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暑假阅读训练册(共14篇文章)
阅读训练册四年级暑假姓名:学号:家长对学生完成情况的评价:完成要求:认真阅读14篇文章。用彩色笔勾画出好词、好句、好段,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一写你觉得这些地方精妙在哪里。把文章理解透彻以后再做后面的练习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用简洁的语言全面概括。写一写自己的启发时要注意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希望这14篇文章能开阔大家的视野,提高大家的阅读能力。2/15(一)珍惜时间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从事写作的三十年间,写作和翻译了六百多万字。有人说鲁迅是位天才,可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意思是说,他的知识和成就,是由于珍惜时间,努力工作和学习得来的。鲁迅充分利用时间,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不知疲惫,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病重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病稍微好一些,他就动手做起来。他在逝世前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不足八十斤,可是他仍然紧张地翻译文章。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撰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他离开我们的那天,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鲁迅不仅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总是冒着大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就和图才害命没有什么两样。”鲁迅珍惜时间,为的是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为的是更好地用文艺这个锋利武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鼓舞人民同敌人作斗争。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你是怎么理解鲁迅的这句话的?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3/153、读完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二)看不见的爱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4/15“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读完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关注母亲的言行、《看不见的爱》这个标题来思考)(三)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只要你平时做个有心人,信息观察,不断积累,学校以外的大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而且这里比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信,你跟我一起去走一走。走在大街上,闪烁的霓虹灯,形式多样的店名牌子,五花八门的广告铺天盖地,常使人眼花缭乱,但都离不开文字。说字,这里不乏书法名家的手笔,驻足品味一番,真是受益匪浅,让人流连忘返;商店广告的创意者更是绞尽脑汁,广告语无奇不有,细细地读上两遍,会让你真正懂得什么叫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更有趣的是有些同学会为一个经典成语、名言遭篡改而鸣不平,会因发现一个被包装得十分有趣的错别字而兴奋不已。好的电视节目能把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变幻成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流,能把变化莫测的广博世界构建成一个个有序的知识的窗口,这里有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有比课堂更广阔的天空,这些无不和学好语文息息相关。走进大自然,有人会感受不到出春天的气息,体验不到空气的清新,但笔下的作文却常能将大自然描绘得如仙境一般。细细推敲,这是一种没有灵魂支撑的躯壳一般的文字。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自然环境中的风雨雷电、花鸟鱼虫;艺术世界中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5/15都会在我们的心底留下层层涟猗,会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厚积而薄发,作文时信手拈来,点石成金,必然妙趣横生,活灵活现。生活中离不开与人的交往,更离不开语文。有时需要写份留言条,拟份表扬稿;节日到了,送张贺卡给老师亲友,不忘附上一句滚烫的话语;同学生病了,捎份诚挚的祝福给人带来慰藉。生活处处有语文,有声的,有形的,无形的。只要不断用感官去捕捉,用心去体验,学习语文无时不能,无处不能。1、短文作者带我们在哪些地方学习语文?2、“这是一种没有灵魂支撑的躯壳一般的文字。”(1)“这”是指什么?(2)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没有灵魂支撑的躯壳一般的文字”?3、读完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四)故乡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6/15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1、“明月千里寄乡思”,这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无法自己:(2)轻纱薄翼:3、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把你熟知的几句写下来。(五)生之喜悦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é)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ān)痪(huà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à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并向中枢(shū)神经发出“痛”的信号。7/15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á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马修把痛楚作为契(qì)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生活。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读完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六)感恩的习惯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8/15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rú)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1、仔细阅读短文后填空。文中可以用来解释“感恩”意思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文写了侄儿向()感恩,“我”向()和()感恩,()向()感恩,描述了感恩给人带来的()。2、读完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七)考试一天下午,担任思品课的林校长宣布:“明天早读,对五(1)班的同学进、、行思品考试。”第二天一大早,林校长拿了根扫帚横放在教室门口,静静地等待同学的到来。第一个到教室的是小梅。她漫不经心的看了扫帚一眼,微笑着向校长问好,见校长沉默不语,便赶快拿着思品课本读起来。“学习雷锋,好榜样……”小强哼着歌儿,蹦蹦跳跳地走进教室,对门口的扫帚置之不理。他见校长脸色严肃,9/15忙说了一声“老师早”,马上复习功课。不一会儿,刘敏来了。他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被扫帚拌了一下,差点跌到了。他低头一看,怒从心头起,刚想飞起一脚把扫帚踢得远远的,猛地看到校长眉头紧皱,立刻把脚收回,赶紧问好,急忙复习功课,准备考试。全班45位同学陆续来了44位,教室里书声琅琅,而门口的扫帚依然横着。最后到的是张坤。他刚走进教室,看到横着在门口的扫帚,连忙捡起来,拿到“卫生角”放好,然后认真地读起来。校长看了他一眼,脸上露出笑容。上课铃响,教室里鸦雀无声。校长宣布:“思品考试结束,只有张坤一人得优秀”。他见大家迷惑不解,又说:“大家应该懂得,要养成良好的品质,必须从平凡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场特殊的思品考试。1、从文中摘录校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联系短文内容,说说校长每次变化的原因。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读完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八)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有一次与朋友聊天,
本文标题:四年级暑假阅读训练册(共14篇文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89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