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改革开放发展史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而全面、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进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仍将有赖于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改革开放实现我国从生存型社会步入发展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我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也是一个经济转轨大国。在加快推进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同时,保持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与发展并举,构成了30年来我国发展阶段的一个基本脉络。第一,我国已开始步入到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从发展阶段看,一个国家或地区从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生存型社会和发展型社会。在生存型社会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解决温饱问题。进入发展型社会,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发展的目标开始逐步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经过近30年改革,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我国的GDP总量是1978年的57.5倍、进出口贸易总额是1978年的85.3倍、财政收入是1978年的34.2倍。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我国目前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即由生存型社会开始进入发展型社会。第二,30年的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进入发展型社会的主要动力。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实现了发展阶段的有力提升。例如,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所取代了单一的公有制、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机制取代了政府集中管制的价格机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的宏观调控取代了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的基本格局。总的来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条件。当然,我国实现发展阶段的跨越不仅与经济转轨同步,而且还与社会转型同步。我国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过渡,这使得我国面临空前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变革。在这个背景下,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相对简单的社会结构逐步演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复杂的社会结构。其中,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发展阶段的跨越贡献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是以渐进方式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市场化改革是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动力。因为,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促使市场逐步代替政府,成为资源配置主体,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也保障了资源的优化使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市场化进程还伴随着思想解放思潮,改革开放实践又释放了思想解放动能。可以说,这是导致我国经济活力得以释放的重要原因之一。由2000年至2005年我国人类发展指数(HDI)增幅及近30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等都足以说明,30年来市场化改革不仅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还激发了经济活力,并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这为我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奠定了坚实基础。观察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发现,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思想不断解放是我国30年来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指导思想下,我们破除了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不兼容的教条,在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改革均取得了长足进展,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成功地抓住了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来发展壮大自己。变封闭、半封闭的经济体为全面开放的经济体,既弥补了自身发展资本的不足,利用外部市场缓解了就业的压力,也有效地促进了国内改革的步伐。这表明,我国发展阶段的跨越与国际化进程也是相适应的。从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这是我国30年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背景。这个过渡既带有“转轨中发展”又带有“发展中转轨”等特点。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4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