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讲好一门课讲授提纲1.大学教师的层次;2.大学教师的表率作用;3.教学的因素、目标、标准;4.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5.如何教好一门课;6.总结。1.大学教师的层次分析古人就学习的“道、经、术”这三个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仅仅传播现成知识的教师,这类的教师是掌握“术”的教师,大学中此类教师最多;第二层次:就是教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师,这类的教师是掌握“经”的教师,大学中此类教师较少;第三层次:就是他们一上课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境界,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真正热爱这一学科,并能为其一生不断地追求这门学科的真谛!这类的教师是一流的,近乎于“道”了的教师,大学中此类教师少;由以上分析,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传播知识是基本的,讲授学习方法是必须的,而给予精神境界则是最高位的。一个教师应该集这三者于一身,而且在其每一节课中都应该体现出这三项内容。不仅是教师,就是一般某个专题的讲课,都应该表现出这三个层次。“道”是源自于具体问题而升华成的“一种境界”,是贯穿于所有门类的“真谛”。例:人在世界上,除了物质身体外,再就是精神权利。而医学是针对人的身体健康,即物质的;法学则是针对人的名誉健康,即精神的;针对人来说医学和法学,这两门学科高于其他学科要求的基础和原因。这就是“道”的魅力所在。荣“道、经、术”为一身的“大家”,就每一次课,每一个专题,都应该包括知识、方法和道这三个内容。否则,他就是一般的传播知识者,亦不过是教授方法论着,而绝不是传导的“大家”。那种满堂灌的知识讲演者,只是称职的教员和讲课者;唯恐遗漏而没有重点的讲解,则是刚刚出道的新手。知识是永远也讲不完、学不完的,所以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而通过传播知识,讲授学习方法,使人感受人生,理解真谛才是学习和教育的最高境界与根本目的。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曼昆教授在其著名《经济学原理》中说道:“普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世界,以便使他们成为好公民。经济学的学习和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一样是服务于这个目的”。的确“道”是使学生成为好公民的根本,因为实践以证明,知识和道德并不是成正比例关系,故仅仅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是不够的,这就是授课教育的“真谛”。从此意义上来讲:真正的好书也是一样的,即不是仅仅传授知识和介绍方法而是必须论“道”。2.教师的表率作用正确的教学思想及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为人师表的最重要两个条件。我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是无形的力量、无声的榜样。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不慎而耽误祖国的未来----学生。因而作为一名“阳光下的最神圣职业”的教师,在教学时心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我们在备课、教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严格的要求自己。也就是说从我们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要备好课、讲好课、不迟到、不早下课、不拖延下课、不缺课,课间、课后均要与学生和睦相接。凡事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也坚决不做,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将严谨的逻辑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同时,而且还要如何传授仁义道德上知识,使他们毕业后做一名合格的公民,这就是-----即教书又育人教师崇高的职责。作为一名教师,如何上好课,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也是充分体现教师热爱学生的一个具体表现,其具体是:经常以其中的有益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随时关心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充实新知识、修改教案、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3.1教学的三大因素3.1.1选用合适的教材;3.1.2教师备好课;3.1.3授课的对象。3.2教学的目标3.2.1知识(认知)目标;3.2.2技能目标;3.2.3素质目标。3.3一堂好课的标准当堂知识的掌握率达80%以上。3.教学的因素、目标、标准3.1教学的三大因素三大因素是:教材——教师——学生;即教材的内容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3.1.1选用合适的教材目前市场出售的教材有许多种类型,但是我认为在选用教材时,最好结合教的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因人施材合适的选用:一是按国家、省有关精神统编教材,这一类教材的优点是:(1)基础原理叙述清晰、重点、难点突出;(2)前沿技术、创新知识介绍,解释得多;(3)结合相关专业实例多,便于学生易解、自学;二是一般出版的教材,这一类教材虽说比国家、省级出版的教材档次低一些,但是它有一定的特色:即专业性强,适合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使用。使用一本新教材,我们一般都要把教材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上一两遍,在熟悉教材的编写原则、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安排的基础上,写出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即使用过多少次的教材,在授课前仍要多查与教学有关的创新材料不断的充实,写出详细的教学笔记(据了解具有教学四十年教令的教师为了搞好教学曾写下了五十几本教学笔记)。为了高清一个问题,要查阅几本词典和有关参考书,这是我们必做的事。要当好一位高校教师,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六个方面:(1)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有涵养、有爱心、自觉、自律;语言表达清晰、速度适中、有条理;版书好;仪表端庄大方、穿着得体;(2)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操作技能、充足的案例资料。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及相关教科书(10本以上),深入实践学习操作技能、收集实践案例资料;(3)熟悉教育心理学和各种教学方法,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内容等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充分备课,设计科学合理的教案;(5)合理应用教学艺术,认真组织课堂教学;(6)注意与教师、学生沟通。我们学校教师的三个职能:上课、社会实践、科研;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考试;积极参与实习基地建设和就业开发。3.1.2教师具备的条件学生的定义: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或其他学习地方(军队)等。受教育的或在研究机构,工作单位(如医院)学习的人也自称学生。一般的分类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专科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即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什么专业,以前修课学了那些,深度如何,如何与本课程衔接等。如果说钻研教材是指向教师所要传授知识的话,那么,了解学生则是指向教学对象的。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面向知识本身,而且还要面向学生,这是教学任务的性质和教学过程的特定关系决定的。