度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人类的工作能力及其限度,使之合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特征的一门科学。肌理: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是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它的形和色彩非常重要,是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触觉肌理是指用手指抚摸有凹凸感觉的肌理。功能美:由于实用价值即物的功能价值能满足人生命存在的需要,合乎人的目的性,因而使人感觉到满足和愉悦,进而体验到一种美,即工效之美。功能美最本质的内容是实用的功能美。合理的功能形式是美的形式。技术美:技术美是介于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主要指机械工业技术的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及在一定的价值观制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牲的总和。能主之人:在施工建设中统领全局的设计师在明计成《园冶》中被称作“能主之人”。建造中,主张“三分匠七分主”。梓人之道:唐柳宗元在《梓人传》中曾将“梓人之道”(设计之道)比之于宰相的治国之道。梓人,唐时又称都料匠。设计思维:设计思维必然包含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的特点,或者说是这两种思维方式的整合的结果。图示思维:图示思维的设计方式,将有效提高和开拓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图示思维方式的根本点是形象化的思想和分析,设计者把大脑中的思维活动延伸到外部来,通过图形之外向化、具体化。在思维过程中需要脑—眼—手—图形四位一体。这种形象化的思考方式,是对视觉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表达能力三者的综合。灵捷制造:所谓灵捷制造是指能够替代现代大规模生产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是“多品种、变批量、具有灵捷性的制造”,其基本含义有四方面:一是人参与、能发挥人的智能、像人一样有活力的;二是灵敏的,对急剧变化、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响应灵敏度高;三是快捷的,其实现对用户需要的反应时间短;四是有效的,能准确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生态设计:生态设计,又称为绿色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勃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是利用生态技术,在重视和保护生态的思想指导下,从事的有益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右持续发展的技术。生态技术:生态技术又称环境保护技术,绿色技术,清洁技术。它是人类模拟自然界物质生存、学习和把握自然规律而创造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非物质设计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非物质设计有许多不同的层面,既有软件、程序设计的层面;又有功能、价值的层面;还有方法、服务的层面及空间、感觉、思想和哲学等的诸多层面。信息设计:信息设计,从根本意义上说是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和形式表示、传送、集合、处理信息,或提供某一产品或工具为人使用或了解、获得信息。感觉设计:感觉设计是从人的感觉特性出发的设计,也是为适应和服务于人感性特性的设计。中间技术:所谓中间技术,即是介于手工技术与现代大工业技术之间的技术。中间技术的目的,是主张生产在一定规模上进行,对大规模生产进行控制。知识的内在性和外在性设计的物化:设计的物化,即人性的物化。设计解决人与物的问题,实际上是解决人的需要问题,主要是对各种物质设备的需要。优选设计法:以数学原理为指导,合理安排方案,以尽可能少的修改方案次数尽快找到适合的最优方案方法。即最优化设计法。形象设计法:用有效和生动的语言刻画和描写的有形或可见的表现的设计方法。逻辑设计法:逻辑设计就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清明上河图》: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书籍装帧:书籍生产过程中的装潢设计工作。又称书籍艺术。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
本文标题: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1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