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1说课的内容洋流三、教学重难点二、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六、教学过程五、教学方法四、学情分析七、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一上册洋流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在本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运动、大气环境以及水循环的基础上,对洋流进行的具体深入学习。洋流的形成及分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密切相关。启下:洋流的分布又对大气的运动、气候的形成、海洋生物的生存、航行等具有深刻的影响。1、了解洋流的概念,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2、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3、学会用相关的知识规律来解释实际问题,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2、通过让学生绘制全球风带模式图,世界洋流模式图,培养学生的解图能力和观察探究能力;3、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3、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教学难点三、教学重难点四、学情分析由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加上高一的学生缺乏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阅读图和分析图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习兴趣降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布置导学提纲,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多举一些案例,多联系前面学过的地转偏向力、气压带和风带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和构建洋流运动模式做好铺垫。合作探究法问题驱动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五、教学方法41234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知学习(设计五个环节)学以致用,巩固知识课堂小结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知学习展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区别寒、暖流播放洋流录像,认识概念读图引导,让学生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名称、分布环节一:说明洋流的概念、性质环节二:分组研讨世界洋流的分布状况,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在课本P57图3.5中描出30°N(S)、60°N(S)纬线,观察洋流分布,填写表格1:分A、B、C三个小组分别讨论:洋流系统运动方向(时针方向)大洋东西岸寒暖流情况北半球中低纬海区(以30°N为中心)中高纬海区(以60°N为中心)南半球中低纬海区(以30°S为中心)A:中、低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B:中、高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C: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冬、夏季)联系旧知构建新知复习三圈环流,回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借助已有知识,讲解洋流形成过程环节三:联系旧知,分析世界洋流运动的成因点击此处添加标题探究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规律读图,对比分析合作探究构建模式图根据洋流的成因,绘制洋流模式图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并识记部分动手绘图尝试探究环节四:绘制世界表层洋流模式图,对比分析案例分析(日本福岛核辐射事件)巩固练习(突破难点,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巩固知识1.搜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2.巨轮“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也与洋流有一定的关系,试找出其中的联系并为其设计一条新的路线。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的定义暖流2、洋流的分类寒流盛行风3、洋流的成因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4、洋流的形成模式5、世界洋流的分布6、洋流的分布规律(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本文标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7996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