教师只有认真地了解学生,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既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求与思想动态,及其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如下几方面去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2)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3)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4)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3.1.3授课的对象---学生3.2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义: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是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把教学大纲要求具体化,教学内容明晰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标包括:3.2.1知识(认知)目标3.2.2技能目标3.2.3素质教育目标知识目标的定义:所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标。即能够识记、正确听懂、说出、解释、能够运用等。例:在介绍我国第三产业时,它的知识目标中包含:1.识记:(1)第三产业的含义;(2)第三产业的分类;2.理解: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3.运用:运用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的知识,分析我国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促进经济发展。3.2.1知识目标3.2.2技能目标技能目标定义:一般情况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能力、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体现21世纪技能目标的有:创造力和创新力,交流与合作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研究与掌握信息技能。如何培养?其具体的做法是:(一)学习和创新技能,它所包含:创造和革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对于以上内容我的理解为,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照步就搬的套用老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对于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上,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及具有批判思维的学生应该多鼓励,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只有创新社会才能较大的发展。有个学生曾经提出在数学中,分母为什么不能为零,我觉得对于这样的学生,对于具有批判性思维的问题应多发扬,只有这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思维多元化的发展;(二)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它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ICT(信息、通讯和技术)素养。因为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谁掌握了最先进的信息谁就拥有了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技能,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深入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素养,让学生借助现在发达的信息工具手段,能更好的搜索更为有用的信息,以增强学生这种信息媒体技术节能,从而使学生将来更好的融入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多元化的社会;(三)生活和职业技能,它包括: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社交及跨文化技能;创造力和尽责;领导力和责任心。对于以上技能,我觉得对于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必不可缺的,一个学生高分低能是终究要被社会所淘汰的。一个博士生连包方便面都不会煮的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不足新鲜,人最主要的是掌握生存生活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国家为什么要着力发展素质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能为了考试而学习,应该把学习当成我们掌握生存技能为目的。另外社交及跨文化技能也是我们首要培养的,现在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国家,对世界是开放的,如果缺乏社交能力怎么能够与外层沟通,那么学习再多的知识,及掌握再多的信息技能也是无用的,它缺乏展示的窗口,所以应该在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3.2.3素质教育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的定义:是培养成功的人格,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可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能真正向现代基础教育回归,不仅使之成为个体发展的基础,也成为现代公民的真正摇篮,而现代公民则是现代社会的根本基础。现代基础教育还不是成才教育,它造就的还不是“才”,而是合格的高质量的国民或公民。在现代社会成才,成为什么样的才,不仅取决于社会选择,也取决于个体自我选择。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乐意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而不愿选择社会认可的“才”,社会也不会硬逼其成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一个根本性误导,就是造才,尤其喜欢人才速成,更乐意快速制造一些拔尖人物,追求升学率只制造一大部分拔尖人物,挑选特长生也是制造一小部分拔尖人物,而不属于此类的学生,则是在这一阶段人生完全失败了。这种乐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制造一小部分人成功,大部分人失败的教育,怎么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性公民或国民教育?更何况人的早慧和晚慧是个别差异的,有一些人早期没有表现出来,并不意味着他以后表现不出来;相反,恰恰是许多晚慧的人才是大器的。我们的教育喜欢早慧型的人,并且乐于制造早慧型的人,其代价是扼杀很多可能是晚慧型人。可见,我们的基础教育本身渗透着很多不科学的凝固化的观念。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基础教育,也不能指望普遍地培养出高质量的公民和国民来。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不只是教育范围内的事,而是整个社会工程。可见,基础教育的七大目标,就是要大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尤其要着重变革的一个方面。七大目标:第一大目标,就是身体发育的健壮性;第二大目标,就是促进心理成熟化;第三大目标,就是造就了平等的公民或国民;第四大目标,就是提供个体适宜的生存能力、基本品质的训练,使个体在基础教育结束之时,具有初步的进入市场经济而独立生存的本领和品质,尤其是适应多样环境生存所需的本领和品质;第五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第六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意识
本文标题:如何讲好一门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4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