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环境保护测验题-附答案
环境保护测验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00分)1.虽然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是还存在着资源的相对短缺。我国资源的相对短缺不表现在A.庞大的人口压力B.经济发展的需求C.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落后D.深刻的环境危机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2~3题:2.围绕秸杆有四种不同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A.甲B.丙C.乙D.丁3.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A.甲B丙C乙D.丁读两种类型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下列4~5题:4.以水资源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5.以能源为例,图中所示发达国家()右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化B.兴修水利C.战争破坏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7.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区为次生林比重最大的地区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下图),据此回答8~10题: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B.用单位水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也小C.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源危机D.对水资源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A.能源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大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C.使用单位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对环境总的影响小D.人口数量少,但人均消耗的能源数量大8.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A.l%B.20%C.19%D.21%9.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温室效应10.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确定2月23日为“国际湿地日”。据此回答11~12题:1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12.导致我国长江流域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做下面13~14题:2004年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国家人均生态足迹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国家人均生态足迹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新加坡6.90.1-6.8冰岛7.421.714.3比利时5.01.2-3.8新西兰7.620.412.8美国10.36.7-3.6秘鲁1.67.76.1英国5.21.7-3.5澳大利亚9.014.05.0日本4.30.9-3.4巴西3.16.73.613.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A.0.4B.-0.4C.2.0D.-2.014.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亦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向社会公众发出紧急呼吁:“口下留情救绿荫!”据此回答15~16题:1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A.进行国际合作B.实施清洁生产C.选购绿色产品D.公众认识和参与16.做到既能保留这种被大众接受和欢迎的烧烤饮食文化,同时又能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方法是A.加强城市管理,分片集中设置摊点B.选用无污染的热源烧烤,如电烤C.逐步淘汰或限制烧烤D.坚决予以取缔读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形式和危急区分布图,回答17~18题。17.图示甲区域生态环境危急的主要表现是A.酸雨严重B.植被破坏严重C.水污染严重D.大气污染严重18.下列措施有利于该区域环境问题改善的是()①调整工业结构②大力发展钢铁工业③实施清洁生产④压缩经济规模⑤绿化美化城市⑥发展科技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⑤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19.近年“绿色GDP”日益成为专家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以下有关“绿色GDP”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GDP”的增长主要靠提高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实现B.“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C.“绿色GDP”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D.“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0.近几年,北京郊区的农村在秋收以后,某些农作物的秸杆并不挖掉,而是等到第二年春耕之前挖掉,这种做法的最主要好处是A.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肥力B.涵养水源C.防风固土,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D.可以抽出时间种植反季节蔬菜2001年8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把“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匾郑重地交到广西贵港市市长手中,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正式启动,也预示着中国开始探寻2l世纪的绿色工业文明之路。21.广西“国家生态工业(制糖)建设示范园区”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B.大面积肥沃黑土分布C.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D.地处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22.生态工业园区的各类工业的配置,主要考虑的工业布局因素是()A.自然条件B.环境因素C.生产协作D.交通运输23.实施生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零排放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⑤实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回答24~25题:24.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A.全球化生产B.信息化生产C.集聚生产D.清洁生产25.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B.城市通过垃圾焚烧,减少占地面积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1.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A.制定法规B.环境管理C.公众参与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靠技术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环境问题B.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C.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D.企业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3.在环境管理中具有双重身份的是A.企业B.个人C.政府D.非政府环保组织4.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32字方针的是第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的?()A.四B.三C.二D.一5.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不包括A.黄河B.海河C.淮河D.辽河6.下列关于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中,能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是A.经济手段B.技术手段C.法律和行政干预D.宣传教育手段7.我国违反环境法律的案例中,引起犯罪的主要原因除部分公民不懂法律外,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A.经济利益的驱动B.执法力度不够C.环保意识淡薄D.环境状态良好,不需要过多保护8.一个地球,一个家庭表达的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题是()A.大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B.颁布保护环境的法律,建立环保机构C.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环境D.进行国土规划,搞好国土整治9.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联合国迄今就可持续发展问题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在举行。()A.里约热内卢B.约翰内斯堡C.斯德哥尔摩D.北京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之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化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11~12题:11.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正确叙述有()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12.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C.即将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13.下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在我国先后批准的正确的顺序是()①《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②《气候变化框架公约》③《生物多样性公约》④《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⑤《京都议定书》A.②④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⑤④③②①D.⑤①④③②14.垃圾回收再利用是世界性的潮流和时尚,推广“分类垃圾箱”的好处有()①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②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③减少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④减轻大气污染,保护臭氧层⑤美化城市街道环境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15.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可能造成的后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恰当围海造田,有可能引起海岸侵蚀B.过度开采海滨砂矿,会减少人工养殖海产品场所C.对鱼类掠夺式捕捞,会引起鱼类资源严重衰退D.海水污染的海产品,食用后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16.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A.火山地震B.大气污染C.水体污染D.海平面上升今天,“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热门话题。据此回答17~18题:17.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ABCD.尽量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18.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②③D19.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达成可持续发展共识10年来,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迟缓,其根本原因是()A.发达国家没有承担起对全球环境应负的责任B.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承担对全球环境应负的责任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世界资源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衡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人口素质差异造成的20.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孟买建一化工厂,这一思路反映了()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21.近年来国际上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的主要优势在于()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
本文标题:环境保护测验题-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7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