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环潭镇中心学校王小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写了《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等古典散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突出“人和”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由战争到治国,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得“人和”的实质即施“仁政”。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预习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划分节奏。(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把握重要文言词语。(3)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4)归结文章中心,把握得“人和”者得天下的道理。(二)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2)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3、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二、说教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一)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二)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三)抢答法、奖励法、分析法、诠释法、循序渐进法等。三、说学法运用三阶六步模式:研读,合作探究,总结反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因此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研读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等。四、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有一位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是谁?(孟子)面对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哪些主张?(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孟子及其《孟子》,学生齐读投影内容)走进名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被推尊为“亚圣”。现存七篇,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记叙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行“仁政”)、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孟子》简介(二)解题(1分钟)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三)预习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多媒体展示加线字的读音)(1)七里之郭()(2)米粟非不多也()(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亲戚畔之()(5)夫环而攻之()(6)失道者寡助()(7)亲戚畔之()(2分钟后,让学生抢答,教师进行奖励)2、学生再读课文,独立划分节奏(3分钟)。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文节奏的划分。(2分钟)guōsùyùpànfúɡuǎq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节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对照课下注释,学生独立地逐字逐句疏通文意(小组间可交流)。(在学生串讲时,教师多媒体提示难点词语的解释,并巡回释疑点拨)(7分钟)得道:施行仁政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米粟:泛指粮食君子:施行仁政的人2、小组推荐一名串讲课文,师生共同订正。教师多媒体出示译文。(6分)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小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有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向背,内部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战,战就一定能胜利。(五)齐读课文,质疑探究,思考下列问题:(12分钟)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分别从哪些方面论证?4、中心论点论证好之后,得出了什么结论?5、本文的结构是什么?(各小组讨论,推荐一名展示成果,教师多媒体展示结构图解,然后根据回答情况,给予“优秀小组”称号)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仁政”本文结构图解举例道理域民····固国······威天下······战争要“人和”治国要“人和”得结论提论点证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叛“人和”实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六)小结全文:七课外拓展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3分钟)1、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这句古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中美“人权”之争。十多年来,美国在搞反华提案问题上可以说是越来越孤立,越来越不得人心,而中国坚持对话、反对对抗的原则立场和实践则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日益广泛的支持。3、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想“分裂中国,搞一中一台”的行径,遭到中国人民和全球华人的谴责。(八)反馈训练(5分钟)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文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1)环而攻之而不胜()()(2)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池非不深也()(4)委而去之()()(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7)以天下之所顺()()3、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五、说反思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我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整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由三个板块构成:第一板块,研读(扫除生字词障碍,划分节奏);第二板块,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理清本文结构和论证方法);第三板块,小结全文,拓展迁移,反馈训练。课堂气氛活跃,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2、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在教授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3、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间分配不均,串讲课文耗时偏多,致使“总结反馈”阶段时间紧促,语速也因此偏快。这是这节课的瑕疵。
本文标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20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