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二商鞅变法第1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先秦时期(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原始社会阶段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战国(475-221)】时间:2070—476BC夏(2070-1600)商(1600-1046)周(1046-256)春秋(771-476)时间:约170万年前-2070BC氏族公社(父系、母系)黄帝、尧舜禹的传说(4000年前)西周(1046-771)东周(771-256)奴隶制社会瓦解时期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总结现象: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普遍井田制瓦解•进一步推理:……2、文献记载: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云南怒江独龙族使用的双齿木耒观察:春秋战国的一些现象1、考古发现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百家争鸣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争霸—兼并)-------富国强兵分析: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从“变”的角度)一、变法背景(Why)分封制瓦解,要求:,建立。百家争鸣,需要。兼并战争,要求:。客观: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要求建。新兴地主阶层封建土地私有制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统治封建地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富国强兵统一法家学说-----推动变法的理论武器各国改革与变法“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求贤令”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史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王充:《论衡·书解》国君:权力集中,守旧势力相对薄弱学说:注重实用、讲求功利之法家,易被认同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历史机遇:三家分晋,中原士人游说,诸侯卑秦主观:(1)必要性:时代vs秦现状(2)可能性:(法家风格)(1)【前7世纪后期】秦穆公称霸西戎【771BC】秦襄公护送周王东迁成诸侯国——落后,“夷狄遇之”(2)【公元前4世纪初】秦献公改革)——无改观早年立志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少好刑名之学”)热心政治,却怀才不遇初投魏国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得到公孙痤的赏识没有被魏惠王重用弃魏从秦秦孝公求贤若渴NewpoliticalstarofQinDynasty初投魏国公孙痤对魏惠王:“我死之后,希望您能以举国之事,听候商鞅的调遣。”“王既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出境。”公元前340年,商鞅设计生擒魏将公子昂,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河西地。魏惠王:“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商鞅入秦商鞅“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秦时世强国求贤若渴法家代表热心政治怀才不遇?商鞅秦孝公旁白:开始的两次会见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为什么(why)“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秦时世强国商鞅求贤若渴法家代表热心政治怀才不遇?商鞅秦孝公啊?“鸟生鱼汤”?这是什么玩意儿。为什么(why)“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秦时世强国商鞅求贤若渴法家代表热心政治怀才不遇?商鞅秦孝公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为什么(why)“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秦时世强国商鞅求贤若渴法家代表热心政治怀才不遇?商鞅秦孝公有没有搞错,现在可是打仗的年代呀,这些迂腐的话语,寡人听了直想打瞌睡.哈…啊…欠。为什么(why)“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秦时世强国商鞅求贤若渴法家代表热心政治怀才不遇?商鞅秦孝公旁白:前两次会见,商鞅所谈并非本意,他是故意大谈儒家的“帝道”、“王道”治国理论。不久,商鞅又第三次求见秦孝公。为什么(why)“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秦时世强国商鞅求贤若渴法家代表热心政治怀才不遇?商鞅秦孝公大王:依我们法家的观点,要称霸天下,就要发展经济,实行强兵政策,要…哈哈!先生之言正合寡人之意,来来,靠近些,给寡人细细道来。旁白:孝公对商鞅的富国强兵之术,听得津津有味,一连谈了几天都不厌烦。公元前359年,孝公起用商鞅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后升大良造。为什么(why)早年立志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热衷于法家学说(“少好刑名之学”)热心政治,却怀才不遇初投魏国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魏国得到公孙痤的赏识没有被魏惠王重用弃魏从秦秦孝公求贤若渴NewpoliticalstarofQin商鞅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秦国的重用商鞅变法会遇到哪些阻力呢?旧贵族反对老百姓不信任舌战群臣取信于民南门徙木商鞅舌战图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回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决心为变法扫清思想障碍。徙木立信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宋)王安石《商鞅》令行禁止《商鞅徙木立信论》毛泽东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而善,其幸福吾民也必多,吾民方恐其不布此法令,或布而恐其不生效力,必竭全力以保障之,维持之,务使达到完善之目的而止。政府国民互相倚系,安有不信之理?法令而不善,则不惟无幸福之可言,且有危害之足惧,吾民又必竭全力以阻止此法令。虽欲吾信,又安有信之之理?乃若商鞅之与秦民,适成此比例之反对,抑又何哉?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gui3)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闇、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国文明国民闻之,当必捧腹而笑,噭(jiao4)舌而讥矣。乌乎!吾欲无言。