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股疝病人的护理什么是疝气?体内任何脏器和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成为疝。病因腹壁强度降低:薄弱或缺损有腹股沟管;直疝三角;股管;手术切口等腹内压增高: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病理生理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组成疝环(疝门)是股壁薄弱点或缺损所在疝囊:壁层腹膜由疝环突出所行成囊袋,囊颈、囊体、囊底疝内容物:以小肠为多见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分类疝的分类易复性疝容易回纳难复性疝难以回纳崁顿性疝不能回纳绞窄性疝动脉缺血特点类型腹股沟斜疝的处理原则非手术:1岁以内婴幼儿或不能耐受手术者手术治疗:尽早实施手术(基本原则是关闭疝门,加强或修补补腹股沟管管壁)1.传统的疝修补术1)疝囊高位结扎术;2)疝修补术2.无张力疝修补术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股疝腹内脏器通过股环、经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形成的疝。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股管的解剖上口(股环):有股环隔膜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下口(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的下方,是股部深筋膜上的薄弱部分,覆有筛状板,大隐静脉在此处穿过筛板进入股静脉股管长约1-1.5cm,内含脂肪、结缔组织、淋巴结腹外疝的护理护理评估1.术前评估:健康史及相关因素:一般情况;慢性咳嗽、便秘、腹水、啼哭;腹外疝发生情况;即往史。身体状况--局部:有无隆起肿块,疝块的部位大小、形状质地,有无疼痛,能否回纳--全身:皮肤弹性差,乏力,水电解质紊乱,有无感染中毒症状。护理诊断1.知识缺乏:缺乏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2.疼痛:与疝块突出,崁顿或绞窄及术后切口张力大有关3.体液不足:与崁顿疝或绞窄性疝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有关4.潜在并发症: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护理目标1.病人能描述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2.病人自诉疼痛得到缓解或控制3.病人未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并发症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措施1.提供病人预防腹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术前:指导患者预防咳嗽、便秘,积极治疗支气管炎、前列腺炎,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术前晚给予灌肠。术后:体位与活动,平卧3日,3-5日考虑下床。防止剧烈咳嗽,指导有效咳嗽。保持排便通畅。出现尿潴留者可给予药物或留置导尿。护理措施2.减轻或有效缓解疼痛术前:疝块较大者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必要时使用疝带。注意观察腹部情况。术后:平卧3日利于切口愈合,减轻伤口疼痛。切口用盐袋加压24-72小时防止产生皮下血肿。护理措施3.维持体液平衡若发生崁顿或绞窄,应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抗感染。同时做好急诊手术的各项准备(备皮、备血及各种常规检查)护理措施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阴囊水肿:抬高阴囊,观察阴囊情况--预防切口感染:术前皮肤准备、应用抗菌素、切口护理、注意观察T、P、R及切口情况护理措施5.其他护理心理护理:稳定病人情绪,向病人讲解手术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送病人入手术前,指导其排空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饮食:一般病人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护理评价1.病人能否描述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有关知识2.病人自诉疼痛是否得到缓解或控制3.病人是否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并发症是否能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教育1.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提举重物。2.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3.若疝复发,应及早治疗。
本文标题:股疝病人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02172 .html