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天津医科大学“十五”“211工程”总结汇报
209天津医科大学“十五”“211工程”总结汇报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郝希山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上午好!下面我代表天津医科大学,汇报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情况。我汇报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一、项目形成及项目建设内容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及建设成效三、建设资金到位、使用、完成及管理情况四、仪器设备购置、使用及管理情况五、建设经验与体会六、“十一五”“211工程”建设设想与建议一、项目形成及项目建设内容我校于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1999年在国家计委立项。学校全面高质量超额完成了“九五”“211工程”建设任务,2002年以总体“优秀”的评价通过了教育部整体验收。2001年,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期启动“十五”“211工程”建设,2002年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立项审核,2003年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2004年6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我校“十五”“211工程”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通过继续重点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的水平和办学效益,充分发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发展医学科技、提供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作用,保持和发展学校特色和优势,为把天津医科大学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医科大学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主要任务包括:重点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为: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泌尿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神经外科学与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8个学科建设项目,加强学科布局结构调整和交叉渗透,构建适应新世纪学科发展趋势的,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建设数字图书馆和校园信息网络,提高教育教学、文献资料管理和信息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形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环境。210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是,加强培养和引进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大力建设学术创新团队,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建设一支师德医德高尚、业务精湛、创新力强、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医学教育中心楼、体育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投资构成及投资安排:国家发改委批复,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设总投资2027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3000万元(国家发改委安排1500万元、财政部安排1500万元),天津市政府投资75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0万元,“十五”综合投资专项25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9770万元。投资安排为,重点学科7470万元,公共服务体系1240万元,师资队伍1055万元,基础设施10505万元。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及建设成效在“十五”“211工程”建设过程中,我校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和国家“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瞄准建设目标,落实建设任务。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我校“211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列为市重点工程,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市教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和市科委等有关委局在各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为我校圆满完成“十五”“211工程”建设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和坚实的保障。我校严格项目管理,保证了“211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全面完成了“十五”“211工程”建设任务。按照国家211部协办《关于做好“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1月,我校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60位知名专家分别对12个子项目进行了验收,各子项目均获得优秀评价。经过“十五”“211工程”建设,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实力增强,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医疗工作硕果累累,学校总体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在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医学科学研究和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正朝着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医科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一)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学校以上质量、上水平为宗旨,突出我校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深化学科建设。各学科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紧紧围绕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防治,集中优势,重点突破。一些学科和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带动了学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已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开展高水平医学科学研究的基地。“十五”与“九五”期间对比,8个重点建设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共获得科研经费8509.6万元,是“九五”期间(2024.8万元)的4.2倍;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1项,是“九五”期间(80项)的1.3倍,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0项;发表论文2651篇,其中SCI等收录论文170篇,是“九五”期间(44篇)的3.9倍;出版科技专著126部,其中主编68部;出版教材62部,其中主编19部;获得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毕业博士生200人,是“九五”期间(83人)的2.4倍,总结验收211毕业硕士生442人,是“九五”期间(167人)的2.6倍。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腹部外科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发病机理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三镜联合微创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阶梯性方案的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科研经费33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专利7项。发表论文262篇,SCI收录6篇,出版专著9部,博士生毕业33人,硕士生毕业49人,博士后出站2人。肿瘤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以综合治疗为基础的肿瘤功能性外科、乳腺癌防治、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生物治疗、基因芯片等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科研经费1731.2万元,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3项。获省部级奖励2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申请专利4项。发表论文638篇,SCI论文36篇,出版专著17部,教材1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6次,全国会议3次。与国内外30多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博士生毕业33人,硕士生毕业95人,博士后进站5人。2004年被批准建立“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全国肿瘤医师培训基地。泌尿外科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在膀胱肿瘤、肾脏替代、前列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开展高水平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有高表达分泌型的重组穿梭质粒和重组BCG,通过克隆筛选出高分泌重组hIFN-ɑ-2B和B7-BCG菌苗,申请2项发明专利。获得科研经费708.4万元,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4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6项,申请专利1项。发表论文149篇,SCI论文15篇,出版专著10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全国会议4次。博士生毕业19人,硕士生毕业31人,博士后进站4人。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是天津市“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在我国消除碘缺乏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甲状腺激素与脑发育及甲状腺激素受体研究、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及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开发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及Ⅱ型糖尿病线粒体DNA基因突变等方面形成了特色。获得科研经费1678.4万元,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4项。获得省部级奖11项,其中二等奖3项;申请专利6项。发表论文540篇,SCI论文20篇,出版专著29部,教材26部,译著1部。举办全国会议1次。博士生毕业24人,硕士生毕业87人。神经外科学与神经病学学科是天津市“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以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研究、神经信息学为重点研究方向,前两项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科研经费733.4万元,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现成果转化1项。发表论文432篇,SCI论文12篇,出版专著16部,教材2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全国会议3次。毕业博士生32人,毕业硕士生46人,培养留学硕士生3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是天津市重点学科,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开拓了影像医学研究方向的新思路。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研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机理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科研经212费293.6万元,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获得省部级奖15项,其中一等奖1项(教材),二等奖3项(含教材2项);获得专利1项。发表论文211篇,SCI论文13篇,出版专著26部,教材10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全国会议6次。博士生毕业22人,硕士生毕业36人,博士后进站3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学科是天津市重点学科,经过“十五”“211工程”建设,免疫学学科于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在细胞因子与疾病、病原生物致病与耐药基因研究、肿瘤免疫学机制与治疗研究及肝炎治疗药物功能性基因组研究四个主要方向上获得成果。获得科研经费1790.6万元,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2项。获得省部级奖6项,其中二等奖3项;获得专利4项。发表论文259篇,SCI论文53篇。出版科技专著5部,教材10部。博士生毕业10人,硕士生毕业25人,其中100余篇博士生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博士生论文被SCI收录。培养博士后3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是天津市重点学科,在“十五”建设期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病理学成为天津市精品课程。在肿瘤血管生成、肺癌发生分子机制和胃癌癌前病变、癌变机制和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理三个重点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成果。该学科获得科研经费313.4万元,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项。获得省部级奖10项,其中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33篇,SCI收录论文18篇,ISTP论文1篇。出版科技专著13部,教材12部。博士毕业10名,硕士毕业43名。(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建成了12T全光纤资源文献体系存储系统,建立了重点学科信息资源体系,建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为广大师生了解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掌握科研信息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建成了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方便检索,提高效率,实现了整体性一站式信息服务,十几个数据库点击率均在2000-3000次/年左右。电子信息资源涵盖整个校园和六所附属医院,进一步保障了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的要求。4台万兆核心交换机正式接入校园网,使我校校园网的骨干带宽升级为万兆,网络出口由百兆升级为千兆,使学校的上网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校园网覆盖了100%的校区和大学医院,支持全校管理信息系统和教学信息服务系统良好运转,支持学校各个部门顺利开展应用项目的建设。(三)师资队伍水平大幅提升学校制定了“实施跨世纪人才工程,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引进、选拔、激励、使用的政策和措施,实行了一整套具有自身特色、有效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办法,初步形成了具有天津医科大学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和综合机制,造就了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术带头人与创新梯队建设工程”成绩突出:中国工程院院士由1名增至2名。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由1名增至3名。3人当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入选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8人当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遴选为天津市特聘教
本文标题:天津医科大学“十五”“211工程”总结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