时代商鞅内容主要措施意义经济军事政治文化\风俗为什么(why)怎么样(what)秦材料一: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材料二:僇(lu4)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商鞅)平斗桶权衡仗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史记商君列传》经济方面(以农求富、耕战)一、废井田,开阡陌——(制度)土地制度生产关系三大要素废井田意义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制生产资料归属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产品分配产品向周王进贡国有(周王所有)奴隶无自由(归属)新兴地主私有农民租用土地(削弱人身依附关系)地主收取高额地租,农民有部分产品1、生产关系的变革,确立了……制2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一、废井田,开阡陌——(制度)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探究: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基本的生活资料,重要的土地税收2、利于社会的安定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制。生产积极性,国家实力积极:1、促进农耕经济和文明发展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政权消极:不利商品经济发展如何评价经济改革一、废井田,开阡陌——(制度)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三、统一度量衡——(规则)经济交流统一赋税消除割据势力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制。生产积极性,国家实力稳定财政收入发展小农经济世卿世禄二十等爵制。禁止私斗强兵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树立军功地主优势2、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史记•商君列传》“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1)废分封,行县制废宗法,强化中央集权3、政治方面(加强集权)分封制国君诸侯诸侯国官吏国君地方县吏县制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世袭)(世袭)(任免)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1)废分封,行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2)什伍连坐制度、户籍制度3、政治方面(加强集权)3)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用法律形式固定控制思想案例:某人深夜行窃归,邻人望而不语。又日,某人为官府所拿,定酷刑。依秦律,某人的邻居将被A、无罪释放B、没收资产C、同某人定酷刑D、充军发配4、文化风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塞私门之请”杜绝腐败禁止父子兄弟共居,“分异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发展小农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统治秦律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第二课秦国的崛起结构:(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三)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历史作用结果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赐爵制的实行:1)赐爵制与官制联系在一起,官爵基本一致,享有爵位所对应的政治、经济利益。2)商鞅变法时:实行______,制定_______,也称为___________。按功受爵二十级爵“军功爵制”世卿世禄:旧贵族按照宗法等级关系___各级官职爵位的制度世袭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问题探究1:赐爵制的实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思考要点:1)统治集团的内部构成变化2)(从人才任用的角度)废除了,打破了,创造了。3)(从人才激励的角度)加强了,为……奠基。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诸侯卑秦兵革大强,诸侯畏惧341-340年BC大举伐魏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合纵”的出现,意味着。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对秦国来说:1)政治上:2)经济上:3)军事上:2、对后世: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对秦国来说:1)政治上: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统治如: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对秦国来说:2)经济上:以农求富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发展,增强。如: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对秦国来说:3)军事上:强兵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基如: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2、对后世:顺应时代的潮流,是积极一面推动社会转型利于国家统一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1、严刑峻法(轻视教化,轻罪重罚)—暴政。2、改革不彻底,3、重农抑商,4、文化高压政策,5、君主独裁的政体,埋下祸根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为什么带有局限性?(新旧过渡,阶级立场,法家思想)“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天地”三、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结果问题探究2:为什么商鞅被车裂而死,其变法措施却依然保持下来?触犯旧贵族的既得利益孝公死失去依靠惠公即位守旧势力复燃变法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顺应历史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2)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级分析)(3)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如何全面评价商鞅变法?1)性质:2)历史作用;3)历史局限;4)结果;新兴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立场)商鞅变法的特点⒈全面性⒉有效性Qin的实力;秦统一;新兴地主阶级统治⒊法治性(法律上确定封建制度)以法律形式废除保障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的制度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完全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民以殷盛”是过分夸大的溢美之词,但它说明变法确实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请回答:(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
本文标题:专题二-商鞅变法(人民版选修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8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