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第四节南京序言——南京的历史回顾•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发现表明,大约30万年前南京就有了古人类的活动,6000年前南京就出现了原始村落,聚居着本地原始居民。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在雨花台下筑城史称越城。这是南京建有城堡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2478年历史。公元229年,三国东吴迁都于此,始创建业城,而后,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在此定都。1700年来,南京曾是十朝都会,六朝金粉之地。•“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尽管几番更换城名,依然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雄奇的丰姿、绮丽的风光,盛名百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历史的足迹南京——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博物院1.天然造就龙虎地诸葛亮与孙权曰: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居也。——北宋·《太平御览》(1)三面环山,虎踞龙盘南京钟山和玄武湖南京东南郊有紫金山、钟山等山脉,形似龙蟠。西郊有石头城,形似虎踞。故有“虎踞龙盘”之势。(1)江河环绕,湖水相连秦淮河经南京入长江,入江处有白鹭洲。市区湖泊众多,有玄武湖、琵琶湖、紫霞湖和莫愁湖等。1.天然造就龙虎地南京秦淮河南京白鹭洲及秦淮河示意图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白鹭洲金陵凤凰台2.鼓楼岗下古文明北阴阳营文化(五六千年前)(1)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四千年前)湖熟文化(三千年前)北阴阳营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湖熟文化陶器(2)春秋吴国筑冶城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吴王夫差在今南京朝天宫筑冶城,开办了官营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此地遂被称为冶城山或冶山。南京冶山朝天宫吴王夫差剑(3)吴头楚尾范蠡城吴王冶城雌雄剑,岂知霸业不在戈。范蠡筑城堪称始,城存蠡去却为何?•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派大臣范蠡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的秦淮河南岸筑越城,又名范蠡城。•这是南京最早的古城。秦淮河畔范蠡浮雕(4)楚国灭越建金陵•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国灭越,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南京遂有“金陵”之称。•南京地区出土的金爰、蚊鼻钱、铜砝码等,反映了楚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蚁鼻钱(南京博物馆藏)南京清凉山(4)秦改金陵为秣陵•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东巡,以金陵有天子之气,遂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鄣郡,以贬斥之。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3.六朝古都十代地,金陵自古帝王州南京鼓楼广场“万里江山·六朝文物”纪念石(1)孙权定都名建业,石头山上筑土城•公元212年,三国时期的吴主孙权在金陵邑故址,利用西麓的天然石壁做基础修筑了石头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可以贮藏兵械和粮饷。因此,它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公元229年,孙权在南京建都,始创建业城,这是南京作为都城的正式开始,至今已近1800年。•当年建业城的内外,人工运河与自然江河纵横相接,三吴地区(吴郡、吴兴和会稽)丰富的物资,可以通过江南水网直接运抵都城内的仓城。南京石头山石头城遗址南京孙权墓(2)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晋对伐吴事,朝廷内争议颇多。王浚上书分析当时的两国形势,指出有利形势,并得到杜预等人的支持,才力斥众议,晋武帝便下诏发布进军命令。•西晋太康元年(280)正月,王浚率蜀境水军自成都出发,兵不血刃,攻克坚城,顺流鼓棹,向石头城进军。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今湖北黄石西塞山(3)东晋偏安都建康,乌衣巷口斜夕阳•东晋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城定都南京,改名建康。东晋都建康图乌衣巷王导谢安纪念馆•南朝宋、齐、梁、陈皆都南京。•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钢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繁荣。都城内外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往,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4)南朝四代轮番坐,无愁天子井中躲南朝四帝(5)南唐李后主,悲赋《虞美人》•唐末五代十国期间,金陵再次被作为南唐国都,部分地恢复了昔日东南重镇的地位。•南唐统治年限仅39年(937-975),但对于文化艺术事业特别重视,李璟和李煜父子本身就是著名的词家。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南唐江宁图南唐二主词(6)隋文下令化为田,一毁只余石头多。杜牧有诗咏文物,人歌人哭秦淮河。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唐·杜牧《题开元寺水阁》•公元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下令荡平建康城,以石头城为蒋州治所,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南京的六朝兴衰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朝诗人们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故而唐诗中出现了大量哀叹南京的怀古之作。(7)明建应天府,筑城在洪武•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下令以应天府为“南京”,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明初建都南京,历洪武、建文、永乐三帝,前后53年。•13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仍保留着皇宫,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明南京城皇城西安门(8)太平天国都天京,清设“江宁织造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1645年,清兵攻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并设立“江宁织造署”。•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太平天国建都天京期间,曾经在此颁布了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南京太平天国历史纪念馆江宁织造部公文4.勿忘南京大屠杀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死亡人数超过30万。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电影《南京》海报二、名胜解读1.宏伟壮观南京城——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古代砖城•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听取朱升“高筑墙”的建议,始筑都城垣,至1368年竣工,前后达21年之久。•明南京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96里,实测33.6公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不仅是我国现存古代第一座大城,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现存的20多公里城墙,用巨砖筑成,十分坚固。虽已历经600多年风雨,仍巍然无恙。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明·朱升现存明南京城楼现存明南京城墙2.秦淮河畔夫子庙东晋(337年)咸康三年(337),晋成帝司马衍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孔庙。即今夫子庙。现存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夫子庙3.古城陵墓歌最多•南京的六朝陵墓石刻共有17处,主要有麒麟、天禄、辟邪、石柱、碑等。•这些雕刻形象生动、气势宏伟,有棱形的石柱和有翼的石兽,反映了中国文化与希腊、波斯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1)六朝皇陵化灰尘,神道石刻仍如神南京六朝墓神道石辟邪、石望柱南京六朝石刻分布示意图•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的高山之下,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先主李昪与中主李璟的陵墓。•李昪陵因建于南唐国势强盛时;故规模较大,随葬品较丰富;李璟陵则建于南唐国势衰弱时,规模略小,随葬品亦不丰富。(2)春衫湿尽南唐陵南唐二陵出土陶器南唐先主李昪钦陵(3)郑和墓前思远航•郑和墓位于南京牛首山南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形是“回”字形。•郑和墓墓前台阶有四组7层28级,寓意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1371-1433)墓南京郑和足迹•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作为明陵之首,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4)帝业销沉空孝陵明太祖朱元璋孝陵明孝陵地宫•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东峰南麓。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5)中山陵前歌“为公”中山陵孙中山(1866-1925)和“天下为公”三、文化之旅1.金陵文史出名葩•《文心雕龙》(南朝·刘勰)•《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编选)•《诗品》(南朝·钟嵘)•《永乐大典》(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等人编纂)南京刘勰与《文心雕龙》纪念馆昭明文选永乐大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2.怀古诗词多名作3.书画雕刻名家多林散之书毛泽东《咏梅》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玉富堂春图毛泽东手书《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及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游金陵凤凰台》考核要求:掌握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及主要历史;识记石头城遗址、南京城墙、明孝陵;中山陵;了解《文心雕龙》《永乐大典》、金陵怀古诗作。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4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