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实施七大工程确保农民增收
1实施七大工程确保农民增收我县出台农业发展三年规划2012--2014年是我县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全面转型,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更是我县奋发有为地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农业兴,粮食足;农民富,国家强;农村稳,天下安。新一届保德县委、县政府坚持“三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支持“三农”的力度有增强,决心下大力气打好农业翻身仗。大手笔出台硬举措,举全县之力要让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实现三年翻一番,在2011年3815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28%,2004年突破8000元大关,“十二五”末达到1万元,与全省持平,坚决破解县富民穷的困局,让农民享受改革成果。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根据《山西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和《保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农业发展实际,经多方酝酿,反复论证,县农业委员会出台了《保德县2012--2014年农业发展规划》。规划的核心内容是持续实施七大富民增收工程,抓紧打造七个亿级以上的农村经济增长极,确保实现“三个过亿”、“三个稳定增长”、“四个翻番”目标,建设富裕、宜居、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中西部经济社会一流强县总目标强基固本。2发展成就过去的几年,是我县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我们按照“一手强基础,一手兴产业,两手抓,两手硬”的基本思路,在产业发展上坚持猪、牛、羊、棚、特、劳、草、林八轮驱动,在基础实施建设上坚持农、林、水、土、机、牧、扶合力突围,使我县农业工作一路披荆斩棘,扎实推进,成效显著。2006-20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618元、2128元、2396元、2807元、3130元,连续突破两千元和三千元两个大关,增幅分别为31.5%、12.6%、17.1%、11.5%,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平均增幅18%,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标杆。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等现代农业强势崛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300亩,万头猪场以及肉牛场、驴场、羊场、鸡场、梅花鹿场和黄河绵鱼场等规模养殖发展迅猛。2006-2010年农业总产值分别为1.21亿元、2.2亿元、2.36亿元、2.57亿元、2.9亿元,增幅分别为82%、7.3%、8.9%、12.8%,年平均增幅24.5%。2006-2010年农业增加值分别为0.72亿元、1.32亿元、1.39亿元、1.51亿元、1.7亿元,增幅分别为83.3%、5.3%、8.6%、12.6%,平均增幅24%。农村实现了“五个全覆盖”,五大扶贫工程惠及千家万户,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最强音;消费支出大幅提高,居住条件3显著改善,成为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造林绿化、平安农机、饮水解困、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农村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农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更加牢固。主要经验实践表明,要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必须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坚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切实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目标,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主攻方向,以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为重要途径,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走产业化路子发展农业,大抓项目工程,突出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市场开拓三个重点,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体系,为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基础保证,走出一条能够充分发挥本地光、热、土地及水资源潜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全面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4规划的发展思路是:围绕保障粮食与食品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三大主题。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农民自愿”的工作原则。提档升级玉米、马铃薯、蔬菜种植,猪、牛、羊、鸡养殖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红枣、海红、核桃、小杂粮、特种动物等特色产业;开发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订单种养等新型产业;集中培育“两红一核”、畜牧、杂粮、蔬菜、农产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谋划实施好丰产增粮、设施农业、红枣增产增效、露地蔬菜、规模健康养殖、外出劳务、农产品加工七大富民增收工程,打造七个亿级以上的农村经济增长极。按照区域化布局、特色化种养、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生产、高端化加工、工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营销的理念,从巩固现有基础抓起,从“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抓起,从引进国内大集团、建设支撑性大项目、开拓战略性大市场抓起,抓好种养、加工、营销三大环节协调推进,种养业要突出特色高效建基地,加工业要突出龙头企业创品牌,营销业要突出市场开拓活流通,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藉此拉动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提升,为农民收入翻番提供可靠的保障。走出由粗放、分散种养向高效、规模经营转变;由出售原料型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由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由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变,实现农业转型、跨越发展,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之路。在大5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同时,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以工补农、深化农村改革等多种综合措施,加快建立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基础,工资性收入为重点,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增收促进机制,实现农民收入快速提高。通过培养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全面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实现人民总体进入小康生活水平。