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议论文概念界定(简化)
概念界定议论文写作应建立核心概念的深度挖掘意识核心概念所谓“核心概念”,是指写作者对所议论问题使用的关键概念,对所持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作必要的界定和阐释,这样才能把观点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核心概念往往是用一个词或词组来表示,如《小爱拼凑大爱》的“大爱”,《登上山头看风景》的“风景”,《该放手时需放手》的“放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规矩”。这些词语有的本身就存在多重含义,而在不同的学科、人群、语境中,人们对同一个概念的理解也存在许多差异。但是,在一篇议论文中,一个概念一般只能表达一个确切的含义。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先要对核心概念作必要的界定。球王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时,记者问他: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下一个。”作家王蒙出名以后,有人问他:哪一部小说写得最好,他回答“下一篇。”羽毛球运动员韩健成了世界冠军之后,有人问他:哪一场打得最好,他回答“下一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满现状,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人生在世要取得成功正当如此!(立论)毛泽东、周恩来年轻时,正是因为不满现状,所以立下改造中国、改造现状的宏伟志向,投身革命斗争。(例证)……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满现状,不断进取,不断奋斗。毛泽东、周恩来年轻时,也是因为不满现状,所以立下改造中国、改造现状的宏伟志向,投身革命斗争“不满”:A.不甘心停留在……水平上B.痛恨、否定“现状”:A.已达到水平,已取得成绩B.当时的社会现实“知识就是力量”驳论观点1:“农民们没有知识,不是照样有‘力量’吗?”驳论观点2:“眼下‘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又如何解释呢?”1:“农民们没有知识,不是照样有‘力量’吗?“知识”应该包括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农民所以有“力量”,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实践知识,而实践知识也属于知识。如果他们将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将会更有力量。“眼下‘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又如何解释呢?”所谓“力量”,是指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尽管眼下卖茶叶蛋的能够比搞原子弹的赚得更多的钱(这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但是并不能说明卖茶叶蛋的更具有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凭这些事实认定“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判断过时了,显然是不正确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自知之明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从事物所属的范围看)“自知之明”应该包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了解自己的短处”两个方面。界定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概念分析在议论文写作的审题立意中,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使议论文中心明确、集中,防止“偷换概念”。第二,可以帮助我们打开思路。第三,可以帮助我们展开论证。第四,对概念的理解正确、深刻,可以使立论正确、深刻。第五,可以使议论文的立意推陈出新。如何界定概念1、概念的本义和引申义、深层意义2、概念的具象性意义和抽象性的比喻义、象征义3、概念的通常意义和新解4、概念的误解和正解5、模糊意义与具体的意义1.概念的本义和引申义、深层意义。如《有话好好说》里的“话”,本义是日常生活中说的话语,但在这个题目中,它表示的是“意见”,往往是“不同意见”甚至是冲突性言语。因此,在行文中,就需要把这层意思明确出来。2.概念的具象性意义和抽象性的比喻义、象征义如《必须跨过这道坎》里的“坎”,原指一种土埂,后来比喻为道路上的障碍,议论文中一般象征人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艰难之处。类似的概念还有“门”“窗”“镜子”“路标”“界碑”“方向盘”“天平”“锁”“钥匙”。行文中,一般从具象意义开始,通过概念界定转到比喻义或象征义。3.概念的通常意义和新解。如“不求甚解”一词,通常情况下形容不好钻研、浅尝辄止的读书习惯,但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把这一概念的通常意思一下子颠覆过来,赋予它很多积极意义,如浏览式的读书也很重要,有的书不必全解,读书也未必需要那么多功利心。文章的价值和新意,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概念的界定。这种“新解”式的概念界定,用来写翻案性或商榷性的议论文最容易得到好评,不过,操作中也容易出现失误,因此一般应慎重。班门弄斧旧解: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新解:班门弄斧不是自我卖弄,也不是不自量力,而是勇于在行家面前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它是一种敢于展现自我的信心,是一种渴望超越的勇气。给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可以使议论文的立意推陈出新。4.概念的误解和正解如何对待未来文化,每个时代几乎都存在误区。鲁迅的《拿来主义》在概念界定时做了不少文章,把在对外交往方面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和做法,如从不知的“闭关主义”、不问结果的“送去主义”、一厢情愿的“礼尚往来”,到后患无穷的“被送来”,一一做了解剖和否定,在否定“误解”的过程中有力地竖起了“拿来主义”“有勇气、有辨别、有创新”这一正解。5.模糊意义与具体的意义有时候,作文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比较模糊,如“方与圆”“忙”,似乎有很多阐释角度,但又常常让人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核心概念,有效的做法就是把它具体化,也可以叫“排除杂念、定于一统”。方,是规矩、框架、操守,是做人之本;圆,是圆融、老练、灵活,是处世之道。如2005年上海卷优秀作文《杂——多元、包容、多角度》的第一段:“‘杂’常常和杂乱、繁杂同生,在人们心中就是‘杂七杂八’‘七上八下’‘脏、乱、差’。我倒不这样认为。可曾听说‘杂学’一词?杂,既然能提到学问的高度,可见杂也有杂的妙处。”从心,亡声,本义作「心迫」解,乃形容心中急促紧张而言行匆迫之状,故从心。又以亡本做「失」解,心中忙乱则神智难定,以致如有所失而缺乏主张。故忙从「亡」声。佳作片段忙乃心亡。日日在繁忙中度日的现代人,可曾停下来想一想,现在自己的心是不是亡了?而心亡究竟意味着什么?心亡就是我们的心智失去了功能,例如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辨力、理智的判断力不起作用了,如同盲人一般,搞不清自己的方位,认不清前进的方向。“说文解字”法任性1、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2、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3、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如何表述用相对、相反的概念来与核心概念进行对比高考对学生能力考察的四个圈层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四个圈层第三圈层“学科素养”——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第四圈层“核心价值”——考查和引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审题四境界二、第二境——对“关键能力”的检测,即升级处理材料的话题内涵。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强调独立思考与思维层级审题四境界三、第三境——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即结合“利”所发生的具体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处理好复杂任务。第三圈层“学科素养”——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考查考生更加复杂的概括、分析能力,特别是将无序的、杂陈的关键词语进行有序化的能力。审题四境界四、第四境界——对“核心价值”的准确定位,即对具体事件在不作简单对错判断的前提下提出适恰的观点或态度。第四圈层“核心价值”——考查和引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60分)就读于某小学四年级的小林,学习勤奋努力。他每天到学校会带一瓶自制的酸酸甜甜的柠檬水。一次同桌喝了一口她带的柠檬水,觉得很好喝,于是每天班上很多同学要来喝小林的柠檬水。后来她想出一个办法,每天上学多带两大瓶水,卖给班上同学喝,每杯0.2元,很多同学都愿意付钱喝她的水。不久,这事在学校传开了,议论声也多了起来,有赞成者,有反对者,也有觉得无所谓者。但学校总觉得此事不妥,有图利之嫌,要求小林班主任给她做做工作。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思考或建议,并提出解决此事的具体办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审题四境界一、第一境——对“必备知识”的挖掘,即还原材料的话题内涵。必备知识——利的知识储备第一圈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易》《孙子兵法》《论语》“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孙子兵法·火攻》)“利者,义之和也。”(《易》)利:概念厘定:“利”的字面义是“好处”,对立面是“害”、“弊”。“图利”就是追求利益。在传统语境里,“图利”带有负面色彩,常与“自私”、“忘义”相连,被认为是世俗,庸俗,与传统道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似乎相悖。“从刀从和,和然后利。”概念区分:分类标准:利的大小——利的方向——利的形态“处理复杂任务”的三个层面1.话题所探讨的具体环境——校园2.隐藏着更大的讨论话题——教育3.依事件与要求具体作答——任务重要概念适恰观点或态度肯定立场:创业意识宜从小培养/有益之利何言贪/金钱交易不等价于贪利之举/素质教育不该沦为一纸空文/别让道德洁癖成为善意的枷锁/有情之水缘何不可有价?/理性的分享也是一种美德。否定立场:图利无限好,只是在校园/熟人社会的图利有碍于友情的纯洁/莫让金钱之“利”蒙蔽童真之眼/柠檬之水浇不出友爱之花。中性立场:宽容等待彰显教育情怀/以现代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经商之道/勿用成人思维衡量孩子。课后思考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以“放下”为标题写议论文。我们可对标题“放下”这一核心概念来设问自答,把思维的伞撑开来。一、从“放下什么”这一角度设问。自答:放下虚名;放下贪欲;放下浮利;放下焦虑;放下猜忌;放下敌对;放下烦恼;放下包袱……二、从“为什么放下”这一角度设问。自答;放下是为了多一份自在;放下是为了多一份安然;放下是为了轻装上阵;放下是为了自我救赎;放下是为了清洁精神;放下是为了让心灵不再沉重;放下是为了增进彼此的信任,促进相互的团结……三、从“如何放下”这一角度设问。自答:放下需要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放下需要理智的权衡;放下需要足够的定力;放下需要淡泊的情怀;放下需要有豁达的胸襟;放下需要奉献、牺牲精神……四、从“放下是什么不是什么”这一角度设问。自答:“放下”是一种审慎的抉择;“放下”不是消极的逃避;“放下”不是一味地妥协,更非轻易放弃;“放下”是心灵的自我调适……参考提纲示例:放下中心论点:放下虚荣贪欲,人才能真正拥有安然自在的生活。分论点1:不放下虚荣贪欲,则人就可能被虚荣贪欲奴役、腐蚀乃至吞噬。分论点2:放下虚荣贪欲,人生才多一份安然的心境,多一份自在
本文标题:议论文概念界定(简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8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