规划的发展定位是:把保德红枣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把保德打造成保府城市圈及周边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晋西北柏籽羊基地、全省小杂粮重点县、全省绿色农牧产品加工业基地、晋陕蒙物流集散地、黄土高原黄河风情观光旅游胜地、全国红枣生产名县。规划的发展目标是:今后三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粮、菜、枣、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三个过亿”和“三个稳定增长”,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经济四大主要指标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四个翻番”,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重点推进村达到170个,开展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具体发展指标为:1.农产品供给能力实现“三个过亿”和“三个稳定增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6为7583万斤,到2014年综合生产能力超过1亿斤,每年递增7.2%;红枣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2010年产量为4000万斤,到2014年综合生产能力超过1亿斤,每年递增26%;蔬菜面积2014年达到2万亩,2010年产量为2000万斤,到2014年综合生产能力超过1亿斤,每年递增50%;粮食、红枣、蔬菜三种主要农产品产量超过1亿斤,就是“三个过亿”。肉类、禽蛋、奶总产量2010年分别为2950吨、1120吨、450吨,2014年总产量分别达到4280吨、1920吨、700吨以上,均稳定增长,每年增幅分别为9.7%、14.5%、12%;食用农产品“三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覆盖率60%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85%以上,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6%以上。保德县主要农产品产量规划表粮食产量(万斤)红枣产量(万斤)瓜菜产量(万斤)肉类产量(吨)禽蛋产量(吨)奶类产量(吨)2012年873063504500330016005002013年934080106750356017606002014年10014100811010042801920700年均增幅%7.226509.714.5122.农村经济实现“四个翻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0年为2.9亿元,2014年达到6亿元,实现翻番,年均增长2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0年为1.7亿元,2014年达到3.53亿元,实现翻番,年均增长20%;农村经济总收入2010年为8.8亿元,2014年达到18.3亿元,实现翻番,年均增年度项目7长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为3130元,2014年突破8000元,实现翻番,与全省持平,年均增长28%。四大农村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就是“四个翻番”。农业效益与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农村劳动力每年新增转移7000人,三年累计转移2.1万人。保德县农村经济主要指标规划表项目农业总产值(亿元)畜牧业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劳务收入(亿元)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亿元)农村二三产业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012年4.21.362.512.72.71.546.749602013年5.11.62.9415.23.32.28.263502014年623.5318.34310.38015年均增幅%20272020224022283.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0.7:1;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农业的观光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等功能进一步拓展,农业农村服务业快速发展。4.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持续提高,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农业机械总动力由目前的13.5万千瓦达到1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和各类配套机具达到1.1万台/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0%以上;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800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0%;农村信息化总体水平提高到3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6%,生猪良种覆盖率98%。年度85.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成长,由目前的297个增加到2014年的400个,合作社行政村覆盖面达到100%,合作社覆盖农户60%,各类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到300户,各类专业协会发展到10个,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2.7万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6.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化肥、农药的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80%以上,适宜农户沼气、吊炕、太阳灶普及率达到30%以上;三年造林14万亩,道路绿化140公里,村庄绿化48个,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沿线绿化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23%。7.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科教、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实施新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农村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达标率达到50%以上。规划的区域布局是:建设七大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七大特色斑块经济区,实现“1111123”发展目标,即:以冯林韩(冯家川、林遮峪、韩家川三乡)为主的红枣产业经济区,9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以杨家湾镇、桥头镇为核心的海红、核桃产业经济区,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以南河沟乡、土崖塔乡为中心的特色小杂粮产业区,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以东关、杨家湾两镇沿黄村庄为主的露地蔬菜产业经济区,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以义门、东关两镇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经济区,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以腰庄乡、尧圪台乡为主的优质玉米和马铃薯产业经济区,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以窑洼乡、孙家沟乡为主的生态畜
本文标题:实施七大工程确保农民增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